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宜蘭部落格教育平台 網站。這是你的第一篇文章。編輯或刪除它,然後開始寫網誌吧!
採訪吳敏顯老師
吳敏顯老師十分客氣,他希望能和孩子談談書中的故事,因為有時文字能傳達的畢竟有限,非生活在當時的人們所能體會,他很願意和孩子聊聊故事中的時空背景。因此希望孩子能看完他的書~我的平原,在從書中找出不懂之處和老師討論,所以以下的問題就是針對”我的平原”一書所提的問題喔!
1.宜蘭市從前街景,建築看起來很美,請問宜蘭市從前的街景如何?
宜蘭街,尤其中山路上的建築,大家仔細去看,仍有很多很雅緻很漂亮的老建築。日據時期曾進行道路拓寬,建築物跟著整修或重建,所以目前看到的老房子幾乎都是那時候留下來的。以前的人,會將自己的姓氏標記在房子外牆,無論房子或事業,都懷抱著世代傳承、永續經營的心志。
許多外國城市會設法留住古建築,老商家通常只掛著小招牌,但台灣人喜歡用大面積的招牌把舊的建築遮蓋起來,招牌比大的結果,往往讓人眼花撩亂無從看起,建築之美也被遮掩。這麼一來,全台灣的都市街道都一個模樣,失去自己原有的面貌。人們只能從卸下招牌後的建築物原本面貌,去追懷一個城市真正的模樣。
書中照片~大中華文具行,已搬遷至舊城東路和康樂街口,商家名稱不變,但經營者已易主。
2.「碘酒味的牛卵核」中提到的牛為什麼要閹割?
過去沒有農耕機,農家都需要靠牛來耕作,但只有耕種面積較大、經濟狀況較好的農家,才養得起牛隻,所以一般農民就會跟有牛隻的農家商借犁田。雖然牛是溫馴的動物,但動物都有發情期,一旦公牛進入發情期,情緒不穩難以駕馭,必須進行閹割。農民請不起獸醫,牛隻閹割都是由鄉公所獸醫免費代勞。壯圍鄉公所廣場以前有棵Y字型的榕樹,牛角正好綁在開叉口,方便獸醫進行閹割手術。早年一些特殊的生活場景,都是很好的寫作材料。
3.您小時候有抓斑鳩的經驗,請問抓斑鳩的用途?
以前窮人多,自己家養的雞捨不得吃,養大送到市場賣錢貼補家用或讓孩子繳學費。家人的營養攝取,往往得另闢蹊徑。
我大舅是木匠兼水泥匠,參與過很多廟宇的興建,但這行業畢竟不是每天有工作,工作閒暇時,舅舅家的幾個表哥,就會網捕斑鳩來食用。海邊沙地的花生園收成之後,野斑鳩會成群地聚到園裡撿食掉落在沙地的花生。野斑鳩肉質肥美像雞肉,以前的窮人家就會想抓這些野鳥來充當食物。
4.文章中龜山島隧道中遇見的士兵是真是假?
龜山島在軍事管制的年代,民眾登島不易,大家對於到不了的地方,往往會拿想像去填補。我第一次登島時,具有軍人身分,所以看到一些不對外開放的軍事設施,當時島上村落還有居民,也可以在小店鋪吃剉冰。後來居民遷出,軍隊撤走,我又陸續去了幾次。第二次深入坑道時已無軍人駐守,但周遭讓我感受到的,似乎仍停留在槍炮火藥的層層包夾的氣氛裡。
因此,在逆光的坑道中穿梭,任何人都容易產生幻覺,一個寫作的人處在這心緒恍惚的情境下,肯定浮想聯翩。至於如何下筆,端看個人的表現手法。這就是我在軍隊撤走之後,還會在坑道裡遇見武裝士兵,而且還和他有一番對話的緣由。你說,是真是假重要嗎?
5.為什麼以前的割稻機會放在船上?
