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的英文

今天在學校,有位別科的老師來問我,英文中的「本來」要怎麼說?就是像「我『本來』要做什麼,但後來因故沒做」的那種本來。

我跟他解釋,這種狀況要看上下文決定動詞類型,然後用過去式表達。他似乎沒辦法理解,又反覆問了幾次,我盡量解釋,最後也不確定他是不是真的理解了。

如果查字典,最接近中文裡「本來」那個意思的字是originally。但這個字不足以表達中文裡那樣的意思。我用I wanted to, but…. 或I was about to…but… 可能都更接近「本來」這個詞在中文裡的效果。

這也是一般人學英文常常卡住的一個點。中文的意義都表現在字詞上,然而英文中有一部分的意義是靠文法來表達的。同一個字,換了時態變了字尾,就會有不同的意思,可是很多人還是會卡在字面的意義上。尤其用到假設語態的變化時,由於看起來好像只是普通的過去式,所以反應不過來的人更多。

英文可以從He was from the UK這樣的時態變化就看出這個人不在人世了,但中文沒有這樣的習慣,所以這也算是種母語的干擾吧。這關一過,英文的程度應該又能有所進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