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成夫婦介紹

圖片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1/112012050600326.html

林天成夫婦

噶瑪蘭後裔,為追本溯源,回到宜蘭五結的流流社經營民宿,並仿噶瑪蘭傳統干欄式建築,建造一棟樹屋,民宿內也保留了相當多的噶瑪蘭風格的藝術品。

以下為流流社介紹,資料摘自台大人類學系相關網站http://www.pinpu.digital.ntu.edu.tw/tour/tour_3.php

清代史載噶瑪蘭聚落有36社,如今保存最好的要算是位於宜蘭五結鄉季新村的『流流社』。早期噶瑪蘭人多傍水而居,或居於平原上凸起的高地,以農耕、漁獵為主。「流流」二字在噶瑪蘭語中的意思是"地形細長或水流沖積之地",流流社址即位於冬山河南岸的高凸沙地上。流流社原址於19世紀末的蘭陽溪水患被沖毀,於20世紀初沿冬山河支流形成聚落;清代文獻裡,此村社於當時尚有噶瑪蘭後裔42人。

有關流流社聚落形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清乾隆、嘉慶年間(約200年前),由母社婆羅辛仔罕社分出,建社之前是母社的狩獵、遊耕地;另一說則認為荷治時期(約300年前)即已建社。如今聚落入口聳立著一顆高大的橄欖樹(大葉山欖)為聚落地標,相傳即為馬偕牧師當年傳教時所植。目前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人已經不多,流流社內由噶瑪蘭後裔經營的噶瑪蘭風味民宿與文物館,已成為宜蘭旅遊的新興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