礁溪塭底因為地勢低窪,田地泥濘,踩在上頭有時會陷到大腿,因此稻榖收割時,打穀機必須放在鴨母船上操作。現在這些低漥農田大多變更用途,不再種稻米了。
6.宜蘭河渡船頭的位置在哪裡?
在公路交通不發達年代,宜蘭河有好幾個渡船頭。到了日據時代陸續開闢公路興建橋梁之後,渡頭逐一廢掉。像宜蘭市慈安寺後的下渡頭,到民國五十年前後才廢掉,用老孔廟拆下來的木頭搭建便橋,但不久被大水沖毀,一度又回復渡船來回兩岸。民國51、52年建了鋼筋水泥的慈安橋,現在的下渡頭橋是之後改建的。
而在壯圍鄉東港村第十三鄰的貓里霧罕的下社渡船頭,是宜蘭河最後一個渡頭,直到民國八十年前後建了貓里霧罕橋才廢掉。貓里霧罕的居民因為早年河流改道,使他的菜園和農田都在河對岸,耕作收割都得渡船通行載運,只有少數有錢人家自備小船。好在這渡船有鄉公所編預算補貼維修,減輕居民一些負擔。如果不乘渡船,在濱海公路噶瑪蘭大橋未興建之前,居民要繞一大圈先往北到公館國小,再往南勾回來到古結村,然後左轉往東,才能到達住家對岸的田裡工作。噶瑪蘭大橋建好後,居民可騎腳踏車或機車上橋,半途跨過宜蘭河之後,把車停在橋上,人沿著橋西側一架梯子「空降」到橋下的田裡耕作。民國八十年貓里霧罕橋建好之後,居民才能夠就近上橋到對岸,渡船頭也是那時才廢除。
這是鄉下一段很特殊的歷史,有很多故事可以寫。我曾經帶過詩人瘂弦一家,及小說家黃春明、詩人林煥彰,和很多寫作朋友搭過這艘渡船。
7.書中您描述的故事是否是在當記者時期的聽聞?
寫作題材無限寬廣,不管從事任何工作都可以找到寫作的材料。當記者接觸面大,是可能比一般人聽到更多的故事。尤其我的上一代,鄉下幾乎有95%的人不識字,他們雖然有豐富的閱歷,要轉換成文字書寫下來,畢竟不易。
到了我這一代,雖被鼓勵讀書,卻因為升學壓力,和必須到外縣市讀大專院校,使兩代之間的聯繫有著一道鴻溝。老一輩想講的故事,卻沒人聽,因此很多老人家的經歷或聽聞,並沒有被記錄下來。
漢人開發宜蘭發展才兩百多年,應該有很多故事可以追溯得到,事實卻非常困難。因此,我在從事記者工作期間,會特別騰出多很多時間,到鄉下去做訪談,去聽老一輩述說他們的故事。
8.有那些關於宜蘭河的傳說?
想了解宜蘭河的傳說,建議你應當讀一讀我所寫的《宜蘭河的故事》,那是花了很多時間,沿河做不斷的訪談和追蹤寫下的。宜蘭河平原段,長度不到20公里卻有說不完的故事。在訪問沿岸耆老的過程中,我發現幾乎每500公尺就有一個故事流傳。
任何的山川景物都有它的故事存在,這些傳說和故事才是它的生命和靈魂。山川景物如果無法讓人了解它的過去和內裡,大家看到的不過是個表相,是個空殼子,怎麼能叫好山好水?
現代人所謂的深度旅遊,往往被導向吃這個、吃那個,撐飽肚子之後「上車睡覺、下車尿尿」。當然看不到什麼真正的好山好水。
9.您提到上學前為什麼要先學會擦屁股?
