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爆】我在「城市」、探索「城事」~走進楊士芳紀念林園、漫步鄂王社區小徑

    10 月中,微涼的初秋早晨,陽光露臉,撥開片片雲朵,灑下一道道金黃色的光芒,溫和且宜人,宣告今日是適合出遊的好日子…….

    一早走進教室,孩子們滿是期待的笑臉,跟老師道早的聲音更顯清亮高亢。不用多說,大伙兒自是盼望此番校外參訪,實因本次乃申請縣府戶外教學推廣計畫補助而得以成行。(早在去年時,就已經注意到這消息,無奈礙於學生年紀尚小、又考量初接新班級還未穩定而作罷。那一天教育處一公告,當晚火速下載填寫,隔天一早趕忙請主任核章回傳。只因心裡明白,這名額有限且過於搶手,不搶得先機絕對只能望之興嘆!終於,傳來此好消息,心裡頭自是喜出望外!)

    踏入楊士芳紀念林園初始,社區的李勝次老師先跟學生簡介楊士芳的初略生平與鄂王社區的由來。原來楊士芳是「清朝時期宜蘭的第一位進士!」,此「進士」非此「近視」,要考中可不容易呦,那可是十萬中挑一。這一說馬上引起學生們一陣驚呼讚嘆~真厲害!(這讓老師一時想到年少時的國文曾有一課名為范進中舉,從年輕考到六七十終於考上舉人,樂極到最後….,況且進士還比舉人再高一層級。)而鄂王社區名稱的由來便與碧霞宮內奉祀的岳飛被封為「鄂王」有關,加上楊士芳於日治初期倡建碧霞宮,兩者有這等連結關係,因此楊士芳紀念林園坐落於此便再清楚不過了。

    在講師的帶領下走,我們開始造訪這與我們力行相鄰,卻一點都不熟悉的社區。走入曲折的巷弄小巷,感染其風情魅力。一幅牆上的海報,說明蘭城百工匠師各具獨特的技藝,佇立於旁厚實的木板地圖交疊著古今,橫亙圍牆上的鑄鐵字傾吐過往,溫潤的陶磚壁畫刻劃舊城的風華,油彩磁磚拼貼先民的開墾痕跡,來往的街道曾是小船穿梭的渠徑,潘家的古井今猶在,宜蘭河亦懷抱蘭城,然而滄海桑田,物換星移,或有昨夜星辰昨夜風之感。原來你離我們這麼近,但卻不曾了解你,但願與你的初次相遇,往後能讓孩子有機會與你深交。

   「生於斯、長於斯,理應了解斯土斯地」本是我的初衷,讓學生多一次的戶外體驗則是藉機。透過此行,帶孩子一同穿街走巷,漫步舊城,一場蘭城文化體驗之旅,讓孩子浸染於宜蘭豐厚的文化底蘊。因為了解,才懂得珍惜。

[@more@]

我們選擇步行前往,除了這麼近的距離真不需要坐車外,也讓孩子實際用腳步行在家鄉的土地上,親自丈量、感受溫度,這更是名符其實的「遠足」。

約莫十分鐘就到達目的地—比預測的時間還要快!

承辦單位宜蘭國小施校長在現場迎接我們這群小貴賓。

林園的李勝次老師向學生簡單說明「楊士芳」紀念林園及「鄂王」社區名稱的由來。「汝來此社區,不可不知社區事!」

「好大的粿模!」一踏入裡面第一個印象~
這是鄂王社區發展協會的鎮殿一寶,曾出借給宜蘭市公所到國外展覽。「留過洋的喔~」

場內目前正展示宜蘭舊城的金屬工藝「錫說‧銅語」微型展覽

學生們專注的神情,聽著李老師口沫橫飛地說著過往的歷史典故。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走訪社區第一站,讓孩子了解蘭城百工匠師技藝,舊城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匠師博物館,「宜蘭真是文化匯聚之所。」

走入電力公司旁的光大巷,看著告示木牌上古今交疊的地圖、圍牆上的鑄鐵字傾吐過往,宛如走入另一個時空,穿梭過去與現在,探索存在於今地的昔人與舊事。

社區內保留有一口古井,這可是清朝時留存迄今的古蹟,孩子們好奇地探頭往裏頭看,「老師,裡頭還有水呢!」

李老師親自示範打水動作,同學們可看仔細了,待會就換手試試。

江湖一點訣,第一位率先達陣成功~裝滿滿滿一桶水。好樣的!

「再過去一點。」「手要抖一下啦!」「好了好了,繩子往上拉~」
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孩子們可得掌握訣竅,拿捏好分寸。

個個都躍躍欲試,想嘗試打水的樂趣,無奈時間不夠,無法讓每位孩子盡興。
「渴霧享試試說…..」

一堵陶磚牆,刻畫出蘭城過往的風華歲月。

許多存在於過去的舊行業如今多已沒落,只待成懷舊追憶

一艘仿古小船靜靜訴說西門溝的今昔變化,或許因不再航行,只好高高掛起….

西門路即為西門溝,過去為航行河道,可遠抵頭城烏石港,舊城西門一帶便是依此而繁盛,曾經是南北貨物通達、販夫走卒聚集之處,如今宛如滄海桑田,此情可待成追憶。

憑藉牆堵上後人所繪製的西勢大溪水文圖,遙想吳沙帶領漢人入墾宜蘭的進程,頭圍….二圍….三圍….直至五圍,也就是今宜蘭市。

透過李老師深入淺出的解說,配合實地導覽,九十分鐘的社區探訪,孩子們似乎意猶未盡,總有問不完的古早事。下午將範圍擴大到河濱、蘭城新月廊一帶踏查,咱們邊走邊看,繼續慢遊蘭城、漫遊家鄉。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