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千年前,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現代,
人們說:「將心比心。」
說起來的確很簡單,
但可曾有人問過自己是否做到?
當然我也不敢說我有完全做到,
但我敢大聲的說我在努力地學習,
很久沒發文章了,
今天會突然發文章是因為想對班上的同學們說些話,
首先先和大家分享一段文章:
「將心比心」 作者:無思
將心比心這個詞造的真好,很溫馨,很智慧,富有東方文化的韻味,而其中所體現的人性、平等、寬容、理解、非自我等內涵,更是值得人深思。
我們能夠聆聽,我們能夠傾訴,我們同情弱者,我們憐憫苦難,我們寬容過失,我們包納異見,我們憎恨邪惡,我們排斥兇殘,我們緬懷既往,我們憧憬未來,我們……,這一切只因為我們都是萬物之靈的高貴生命,我們是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也。
將心比心,把人放在了一個平等的台階上,肯定人類先天的共性,肯定了人性共有的善良、真誠、寬容、理解、體諒等等積極因素。這也是可比性的前提。人 是群體生存的,有着普遍而豐富的社會關係。在群體交往中,在各種利益情感糾葛中,如何處理這些關係,如何對待別人、約束自己、保持群體的和睦共存,如何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形形色色的個人,將心比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那就是多想想人們共同的基本需要、多設身處地想想對方、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換句現代點的說法,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太執著一己之私、一己的感受。如果真能如此的話,很多矛盾輕而易舉就會消解於 無形,我們對紛紛芸芸的世事也許會經常保有一份寬容和諒解。
將心比心其實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傳統精髓的通俗化表達,只不過更直觀一些罷了。
當然,這裡將心比心的心可不是妒嫉心、爭鬥心、名利心、顯示心、色慾心等,不是以暴易暴、以惡治惡的借口,也不是荒淫放縱、隨心所欲的理由。這裡的心並非指在世俗紅塵中被情慾浸泡熏染的人心,而是人最可貴的那一顆童心、善心、恆心。
文章連結:http://big5.zhengjian.org/node/116213
看完後,
大家有何感想?
人和動物最大的差別在於:人會思考、會互相關心
而動物不會,
如果身為一個人卻只為了自己、只看見自己,
那跟動物又有什麼差別?
相信大家都看過也與一些情緒or精神方面有些異常的人相處過,(此處我並不針對任何人)
當看見他(她)做些奇怪的事、說奇怪的話時,
你可能會想笑他(她),
笑他(她)愚蠢、笑他(她)笨,
甚至因為他(她)的這些行為而討厭他(她)、排擠他(她),
只是可有人想過他(她)其實也不想這樣,
當然這種情緒or精神方面的問題絕不是無法改善,
但改善的方法絕對不是取笑他(她)、討厭他(她)、排擠他(她),
而是學習與他(她)溝通並多關心他(她)!
另外這關心也不只侷限於情緒or精神方面有異常的人,
這關心包括了所有的生命,
“關心”其實不難,
可能是一句話、一個舉動罷了,
因此,
請大家多多為別人著想,
以別人的心態去看事情,
當看到一個遭遇災難的人,
想想自己如果是他(她),
你會希望別人怎麼做?
是落井下石?
亦或是雪中送炭?
上面這是一張值得令人深思的圖片,
大家總看到小丑在螢光幕前的光鮮亮麗,
卻永遠也看不到小丑背後的辛酸。
在最後,
再問大家最後一個問題:
如果世界沒有了愛、沒了關心,
那這個世界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https://youtube.com/watch?v=2zzVgETTtQ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