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說:基測靈活 別迷信補習

記者喻文玟/台北報導

學者指出,國中基測考題命題是考學生理解、應用知識能力,不是考背誦、記憶、練習,考生加強閱讀能力才是「保證」高分關鍵。 http://udn.com

[@more@]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吳武典指出,近年基測考試結束後,已經很少補習班宣傳考前猜題的命中率,國中基測、九年一貫、一綱多本的教改,就是要破除高分的迷思,基測考題已漸漸靈活化,補習班轉換招生手法,先辦測驗篩選好學生,再「保證」他們能上第一志願,家長應該看到這一面,不要迷信補習教育。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說,教改後補習工業蓬勃,問題是出在家長對於九年一貫、一綱多本不了解,又「急切」要孩子好,家長為消除心理焦慮,就想把孩子往補習班送。

有些家長則說,國中基測每年約有30萬人應試,和傳統高中聯考相比,滿分從700分變成300分,分數差距變小,失一分更差距千里,壓力根本無法減輕,為了一、兩分計較,才造成補習班相對盛行。

吳武典、周祝瑛都認為,家長眼光要放遠,教育不是百米競賽衝刺,孩子能適性發展讀理想學校,找到一技之長比較重要,計較一、兩分而去補習沒有意義,家長觀念沒改變,補習班的升學工業就永遠有生路。

吳武典也呼籲家長,「作文不是補一年就有成效」,「不讀萬卷書,下筆沒有神」,作文能力加強要從閱讀著手。

吳武典認為,家長觀念要改變,許多國中生喜歡讀金庸小說,很多家長焦慮孩子都沒在讀教科書。他說,文學類讀物都能潛移默化影響寫作習慣,家長認為的「沈迷」是孩子對時間的掌握能力,不能和有沒有讀書類比。

【2006/03/0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