2005-0409 同儕視導

(這是三年前的研習記錄。這兩年教育部推的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基本上就是同儕視導的概念。我們學校也試辦了一年。好的理念、好的制度,並不代表會得到好的成效及結果。辦理期間的種種細節,都需要強大的互信及處理的藝術。雖然是cliche了,不過,人的問題真的是最複雜的。)

講師  台北教育大學 張德銳教授  

同儕視導研習心得 94/4/9

這一次有機會參與同儕視導及臨床視導的研習,心裡感到超級幸運,因為許多以往的想法,在這一次的研習中得到解答,對於自己身為教師及輔導員的工作有很大的助益。

[@more@]學校的環境,就像教學影帶中所說,教師長期處於封閉的教室內,不容易看見自己教學上的盲點,也不容易看見別的教師值得學習之處,長久下來,不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然而,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工作環境,讓教師不習慣接受有另一個人在自己的教室內進行教室觀察,更別說是對自己的教學提出建議了。我想,這是要在校內推動同儕視導最大的阻力。

要推動同儕視導,首先便是要從自己做起,在學校舉辦教學觀摩時,先自願擔任負責的教師,讓其他同事來看自己的教學,在教學觀摩前,先設計簡易版的教室觀察記錄(在工作中、語言流動、軼事記錄等策略),請不同的同事幫我紀錄其中一個部分,讓同事對於教學觀察有個基本的觀念,在教學觀摩後,再去跟每位同事請教(觀察後會談),並收集好每個人的資料,統整後給他們每人一份,讓他們知道其他同事觀察的是和他不一樣的角度,我想,這時同事應該多少會有點好奇,為何會有這樣的觀察方式,若他們對我的方法提出疑問,便是一個介紹「同儕視導」的好機會囉!

至於其他學科的部分,我會找跟自己比較熟悉、志同道合的教師組成小組讀書會,將「同儕視導」介紹給他們,也鼓勵他們在自己的領域中試辦。

在教師工作環境日益艱鉅、教師專業面臨眾多質疑、以及教師評鑑勢在必行的景況之下,我覺得「同儕視導」是一劑良方,讓教師走出自己的教室王國,不但能提升教師的專業, 也增加了教師間的互動,對於學校的發展, 以及教師的專業內涵,應該是利多之舉吧。

 

PS: This is an old artical I wrote in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