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爆】食農教育:米食新主張

    憫農詩      唐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一首大多數學生都耳熟能詳、且能琅琅上口的詩,道盡農事的辛勞之餘,更要我們懂得珍惜桌上的飯菜。

    「食農教育」,是近年力推的新議題。所謂的食農教育,應是要建立人與食物、人與土地的關係,透過教育宣導、參訪體驗、實際種植等方式,帶領孩子重新認識食物與農業,了解自己吃的食物,培養選擇食材的能力,並且拉近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距離,對農業生產有更豐富、更深入的認識。因為認識夠深,才能了解其價值與重要。

    11月20日,學校邀請五結鄉農會蒞校進行食農教育宣導,為學生進行米食推廣,說明稻米生產、米食營養,與在地消費等觀念。曾到過日本的人都對日本的米飯讚不絕口,越光米就是最佳代表,而五結鄉農會最有名的就是生產出媲美日本越光米的「夢田越光米」,因此今日由他們來進行米食推廣分外貼切。孩子們可要仔細聽,聽完後別再不吃米飯,你會發現白米的營養價值可很高的呦!

[@more@]

小小一粒米的營養有醣類、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他命B群……營養均衡價值高。
而且吃米飯比吃麵包、麵食等較不容易變胖(因為麵包的台語就叫做「PON」)

種植過程有機,連肥料也要有機,對環境才是友善,「吃起來也卡安心!」
(目前學校每個月也都有有機白米和有機蔬菜供應,孩子們可要好好珍惜。)

介紹稻穀到白米的精製過程:稻穀….糙米….胚芽米….白米。
現在好像越來越不喜歡精緻,反而講求粗食。

隨堂小測驗,看你會不會。Q:我們平常吃的白米是稻子的……..果實

米的種類:
長長的長長的「在來米」(清朝時的食用米)
圓圓的圓圓的「蓬萊米」(日本時代引進種植,成為餐桌上的米飯)

還有糯米,大都拿來做粿用,或肉粽、油飯、米糕等,較不易消化。

這教我們喜新厭舊是吧,畢竟吃年輕的比較好囉~~(我說的是米飯)

如何煮一鍋好吃的白米飯,我們請這位對吃飯頗有心得的同學為大家說明。

吃飯的相關俗諺,鄉土文化教學時間….由此可見米食貼近我們的生活各個層面。

「米食三十六變」,滷肉飯、炒飯、飯糰、壽司、米香、米果仙貝、米漢堡、米漿….
前陣子IKEA廣告中還把炒飯改造成蛋糕!

看了那麼多米食,孩子們,多珍惜餐桌上每一道飯菜。今天中午吃飯時,記得多盛些米飯,在嘴裡多嚼幾下,多品嘗食物的原味!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