我小時候住在壯圍鄉公所前面,平日玩在一起的都比自己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到某一天,突然發現這些玩伴統統上學去了,就吵著要媽媽也送我去學校。那時我才五歲,通常進一年級的學童大多七、八歲,就像我那些玩伴。媽媽心裡明白老師不太可能要我這麼小的孩子,特別向老師推薦,說我已經認得不少國字。結果老師還是一直強調,孩子年紀太小而不肯點頭。
這時剛巧有個學生從廁所回來,老師問那孩子有沒有擦屁股,等那學生點頭之後,老師才讓他就坐。原來上學需要自己會擦屁股才行,我立即告訴老師說,我也會擦屁股。老師大概想不出甚麼理由推託,就收我這個學生了。
10.北宜公路上的”鬼火”真的看得到嗎?
現在光害太嚴重,看不到了。以前整個宜蘭平原房子少又低矮,路上也沒路燈,一到晚上除非天上有星星月亮,幾乎沒有任何光害。早年站在壯圍鄉農會辦公室的台階上,就能夠看到穿梭在北宜公路上的車燈,因為山路彎曲,不時有樹叢遮掩,加上距離遠,使那不斷移動的光點時隱時現,飄忽不定,於是增加了孩子們的想像空間,認為那是鬼火或神明火。
現在的孩子當然看不到以前那些景象,但這絲毫不會影響想像力的運作,現在的孩子寫眼前所見所聞,在未來的人看來,也會覺得很有趣。
11.書中提到黃春明老師一些糗事,是否擔心黃老師生氣?
不會的,因為我們很早就認識,更何況你們知道的糗事,大部分都是他屋後那棵老樟樹看到、聽到之後說出來的,他當然不好意思怪我。當年他回宜蘭龍潭邊購屋寫作,我經常在發完新聞稿就跑去聊天,聊文學、聊寫作、聊地方人和地方事,主要是聽他講故事。他一度還鼓勵我,買他對面的房子好當鄰居,只要打開各自的書房窗子,就可以對談。
12我的平原這本書的封面是您自己畫的嗎?
不是,是知名的插畫家吳怡欣的作品,她得過插畫獎項。雖然我學過畫,但一個人的工作時間和精力有限,必須要認份,因此我把時間留給寫作。免得樣樣都通樣樣稀鬆,反而不好。
同學們看完老師”我的平原後”針對書中內容提出問題和老師討論,所以以下內容都是書中內容喔!
採訪林思杰、方聖傑
三人同時登台,左為思杰,中為聖傑,右為阿威
校長頒發感謝狀,他們擔任我們卡拉ok的評審
思杰要趕回台北參加超偶8,大家跟他留影
採訪時間:102年6月14日下午
地點:壯圍國中
因為聖傑的幫忙,所以這次邀了思杰,以及與思杰同公司的阿威,一同來助陣,當我們卡拉ok比賽的開場嘉賓以及評審。
思杰與阿威都是于美人公司旗下的藝人,所以這次都是賣聖傑的面子熱情出席,並未向我們收取分文,真的很感謝他們。也因為有簽約的關係,所以思杰與阿威都不能進行錄影,所以我們只能以文字描述訪問內容。
雖然阿威不是宜蘭人,但是他提供的訊息很寶貴,所以一起收錄下來。
訪問內容如下:
1.當初為什麼會想參加賽德克演員的徵選活動?
聖傑:當初是運動員,後來沒有走運動的路剛好有這個機會,就想讓自己換個跑道嘗試看看會不會成功。
思杰:大家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蠻深的,當時魏導以漢人的身分想拍原住民的故事,劇本也十分壯烈。我這樣思考:「為什麼是他幫我們說故事,而不是我們自己把故事說出來?像魏導這樣有能力的人,願意幫我說故事,為何不幫他,讓故事的完整性更高?」
2.八個月的演員訓練內容為何?
