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版本的數學課本編排方式都是先例題再隨堂練習,例題底下已有說明及講解。授課尺規作圖單元時,學生需跟著老師一起畫,才會熟悉。但課本的例子上面已經有圖,有些學生就不再畫一次,偏偏這些例題都是基本作圖的題型,因此這次上課就先將這些基本作圖題,全數寫在一張紙上,像講義的形式,直接先帶領學生學畫「等線段」、「等角」、「中垂線」、「分角線」和「垂線」作圖,順便也可以當作一份可批改的作業。

[@more@]

最近剛好也在整理一些講義和學習單,以前實習的指導老師也是用這種方式讓學生作圖,但是我忘了那時候是先全部教完,再以回家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自行練習,還是以上課的方式,讓學生跟著做。我這次以上課的形式,三個班的授課情形良好,也因為需要動手操作,加上動筆寫作法的上課方式,學生幾乎都很專注,收回來後,看到多數學生的練習卷都很用心填寫。

任教多年來,各年段也教過好多次,每次的練習考試,我習慣依上課進度配合出題,或是依當時情況出些計算熟練卷。有時候則是編寫講義,而不用課本上課。多年下來,資料散亂各處,造成每年教到同單元時,必須重覆相同的工作,連測驗卷都要重出,因此興趣把自己的講義和考卷做整理的念頭。

買了許多大尺寸的活頁袋資料夾,依年段分類,把不同的學習單或考卷或講義分類放好,以便後續隨時取用,整理後發現,我做講義和學習單的多數集中在某幾個單元,有些單元都沒有資料,大概就是當時用完就丟了。或是直接使用出版社提供的教學配套,例如敝人任教的學校,若使用「計算熟練本」或稱「基礎精熟本」這些的補充教材,就非常合適。

另外還發現,以前實習時的考卷內容,一張裡面有跨了好多個概念,可見當時的章節內容和現在差很多,例如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切開,三角形的性質和三心切開,數學的核心概念雖然不變,但內容的順序卻一直在變,最新的「百綱」(指教育部於民國97年公布的「97課程綱要」,將於民國100學年正式實施),就將立體圖形從八年級移到九年級。以前用剪貼的一些考試卷,或是已經完稿沒有電子檔的試卷,就不適合再使用了。

最後修改日期: 2011 年 4 月 9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