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依照需求評估,制定一套實施方案

依照需求評估結果

大洲國小生活型態報告.pdf

大洲國小學童健康生活型態報告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宜蘭縣三星鄉大洲國小學生健康生活型態現況。研究對象為九十七學年度就讀於大洲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生。採橫段式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參考羅沁芳之台北市某國中學生同儕支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的問卷,及參考陳素芬、黃松元(台北縣林口鄉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的吸菸及喝酒問卷內容)。

研究發現,學生健康生活型態都屬正向,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整體平均得分為3.33分,介於「經常如此」至「總是如此」之間。各類分量表之得分高低依序為「自我實現」、「健康責任」、「營養」、「發展人際支持」、「壓力處理」、「運動與休閒」。學童的吸菸及嚼檳榔情形,吸菸最主要原因是好奇想試試、朋友強迫的、開玩笑的及其他各佔25%,而嚼檳榔最主要原因是好奇及想試試佔50%,第一次吸菸及第一次嚼檳榔發生在二年級以下的比率最高;菸最主要是從商店那裡購買;嚼檳榔最主要是從家人那裡取來。本研究結果可作為日後校園推展健康促進學校議題之優先順序。

壹、前言

健康是基本人權,也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亦是提昇國家競爭力的根基。個人擁有健康,才能夠真正的享受幸福人生及高品質生活;同時,國民的健康影響著民族活力與國家的盛衰(林、黃,2006)。教育部民國九十四年統計資料顯示,九十四學年學生總數有5,319,438人(教育部,2006),已經超過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學校衛生法於民國九十一年制定頒布,其立法目的在於促進學生及教職員工健康,奠定國民健康基礎及提昇生活品質。另據行政院衛生署民國九十四年台灣地區少年、青年十大死因的統計資料,帶給我們一些不可忽視的訊息(衛生署,2005),即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腎炎、腎徵候群及腎變性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這些中老年才會罹患的慢性、退化性疾病,已提早發生在青年,甚至是兒童身上,而這些疾病的發生原因主要也都和生活型態有關。國小學童是一個可塑性極高的學習階段,主要在養成基本習慣,健康知識的學習、態度的養成、習慣的建立,影響往後人生的發展,更是日後身心健康的基石(陳、黃,2005)。而國小階段是一個人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十分關鍵時期,因此本研究乃以這個階段的學生研究,藉此了解其健康生活型態現況,以作為推動學校衛生計畫的參考。

貳、文獻查證

台灣地區由於醫藥發達和公共衛生進步,傳染病獲得良好的控制,國人平均壽命普遍延長。但隨著社會快速的變遷,生活條件獲得良好的改善,取而代之是經濟發展後生活的改變,如吸菸、不均衡的飲食、缺乏運動、藥物濫用;生活緊張所引起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肥胖等之罹病率逐年上升(陳、黃,2005);此外,林瑞雄教授在1992年指出,台灣地區死因的四大影響因素為:健康照護體系(9.9%)、人類生物學因素(25.2%)、環境因素(19.4%)及生活型態(45.5%),影響人類健康最重要因素,是個人生活型態(金、邱,2004)。兒童是國家的希望,若能了解其健康生活型態,及早發現有害健康的習慣與其相關因素,及早輔導改善,對增進國人健康必有莫大的助益(金,2001);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為個人為了達到更高層次的健康與安寧幸福的目的所採取的任何行動;包括個人在營養、運動、壓力處理、健康責任、自我實現、發展人際支持等六項的行為(羅,2003)。

1978年WHO於蘇俄聯邦哈塞克首都Alma-Ata發表宣言:「全民健康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且因於公元二千年以前達到全民均健的目標」(health for all by the 2000)。自此之後,健康促進的理念蔚為風潮。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全民健康仍然是世界各國政府努力追求的目標(李,2001)。健康促進是積極拓展健康之潛能,使個人功能發揮至最佳狀態(王,2001)。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為個人對維護或促進健康、自我實現與滿足的認知與行為(羅,2003)。

人們花很多時間所在的地點,便是學習或增強個人保健技能最佳場所,如家庭、學校、職場、或整個社區,均是推動健康促進的好地方。於1980年代中期,世界衛生組織不再僅重視個人的健康態度或有益健康的行為實踐而已,更重要的是發展出能夠培養個人健康意識及建構其健康行為的環境,而健康促進學校便是此一理念下產生,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促進學校定義為:學校能持續的加強其功能,建立一個有益生活、學習與工作的健康場所,是以場所的角度(setting approach)為基礎,將學校視為一個學生成長過程中要花許多時間待在這裡的地方,並假設學生應該在這裡養成健康的習慣,學習健康的技能與知識(劉、晏,2005)。而學校是個多元學習的教育環境(黃、李、陳、林,2006),照顧這群國家未來主人翁健康的責任更顯重要,為了增強國家資產,必須採取一種包容全校人員健康需求和能妥切運用各項促進健康機會的策略,自1986年起,WHO則開始推動健康促進學校之學校衛生工作新模式(黃、陳、賴,2004)。