聖傑:基本的表演訓練,因為這部片都是原住民母語發音需要族語訓練,另外有很多在山上奔跑的鏡頭,因此有體能與重量訓練,每天從早到晚都有不同課程。
思杰:賽德克這部片因為當初資金比較龐大,又動用了太多素人演員所以需要演員訓練,其他影片大概都是找線上的演員,就不需要這樣的培訓。
3.如果想當藝人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思杰:本身要有吸引人的特質,能讓大家喜歡,就能成為藝人。就像蔡阿嘎,就是搞笑、真實、平易近人,就成為大家很喜歡的對象。
阿威:不可以看輕自己,要對自己有信心。還有一點很重要,要有表演慾,想表演給大家看的慾望,因為這個動力,會讓自己從表演中漸漸學習與成長,經過訓練自信心也會越來越足夠,就有可能成為真正的藝人。
4.目前有哪些片子正在找你們拍攝?
思杰:我今年拍的電影『志氣』、『天后之戰』都在二月時上檔,前陣子有和聖傑一起拍微電影,目前則是要參加『超偶8』的比賽。另外在大愛台有接『樂事美聲錄』音樂行腳的節目,可在mod看得到。
5.是否想嘗試電視劇的演出?
聖傑:有想過。
阿威:電影與電視劇的型態確實不太一樣,以我演出的經驗來說,八點檔、偶像劇偏向較為誇張的演出,電影則會希望能融入腳色平實的演出該腳色現實生活中的樣子。
6.從事演藝工作有什麼快樂與辛苦的地方?
聖傑:快樂是在從事自己最喜歡的工作,辛苦是沒有戲可接時,在家儲備自己等待演出機會,那個感覺很辛苦,不知道機會什麼時候來。
阿威:等待很辛苦,因為有的人很幸運等一兩個月就有機會,有的人可能等了一兩年還是沒片約,心裡不踏實,對未來不確定。
7.是否擔心收入問題?
思杰:收入剛開始不太穩定,現在會固定上通告,演出機會也比較多,就好一些。
聖傑:會擔心啊!我一邊打工賺取收入,再繼續努力學習。
阿威:收入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我是家中的獨子,也已經退伍,不再是學生,因此家人一開始十分反對我走這一行。但是我讓家人感受到很認真的在做這件事,漸漸家人就轉而支持與關心。家人知道我們收入不好,會連三餐都成問題,我曾經一星期花不到500元在吃的上面,真的是傳說中吃泡麵渡日,所以也會關心是否有吃飯。我知道這是自己選擇的路,因此會堅持,家人不捨得我們如此辛苦,但看到我們的努力,也會支持我們。
8.原住民的身分在演藝圈發展的優缺點?
聖傑:我覺得都一樣,歌唱方面沒有什麼差異,演戲方面因為我們原住民輪廓較深當然會也些限制。
9.有沒有導演或身邊的名人曾經鼓勵過你們?
阿威:演戲時曾被導演被誇獎過,當下也覺得很開心。在公司師姊師兄的認同,也讓自己更有自信。像彩樺姊就會和我們經驗分享給我們鼓勵,很感謝有這樣的師姐
聖傑:之前和思杰一起拍片時遇到蔡明修前輩,給我們很多鼓勵與經驗的分享。他很讚賞我和思杰的態度,他覺得我們不會因為曾拍過片就驕傲,態度很好讓他覺得我們很可取。
10.未來想朝哪個方向發展?
阿威:我原先是以dancer的身分進入公司,原想朝舞蹈老師的方向走,接觸戲劇後,覺得很有趣,覺得可以朝演戲方向延伸。歌唱方面我覺得目前仍有瓶頸,仍在與聖傑、思杰學習。
11.以前學習的是體育為什麼會轉換方向?
聖傑:以前當籃球隊員時在比賽時摔傷撞到後腦,導致再從事像籃球這樣劇烈的運動時投會暈,也曾暈倒,家人擔心自己的身體況狀,反對我繼續參加球隊。放棄自己最愛的體育,生活頓失重心,一次在教會唱詩歌禱告時,父親告訴我賽德克電影徵演員的消息,讓我生活與生命重燃希望,讓自己嘗試不同的發展。
阿威:高中時開始接觸熱舞,雖然大學讀的是電子科系,仍是在熱舞社。退伍之後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剛好公司徵舞者,進了公司。
12.以前學的在學校學的對現在的幫助?
