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仲永

方仲永是北宋時江西金谿縣人。他家世世代代都是種田的人,沒有念過書,也沒有人會寫字。
仲永五歲時,有一天忽然哭著向父親說:「爸爸,我要紙和筆,我要寫詩!」
他的父親起初以為他只是胡鬧。這個兒子從小在田間長大,至今連筆、紙長成什樣兒都不知道,更不用說讀書作詩是什麼事兒了。可是方小弟弟硬是哭鬧不休,父親只好從鄰家借來了筆、墨、硯和紙。
仲永磨好了墨,攤開紙,不慌不忙地寫下四句話。不識字的父親半信半疑地把詩拿給隔壁的教書老先生看。老先生一看之下,讚賞不絕。他說:「這首詩說明奉養父母和團結宗族的道理,好題目,好文詞,好詩!仲永真是個天才神童呀!」
不久,這首詩傳遍了全村,大家都驚嘆仲永的才能。
許多人請仲永作詩,把他們父子當作貴賓招待,並且送他們金錢。
仲永的父親天天帶著天才兒子到處拜見鄉人,讓他炫耀奇才。
仲永就這樣忙於拜會、應酬,沒有時間學習、進修,他的才能漸漸退步了。十二、三歲時,他所作的詩已經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叫人讚賞。二十歲時,人們說他的才智已經完全消失,所作的詩已平凡無奇。一個難得的天才,以後就這樣庸碌地過了一生。(取材自《臨川先生文集》)
寓意:
天賦再高,後天若不努力學習,也難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