叁、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問卷調查初步探討本校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狀況,進而作為健康促進學校議題排列優先順序之依序。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九十七學年度就讀於宜蘭縣三星鄉大洲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生為母群體共228人。其中一年級為26人、二年級為36人、三年級為36人、四年級為37人、五年級為43人、六年級為41人;女生100人、男生119人。共發出問卷228份,回收219份,回收率為96%。

三、研究工具

參考羅沁芳(2003)抽樣台北市某國中九十一學年度第二學期全體學生為研究母群體,共計學生3493人,研究主題為「台北市某國中學生同儕支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的問卷,問卷內容包括二部份,分別為:背景因素、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參考陳素芬、黃松元(2005)抽樣九十二學年度就讀於林口鄉七所縣立國小五、六年級之學生為母群體共2200人,研究主題為「台北縣林口鄉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的吸菸及喝酒問卷內容。

一、背景因素:

包括年級、性別、排行、與誰同住、父母教育程度、母親職業、家裡是否為中低收入戶及健康價值觀等項目。

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內容包含營養、發展人際支持、健康責任、自我實現、運動與休閒、壓力處理及吸煙、喝酒分布情形。每題評值方式有四項,計有「從未如此」、「有時如此」、「經常如此」、「總是如此」等四項評值方式。反向題反向統計後算各題之百分比。

三、吸菸及嚼檳榔情形

內容包括你第一次吸菸、嚼檳榔是在什麼時候?你所吸的煙、嚼的檳榔最主要是從哪裡來?最近一個月還有吸煙、嚼檳榔嗎?吸煙、嚼檳榔主要原因是?

四、資料分析

將問卷資料統計算各題百分比,背景因素、進行描述性分析,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部分,算出各題平均值,再求出營養、發展人際支持、健康責任、自我實現、運動與休閒、壓力處理這六大項平均值,進而排列健康促進學校議題之優先順序。

肆、結果與討論

一、母群體分布情形

研究對象一年級26人,佔總樣本12﹪;二年級36人,佔總樣本16﹪;三年級36人,佔總樣本16﹪;四年級37人,佔總樣本17﹪;五年級43人,佔總樣本20﹪;六年級41人,佔總樣本19﹪,其中五年級人數最多。

二、性別

研究對象男生119人,佔總樣本54﹪;女生100人,佔總樣本46﹪,男生比率較多。

三、家中子女數

研究對象的家中兄弟姊妹總人數,以二人為多數,共94人,佔總樣本43﹪;其次為三人有83人,佔總樣本38﹪;一人有20人,佔總樣本9﹪;四人有18人,佔總樣本8﹪;五人有3人,佔總樣本1﹪,未填1人,佔總樣本數0﹪,故研究對象的家中兄弟姊妹總人數多為二人及三人。

四、排行

研究對象的排行,以老大為多數,共98人,佔總樣本45﹪;其次為老二有72人,佔總樣本33﹪;老三有41人,佔總樣本19﹪;老四6人,各佔總樣本3﹪;老五有1人,佔總樣本0﹪,未填1人,佔總樣本數0﹪,故研究對象的排行多為老大及老二。

五、與誰同住

研究對象的與誰同住,依次為與父母同住162人,佔總樣本數74﹪;只與父親或母親同住37人,佔總樣本數17﹪;只與祖父母或外組同住17人,佔總樣本數8﹪;其他人3人,佔總樣本數1﹪。

六、家中經濟

研究對象的家中經濟,以經濟小康為多數,共150人,佔總樣本數68﹪;其次為不是中低收入戶但是有點困難有48人,佔總樣本數22﹪;中低收入戶有19人,佔總樣本數9﹪;富裕1人,佔總樣本數0﹪,未填1人,佔總樣本數0﹪,故研究對象的家中經濟多為經濟小康及不是中低收入戶但是經濟有點困難。

七、父母親的教育程度

研究對象的父親教育程度,依次為高中或高職78人,佔總樣本數36﹪,國中或初中66人,佔總樣本數30﹪,專科或大學52人,佔總樣本數24﹪,小學或識字10人,佔總樣本數5﹪,研究所4人,佔總樣本數2﹪,未填9人,佔總樣本數4﹪。

研究對象的母親教育程度,依次為高中或高職98人,佔總樣本數45﹪,專科或大學49人,佔總樣本數22﹪,國中或初中45人,佔總樣本數21﹪,小學或識字13人,佔總樣本數6﹪,研究所4人,佔總樣本數2﹪,不識字4人,佔總樣本數2﹪,其他1人,佔總樣本數0﹪,未填5人,佔總樣本數2﹪。

八、父母親的職業

研究對象的父親教育程度,依次為勞工99人,佔總樣本數45﹪,技術員48人,佔總樣本數22﹪,上班族40人,各佔總樣本數18﹪,軍公教警21人,佔總樣本數10﹪,未填11人,佔總樣本數5﹪。

