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講師: 謝遠達 (蘇澳榮民醫院精神科醫師)
一、人對於自己的情緒表達有時會因為自尊、面子問題,戴上面具、委曲求全,去壓抑、自己解決。
二、精神疾病:心理、生理、社會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三、小孩子的體質:家庭教養、進到學校中不同價值的混淆。
四、氣質的構成:
- 活動量:孩子整天的活動中(包括睡眠)動作的多少及快慢。ADHD注意力缺陷。
- 規律性 rhythmicity
- 趨避性 (approach or withdrawal)第一次接觸事物的態度是接受或退縮
- 適應度adaptability 之後的適應過程
- 反應強度intensity of reaction 激烈程度
- 情緒本質quality of mood 一天中正負向感情的比例
- 注意力分散度distractibility 是否易受外界干擾而改變正在進行的活動
- 堅持度persistence and attention span 遇到困難挫折時會不會繼續堅持。
- 反應閥 threshold of responsiveness產生某項反應所需的刺激量。(即俗稱的抗壓性。)
五、 各種氣質無所謂好壞,瞭解與接納是成功的第一步。
六、 受虐兒的基本條件:容易惹人生氣!
à 個案:小時候洗碗打破碗,家長就會說,要洗就好好做,不要反而你來做就毀了。一而再再而三下去,小孩子的自信心都沒了。長大後,變成什麼事情都要問媽媽(or別人),對自己做的決定都沒辦法有信心。對別人的稱讚也不敢相信。
àà 大人的影響是無孔不入的像間諜一樣。
à價值觀的形成每個人都不同,小孩子的困擾:自己的價值觀與大人的不一樣,學校跟家裡不一樣、電視上跟實際上不一樣,尤其是現在資訊發達,他又無法判斷時,就容易產生困擾。但,現在的社會並不會去尊重彼此價值觀的不同。
à 個案:學生不敢去找老師。
àà 老師的功力—權威:讓學生「敬畏」我而不是恐懼我。有的老師一站上講台不講話,學生都不敢講話,有的老師大吼大叫學生也不聽。
àà 同一個學校畢業的老師可能學到一樣的教學理念,但執行的方式是因人而異的。
七、 輔導的流程:
問題症狀à 蒐集資料 à 整理資料 à 解釋資料 à 假設原因 à 驗證假設 à 診斷 à 提出策略 à 驗證策略效果
ex: 偷東西 à 偷哪裡的東西?班上、社區、不同地方有不同含意。
ex: 負面思考的習慣
八、常見的精神疾病與症狀
1. 知覺障礙
a. 幻覺
b. 聽、視、幻、觸覺
2. 思想障礙
3. 躁鬱症:國高中好發。行為模式突然改變
4. 焦慮症:分離焦慮、社交恐懼症、強迫症、單純恐懼症、創傷後心理壓力障礙。焦慮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適當的焦慮可使人發揮能力,表現比較好。
5. 拒學症,懼學症
九、遇到小孩有狀況時,一定要先聽他怎麼說,擔心什麼事情,先不要急著否定他的想法,然後跟他一起想解決的方法。
àà青春期特別注意:智能不足(介於邊緣的智力商數ex. 87)、過動症、分離焦慮障礙 (可注意學生的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