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爆】我在「城市」、探索「城事」~散步蘭城新月廊帶

舊城文化體驗輕旅最終回~

    離開河濱公園岸邊堤坊,散步至舊城南路,行經南門林園,日式建築群座落其中,這裡,曾經是宜蘭最高行政首長官邸,如今已轉變成宜蘭設治紀念館(身後還有這一年因金城武廣告而火紅的宜蘭文學館)。園區內樹木環繞,把這棟和洋建築襯托得更加靜謐清幽。黑色的石頭外牆,斑駁的是歷史的痕跡,它已在這裡靜靜待了百年之久,看盡一道舊城牆在它眼前拆落、一輛輕便台車緩緩溜過它的視線,一束護城河從它前方流過,那是楊柳低垂的八千代川,是老一輩人印象中的美麗,如今已待成追憶!

    二次大戰,對孩子來說完全毫無概念,或許不懂戰爭的可怕,還對戰爭充滿波瀾壯闊的場面想像,甚而嚮往。戰爭下的台灣,是被動支援母國的角色,是被聯軍轟炸的對象,末期全島都逃不過此命運,宜蘭當然也沒例外,一處處的防空洞與碉堡正是為這段歷史下了最好的註解。(從海外飛來轟炸我們的,可是當時的中華民國與美國,如今卻成為台灣的統治者與友好盟邦,這是歷史的弔詭,是台灣的宿命….)唯有友善的回應才能帶來和平的契機,就如同巍峨矗立於中山公園內的「獻馘碑」。放下包袱,正視過去,才能一同攜手向前。

[@more@]

圍牆內就是舊縣長官邸,現在的宜蘭設治紀念館。日治時期是宜蘭廳長、宜蘭郡守居住,民國以後則是縣長的處所。這裡,歷經多位行政首長入主。

這道石頭牆留存至今可有百年的歷史了,比我的阿公阿嬤還要老!

假日熙來攘往的新月廣場,以前是舊監獄和舊縣政府的所在地,日治時期便座落於此,直至1990年代都還是。

廣場前方步道尚留存一個半地下的防空洞。過去二戰期間,當水螺響起時,鄰近行人可就近躲藏,躲避炸彈襲擊。

張老師向學生解說獻馘碑的由來。每日一字:「馘」就是人頭的意思。原住民獻出人頭,代表原漢關係友好,以及政府撫番更進一步。(孩子還是比較好奇地底下究竟有沒有人頭?)

碉堡內有什麼,觸動孩子們的期待,紛紛想下去一探究竟。至於看到什麼,賣個關子….

張老師臨別前特別唱一首日文兒歌~大象,聽起來頗有意思的。
感謝大順哥哥下午的隨行解說,為我們帶來一場有輕鬆又有深度的行旅。

與講師在中山公園別過後,我們準備返回力行前,為這次旅行拍張紀念照,畫下完美的ENDING!(正常版)

(這張是擠在一起版)(侑璇,你可要挺住!)

全班奮力向上一跳,是青春的象徵,也為此行圓滿達成而歡呼,四忠的舊城小旅行告一段落。
孩子們在心得內容中表示:期待老師還有機會帶他們出來走走….

2015.10.15舊城文化體驗之旅回顧

【活動報爆】我在「城市」、探索「城事」~走進楊士芳紀念林園、漫步鄂王社區小徑

【活動報爆】我在「城市」、探索「城事」~蘭城匠師技藝傳習

活動報爆】我在「城市」、探索「城事」~放飯囉!里長夫人的午餐饗宴

【活動報爆】我在「城市」、探索「城事」~走讀宜蘭河右岸

【活動報爆】我在「城市」、探索「城事」~溜玩左岸宜蘭河

【活動報爆】我在「城市」、探索「城事」~散步蘭城新月廊帶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