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照片

同事參加宜蘭高中的讀書會,這本是指定閱讀書籍之一。

以前我對讀書會的印象就是大家都會挑一些很艱澀難懂不易讀的書,以顯示選書的人很有深度及內涵。這次他們選了這本謝哲青的書,從書名及作者都像是會排在暢銷榜上的大眾書籍,他們會挑這本書也算是有接地氣。

同事問我有沒有興趣看這本書,我印象中謝哲青當初回台灣工作時,媒體想將他塑造成蔡康永路線的知識文青,但感覺謝哲青較沉穩,聽他的廣播節目總覺得悶悶的,這倒是主觀看法,另一位同事說他們夫妻兩人很喜歡聽謝哲青當時在飛碟電台傍晚五點的廣播節目。

總之,我是看了這本書,原本我看到書名《因為尋找,所以看見:一個人的朝聖之路》,便將它當做一本輕鬆的旅遊書,沒想到讀來一點也不輕鬆,甚至前半本的內容有點沉悶,讀著讀著很想睡覺。直到閱讀過半,愈來愈多的人生體會及經典佳句讓我眼睛一亮,也愈來愈符合這本書的主旨:探索真實、回顧過去、尋求方向,在孤獨中重拾遺忘的自己,前往生命的繁星之地,並且寫下沿途的體悟和感動。

在王浩一的推薦序裡寫道:「一個人的旅行,可以自在,可以如此精心安排這樣戲劇性的靜美。我想,若不是緩慢的旅行,很難感受到難忘的詩意。」這趟聖雅各朝聖之旅緩慢嗎?時間很長,心卻緩慢,慢到作者能靜下心來一邊尋找,一邊看見,耙梳著察覺的生命意義。

這本書起初很枯燥,因為我無法融入作者的感受,直到書中第 162 頁提到:「我們都討厭日復一日的枯燥,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這種感覺,就像是公司學校每週營養午餐都差不多的無奈。」完全是一語中的,我真的對學校的營養午餐很無奈。與作者有共鳴之後,繼續閱讀的章節益發生動。

書中第 178 頁引述尼采語句:「我們的認知,決定了我們的行為。如果你真心相信自己,一定能達到夢想,你就真的能夠踏上坦途,而你也會發現,世界上也會更需要你;相對的,放棄自己,也就放棄了未來和幸福…」最後,再引述一次尼采的話來記回馬槍:「至少我沒聽過放棄自己的某人,最後擁有什麼不得了的幸福。」對比第 219 頁內文提到卡繆在《薛西弗斯神話》卷首寫下:「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判斷生命值不值得活,是最根本的哲學問題。」如果生命本身毫無意義,而我們又失去了堅持的信念,那我們該如何抗拒生命的虛無與絕望呢?

有著信念,堅持信念,很重要。

另外在書中第 233 頁提到放下的智慧:理智上,不斷告訴自己應該要放下,情感上卻不甘心。這種感覺就像住在鬧鬼的屋子一樣,無論走到哪裡,內心都不得安寧。其實,解決「鬼屋問題」的方式很簡單:搬出來不就得了。而要真正的平靜,就只是放下而已。

這道理多麼容易,要做到多麼困難。至今我仍有許多不肯放下的事,就連自己房間中的雜物,也有許多無法斷捨離的呀!

通常我要買書的時候,習慣到博客來看一下這本書的會員評鑑,也就是讀者的書評,大部份的書評都在十則留言以下,大部份都沒有評論,或是兩三則而已,沒想到這本去年出版的書,已經累積了二十五則書評留言,而且幾乎都是滿分等級,可見這本書也讓許多讀者心有戚戚焉,是值得推薦的好書。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