聖傑:體育訓練,讓我接下來拍片時體能狀況能因應片中要求,不致吃力。
思杰:大學時心理系的學習,包含有團體的帶領訓練、還有人際關係的訓練,在工作時觀察力與和人相處上也能較有同理心。
13.是否擔心狗仔或負面新聞的問題?
阿威:若是知名度沒到像蕭敬騰這樣,應該不會有這種問題。而且當藝人只要不要有不合常理的處事狀況,社會大眾也不會把我們的一舉一動放大檢視。
聖傑:自己走這條路多少會有心理準備,也會做好心理調適。
14.歌手那麼多,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
聖傑:多聽多看,找出自己的風格,不要讓大家聽到我們的歌聲時,覺得好像跟某人很像,做自己很重要。
阿威:可以學習別人好的技巧,但不要全部模仿別人。
林思杰、方聖傑
圖片來源:Basang.Yawei(林思杰)作品集facebook網站
林思杰,台灣電視、電影演員及創作歌手,宜蘭縣南澳鄉澳花村泰雅族人,族名(巴尚-亞衛依 Basang Yawei)。於電影《賽德克·巴萊》中飾演阿威·拉拜一角,並藉此踏入的電影圈,展開演藝生涯。2013參演國片電影《志氣》及《天后之戰》二部國片之演出,並於電影《志氣》中跨刀創作並演唱片中曲”不想放手” ,歌曲收錄至<志氣電影原聲帶>。
林思杰喜歡唱歌和彈吉他,自己創作不少歌曲,與好友方聖傑組成Double J樂團。在賽德克·巴萊劇中因滑掉木頭,故有滑木村村長之暱稱。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宜蘭人,太魯閣族,壯圍國中畢業,念高職時曾休學拍攝賽德克巴萊,成為素人演員,也因此發掘出自己的表演與歌唱的天賦。因對演藝的喜好,復學時進入莊敬高職念表演藝術科,與好友林思杰組Double J樂團,102年5月4日曾於宜蘭賣捌所演出。畢業後打算先當兵,在接續發展演藝生涯。
圖片來源:莊敬高職網站
幾米繪本讀後心得
2年級 小趙
幾米,是我一直以來十分崇拜的人,雖然他有些繪本我沒看過,但幾米他那永無止盡的創作以及思想,已經偷偷六進我的心裡頭。
只是我沒想到,幾米竟得過血癌,在看”幾米故事的開始”這本書,得知關於幾米,而我所不知道的事。我現在終於發現幾米對『畫畫』這件事的熱情與堅持,和病魔對抗的幾米也令我感到很欽佩!!!
我小學時讀過幾米的繪本,影響我最深的繪本『月亮忘記了』,他畫出了我們和月亮的互動、親密關係,也因為這本書讓我踏進了幾米的無限想像空間。『月亮忘記了』每一頁圖、每一句話,我想都是他精心想出來的吧!每一棟建築、每一株花草和樹木,甚至小動物,都細膩到無法用言語形容,我只能說幾米『真的是比神人在上一層的神了!』
『地下鐵』這本書也讓我印象深刻,主要內容是想像盲女在地下鐵的那種感覺,我透過幾米的話和文字,讓我也彷彿置身在裡面。不管V字型的地下鐵,還是盲女想像中的地下鐵情景,都讓我驚豔,而且地下鐵好像有演出音樂劇,好想去看喔!想必很好看,聽說幾米的女兒也參與呢!