研究對象的母親職業,依次為勞工100人,佔總樣本數46﹪,上班族65人,佔總樣本數30﹪,技術員24人,佔總樣本數11﹪,軍公教警18人,佔總樣本數8﹪,未填12人,佔總樣本數5﹪。

九、健康價值觀

研究對象多數認為營養均衡的飲食型態「非常重要」與「重要」,共佔總樣本數89﹪;「沒意見」,佔總樣本數11﹪,「非常不重要」與「不重要」,共佔總樣本數0﹪。

研究對象多數認為良好的衛生習慣「非常重要」與「重要」,共佔總樣本數94﹪;「沒意見」,佔總樣本數5﹪,「非常不重要」與「不重要」,共佔總樣本數0﹪。

研究對象多數認為收集充實的身體保健資訊「非常重要」與「重要」,共佔總樣本數81﹪;「沒意見」,佔總樣本數17﹪,「非常不重要」與「不重要」,共佔總樣本數1﹪。

研究對象多數認為適量的運動「非常重要」與「重要」,共佔總樣本數90﹪;「沒意見」,佔總樣本數10﹪,「非常不重要」與「不重要」,共佔總樣本數0﹪。

研究對象多數認為避免運動傷害「非常重要」與「重要」,共佔總樣本數92﹪;「沒意見」,佔總樣本數7﹪,「非常不重要」與「不重要」,共佔總樣本數1﹪。

研究對象多數認為生活有規律「非常重要」與「重要」,共佔總樣本數88﹪;「沒意見」,佔總樣本數11﹪,「非常不重要」與「不重要」,共佔總樣本數2﹪。

十一、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現況

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方面,主要針對研究對象目前生活方式或個人習慣為探討內容,得分越高表示其行為越好,反之則越差。各題選項依「從未如此」得分「1」分、「有時如此」得分「2」分、「經常如此」得分「3」分、「總是如此」得分「4」分。平均分數達到「3」分以上者為表現較好之行為,而分數低於「2.5」分以下者為表現較差之行為。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整體平均得分為3.33分,介於「經常如此」至「總是如此」之間。各類分量表之得分高低依序為「自我實現」、「健康責任」、「營養」、「發展人際支持」、「壓力處理」、「運動與休閒」。

十二、吸菸及嚼檳榔情形

研究對象的吸菸及嚼檳榔情形,學生從不吸煙及嚼檳榔比率各為98%,而吸菸主要原因:好奇想試試、朋友強迫的、開玩笑的及其他各佔25%;嚼檳榔最主要原因是好奇及想試試為50%。第一次吸菸嚼檳榔發生在二年級以下的比率最高,菸最主要是從商店購買佔50%;檳榔最主要是從家人那裡取來50%。

伍、結論與建議

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以運動與休閒得分最低,故積極推動健康體能之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擬定與實施,加強學生的運動與休閒型態為當務之急;根據調查資料顯示運動與休閒型態中最低分依次為「每天花兩小時以上的時間上網」、「每天花兩小時以上的時間看電視」、「每週至少三次20-30分流汗運動」、「距離不遠時我以走路代替乘車」、「做劇烈運動前會先做暖身運動」、「每天花兩小時以上的時間補習」、「利用假日時間安排休閒活動」、「劇烈運動後會做緩和運動」。

建議:(1)依調查資料依序凝定健康促進學校主題(2)積極推動健康促進學校,主題為健康體能(3)實施近距離走路及路途較遠騎腳踏車上學(4)改善傳統健康與體育課教學方式,提昇運動與休閒樂趣(如:運動會路跑活動,將運動、休閒、知識、與趣味結合在一起)(5)回家作業可以運動與休閒活動當主題,並給予評量。

陸、參考資料

王秀紅(2001)‧健康促進與護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偉華。

行政院衛生署(2006,12月3日)‧94年主要死因分析‧台灣衛生網 ‧摘自htpp://www.doh.gov.tw/statistic/data/死因摘要/94年。

李蘭(2001)‧從衛生教育到健康促進‧台灣衛誌,20(1),1-4。

林美聲、黃松元(2006)‧中小學學校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以宜蘭縣中小學學校護理人員為例‧學校衛生,48,1-17。

金繼春、邱啟潤(2004)‧健康促進就是健康生活‧高醫醫訊,24(2)。

金繼春(2002)‧青少年的健康生理問題‧護理雜誌,49(3),11-15。

教育部(2006, 12月3日)‧歷年校數、教師、職員、班級、學生及畢業生數‧台灣教育網路‧摘自htpp://www.edu.tw/statistics/。

陳素芬、黃松元(2005)‧台北縣林口鄉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學校衛生,47,1-24。

黃松元、陳政友、賴香如(2004)‧學校衛生工作新模式-健康促進學校‧學校衛生,45,59-71。

黃麗珠、李菊芬、陳清惠、林美聲(2006)‧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新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初探‧聖母學報,1,47-60。

劉潔心、晏涵文(2005)‧台灣健康促進學校整體行動方案芻議-專業支持輔導機制之建構‧台灣教育,634,2-13。

羅沁芳(2003)‧台北市某國中學生同儕支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