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李寶蓮老師

採訪時間:102年3月18日

SDC14025 SDC14084

SDC14005  SDC14069     

1.      您大學時選讀中文系的原因?

因為喜歡文學,喜歡閱讀。 

 

2.為什麼以阿寶當筆名?

阿寶是小時家人就是如此稱呼自己,因此覺得叫阿寶比較親切 

 

3.您在國外旅行期間有甚麼收獲?

國外旅行拓展了很多自己的見解,很多事和自己熟知的都不同,就以洗澡這件事來說,不是我們習慣的一打開水龍頭就有熱水從蓮蓬頭流出。有些地方想要有蓮蓬頭式的沖澡,必須先燒一鍋熱水,將水舀至高處的盛水容器,再由容器流出,這是尼泊爾的洗澡方式。至於行至西藏,往往需要半個月才有辦法洗澡,而且需要到熱鬧的縣城,才有可能有這種機會,據說西藏人洗澡不易,一生只洗3次澡。至於到北歐,天氣寒冷每到洗澡時總要掙扎半天,才有辦法跳入河裡湖裡,但是北歐風景之美,實令人無法忘懷,實在十分享受。

有過那種與自然為伍的洗澡經驗,再度到浴室中洗澡,清洗身體時只能面對四面牆壁時,就覺得無趣了。

 

4.獨自旅行是否害怕?有被野獸攻擊的經驗嗎?

要談獨自旅行的害怕,我自己更怕年老時,回首看看自己經歷過的人生,竟是平淡無奇、庸庸碌碌,這才更令我害怕。

我並不害怕野生動物,只要是有骨頭的生物我都不怕,即便是蛇也有骨頭,至於蜘蛛、昆蟲,骨頭要身體外頭的,我也不怕,唯一會怕的是軟體動物,像是毛毛蟲類的。

以前我會因為一隻毛毛蟲在路中間,而不敢過馬路,旅行中這種迷思也漸漸破解,我自己會思考,為何自己會有這種奇怪的害怕,這些害怕並非理性行為。因此也漸漸突破這樣的恐懼。

旅行中曾有徒手抓兩百多隻螞蝗的經驗,從喜馬拉雅山下印度時,某一段路程有熱帶雨林的氣候與區域,當時為了求快,抄捷徑穿越雨林區,途中身上吸附了很多螞蝗,螞蝗外型酷似水田中吸血的水蛭,兩頭有吸盤,身體細細長長的,可捲曲也可伸長,吸血時會分泌抗凝血的物質,讓受攻擊者血流不止,叮咬後也會紅腫發癢好幾天。為了抓掉身上的螞蝗自己也鼓足了勇氣,算一算抓了兩百多隻,之後雖仍會遇螞蝗攻擊,但都小巫見大巫,也至於讓自己害怕了。  

 

5.在外地時是否想家?

我習慣也喜歡一個人,因此我並不會因身處外地而想家,反倒是上大學那一段日子,特別的有鄉愁。

 

高中時因為不喜歡擠公車,每天上下學都從冬山騎腳踏車到蘭陽女中,騎車速度較慢,總要提早出發,因此每天清晨與傍晚伴隨在自己身邊的就是清新的空氣,寬闊翠綠的田園、自然風光。自己在上大學時為了一探都市生活,刻意選了台北市的大學,結果發現自己非常不喜歡大都會的環境。每天面對高樓大廈的水泥叢林,都市人口稠密但是人情疏離,因此鄉愁特別的濃厚。

 

 

6.為什麼挑梨山當成討山的地方?

其實並沒有特別挑選,是因為自己當時正在梨山打工,梨山的環境對自己來說比較熟悉,有朋友、有打工時的老闆,要開始比較容易。

 

 

7.您的家人支持嗎?

我的母親沒有受過教育,因此除了她所熟知的軍公教這些職業外,我不管從事什麼工作,她的擔心都是一樣的,就像我去旅行這件事母親一樣擔心。因此我得到一個結論,我相信我只要好好活著,並且善用父母給我的身體,也就夠了。 

 

8.山上有沒有遇到什麼靈異事件?

我並相信有靈異事件,我也沒遇見過,你們有經驗過嗎?所以這是非理性的懼怕。

 

 

9.請您談談在梨山上的日常生活(食、衣、住、行)

我曾經在竹村生活過一段時間,那是離車子能到達的地點還要步行十公里的深山,我必須背著食物上山,因此我非常珍惜每一分食物,經歷過這樣的生活比比那裏,梨山方便多了,甚或我也可以到梨山街上買東西。

 

 

10.目前離原先上山的夢想還差多少?

應該說是上山時的目標,原是希望能讓梨山上的農民全數棄種,還地於山。目前自己已租下三個果園,也無法再負荷更多,但是做任何一件事都是,雖有一個目標在那兒,但過程中所經歷的也許就夠了,我也學到太多。就像爬山,很多人喜歡用『攻頂』來證明自己征服了高山,因為這種心態即便天色已暗、天候不佳,仍勉強登頂,以致很多災難的發生。我覺得爬山重要的事要享受山川自然,過程中已獲得太多,毋須得登頂才說自己爬過此山。 正因這種態度我才能在安全的度過每一次的獨自旅行。

 

 

11.和男友長距離的戀愛如何維繫感情,有考慮過要結婚嗎?

沒有考慮結婚,愛情並沒有一定的形式,感情的維繫也並非得要兩人同在一起,只要彼此能分享能給予關懷,長距離的戀愛並非不可能。

 

 

12.您希望讀者抱持怎樣的心態讀您的書?

這我並沒有特別的期望,每個人的領悟與感受不同是很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