『時光電影院』是我最近閱讀的繪本,他畫出幾米對電影的感覺,細膩的呈現在每一頁圖畫中,看到後面讓我很感動。女主角一直無法忘懷對媽媽的思念和媽媽熟悉的香氣,最後兩頁有強烈的色彩對比,為繪本做了完美的結局。這三本繪本都很好看。
在我傷心的時候,看幾米的作品,真的能撫慰我的心!只可惜幾米行程排滿了,低調的幾米讓我們無法採訪到他,否則我有好多好多事情和問題想告訴他。
很高興能閱讀到關於幾米的書籍,我想存錢,將來有機會依次買齊幾米的書。幾米…..我心中的偶像!
幾米廣場
資料來源:幾米官網 http://www.jimmyspa.com/news/jimmynewsdetail.aspx?id=232
以下摘錄幾米官網上對幾米廣場的描述,以及版主到現場拍的照片,暗紅色文字為版主註解。
宜蘭火車站南側未來的轉運站規劃為幾米公園,幾米品牌設計團隊想像人們會如何與這片空間互動:親人朋友在轉運站歡聚、話別,遊子靜靜地等車,觀光客或居民在公園休憩遊玩,由此定出「記憶片刻風景」主題意象。
為了呼應場域功能,並呈現「記憶片刻風景」主題,設計團隊從《星空》、《地下鐵》及《向左走.向右走》三本繪本選取圖像,提出「旅行」跟「人生的片段風景」等意象及故事與場域做結合。
『現場為了對作品有比較好的保護,圖的牆面上半部已加裝玻璃。下半部則維持原本的彩繪牆面。』
《星空》的飛天公車畫面經過拆解,以彩繪、浮雕加上立體裝置的方式,讓公車承載著旅行的想像跟愉悅的心情,飛上天空。每一片窗戶都框出美麗的風景,解構後的公車前後兩截各鑲崁在兩面牆上,中間是立體的飛天麋鹿與行李箱。帶有「小小房屋」與「家」的隱喻。 ![]()
『這些行李箱,較為低矮的幾座,據說是設計來給路人坐的。雖然立意良善,但是版主很擔心,長期頻繁的使用容易會損這些美麗的作品,我相信只要是幾米的粉絲,一定也是希望這些作品能完整的存在這兒!』 繪本圖片翻拍自地下鐵繪本。
錯落設置在樹木與房屋間的行李箱,造型來自《地下鐵》。
![]()
《向左走.向右走》的男女主角,各有自己習慣的方向。他們會搭上不同的班車,就此錯過,還是會沿著幾米主題公園與未來轉運站的環形步道走一圈再相遇?將繪本的故事線埋進場域的動線中,給予空間更多人文上的想像。
![]()
『站牌上很巧妙的換上了宜蘭站,因為市立體的人形塑像,因此換了個角度會覺得兩個等車的孩子,正在看著我們!^_^』
《星空》中的小男孩與小女孩,一起等車上下學,建立了深厚的默契與感情。等車的時間,也可以累積幸福感受,在幾米主題公園與未來轉運站裡,無需著急,也不會感到無聊,逗留、等待都可以閒適自在。
黃聲遠建築設計師給國中生的勉勵
噶瑪蘭的阿嬤給國中生的勉勵
噶瑪蘭ㄟ古厝女主人~陳秀娥阿嬤給我們勉勵,她希望宜蘭能保有故有的純樸民風,宜蘭人的熱情純真希望於年輕一代能傳承下去,讓宜蘭人的熱情繼續延續,別因為雪隧把變得商業化與冷漠化了!
訪問黃聲遠建築設計師
採訪時間:102年5月8日下午
1.大學時選讀建築系的原因
當然當初選系是在眾多科系中,建築系比較不討厭,又因為自己喜歡畫畫,雖然在建築設計這個領域,畫畫並不是那麼必然需要。另外我喜歡玩模型玩具,有三度空間的東西,喜歡在外面玩,這些和成為建築師都有關係。一路念下來自己非常喜歡,因此才繼續出國深造。
2.從事建築設計這一行需要哪些特質與訓練?
黃聲遠建築師提到,自己的風格是不喜歡受限制的,若是自己拘泥於建築業既定的框架訓練中,做出來的東西就不會有特色。另外要有空間概念、材料的知識、成本觀念。
建築是和人有關係的工作,真要說訓練,就是全面性的涉略各種知識,政治、經濟、音樂、美術、宗教、哲學、文學,就像要討論一件案子,就需要會說與寫的能力。以前自己很會玩,自己快樂才能帶給別人快樂。還要替別人著想,建築要因著別人的需要做設計,而不是自己想怎麼做而已。
3.為什麼會選擇在宜蘭地區發展?
好山、好水、好人。我不喜歡在台北,我希望我的小孩能在宜蘭自由自在的發展,很健康的成長。我也喜歡這裡自在的生活,可以運動、可以每天騎腳踏車。另外宜蘭的公務體系承辦人員頭腦是很自由的,宜蘭人很積極很開放,很正面喜歡幫助別人,所以我很喜歡宜蘭人。公共工程也很乾淨,沒有黑道介入的問題。很多公共設施能很公平得讓大家使用,而不像台北需要付費,貧窮人家就不容易享受公共福利。雖然我不是宜蘭人,但我兩個小孩都是宜蘭出生,希望他們將來成為宜蘭人。宜蘭這個地方讓我可以自由支配我的時間,我能每天回家吃晚餐、陪老婆孩子。
自己喜歡自由,覺得自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自由包含經濟、財務、選擇性,第二是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因為我有建築這個特殊技能,讓我可以達到我想要的目標。
4.設計的靈感從何而來?設計一件作品需要多少時間?
從別人的需求來,若是設計給弱勢的人使用,則需要替他們想或主動找他們,讓他們能享受到社會的福利與正義。
設計一件作品的時間很難說,像現在正在進行的維管束工程,原先預計要30年,現在也已經進行七、八年了。最少像口丟口丟噹的鐵樹,設計4年。社福館6年。文化2館14年。宜蘭河也還沒結束。
5.是否遇到什麼工作瓶頸
黃聲遠建築師把每天遇到的瓶頸當成工作中的挑戰,並且把這種挑戰是為樂趣與成就感的來源。
6.目前接案的狀況
目前主要是做公共工程,私人案件不太接,除了像聖嘉民、老人院這種黃老師覺得需要幫助的個案例外。因為生命有限工程能讓更多人受益才有價值,一般房產業者因為利益考量並不會站在買方的立場著想,因此黃老師對這種案子並不感興趣。目前狀況是案子讓大家忙不過來,而且案子會自己進來。
7.最得意的作品
其實並不會出現,因為永遠覺得不夠滿意才會永遠創造更好的作品。
8.當初來宜蘭是否有夢想完成?
原來是想和喜愛的人生活在一起,35以前這些夢想其實都達成了,但人生難的是當夢想達成了,你快樂嗎?下一步呢?
到訪黃聲遠及田中央建築師事務所
時間:102年5月8日 下午
到黃聲遠及田中央建築師事務所,我們還以為走錯地方了,因為沒有看板,看起來像是住家的感覺,一到裡頭別有洞天。
聽裡頭的謝先生說,當初這間房子是間民宿,後來成為他們事務所後,進行了很多改造,現在我們感覺空間很有層次感,而且通風良好,很有綠建築的感覺,我們特別參觀了一下廁所,很特別。
二樓有一位成大建築系的學生,正在進行他的畢業作品模型。他說他的設計概念是想做一臨蘭陽溪的砂石場,因為在蘭陽溪邊也會讓人直接了解砂石的來源。
雖然這個同學的模型做得很逼真,作品也做得十分認真,但是……我還是小小的擔憂了一下,看他的作品竟是把蘭陽平原的良田填土成為砂石場,對於自己成長的土地,對於種滿稻子的農田,總覺得那是我們宜蘭人成長的根,對於砂石場這樣的想法,希望最後是紙上談兵。
下圖是中山國小正要興建的體育館模型喔!
接著這是壯圍鄉遊客中心的模型
(白色直條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