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105年度國民中小學科學展覽會落幕,同樣的在比賽的隔天於縣立體育館公開展示所有作品。空蕩蕩的會場,幾乎沒有人參觀。
雖然中小學科展的精神上,不鼓勵學生做超越程度之研究,而是希望學生以所學習過的知識,完成一項研究或解決一項問題。可是從這次科展比賽的得獎作品看來,仍出現許多超出學生程度的作品得獎,例如國小組數學第三名的作品出現大量的「Σ」sigma 符號(高中知識),國小組第二名的作品出現國中才會學的根號,還有國中組得獎作品同樣出現高中才會學的排列組合,可見評審沒在理這個的。幸好仍然有許多得獎作品符合學生的背景知識。
[@more@]
▼國小組數學第三名作品
▼國小組數學第二名作品
這次數學國小組第一名、國中組第一、二名的作品都跟一筆畫有關,英雄所見略同。綜觀這次國中組得獎作品中的共通性,大概就是找出一個問題的無解情況、有解情況從基本(少)到複雜(多)的推論過程。例如國中組另一個第二名的作品,先從邊長為 2 的空心三角形開始研究,推論到邊長為 n 的空心三角形。這樣的研究過程,是很典型的數學科展研究脈絡。
▼國中組數學第二名作品
▼國中組數學第二名作品
▼國小組數學第一名作品
▼國中組數學第一名作品(推薦參加全國賽)
這份國中組第一名的作品來自國華國中,是數學科展的常勝軍。今年科展不強迫各校參加之後,身為數學領域輔導團的羅東國中沒有交件參賽。國華國中則再次包辦前二名。從現場展示的學生研究記錄、厚厚的作品說明書,可見該校花了很多努力和功夫,得獎實至名歸。
▼國中組數學佳作
在不強迫各校參加的情況下,今年大同、南澳等原住民學校,各科都交出了許多頗具當地特色的作品,也都有不錯的成績,顛覆了某些原民學生比較不愛讀書做研究的刻板印象,值得肯定。
▼國中組數學第三名作品
我這次也有帶隊參加,現場解說的學生表示,評審大概詢問了四五個問題,他們只有一個問題沒有回答好。而且隔壁別校的學生則是作品解說的時候講很久,評審問問題的時候幾乎都是「嗯」的回答,好像只答了一個問題,於是我的學生對於自己的表現還算滿意。
然而結果是,我帶隊的學生再次鍛羽而歸,而隔壁的學生得到第三名。可見作品的內容比現場解說重要,現場解說或許是要更確定學生對於這份作品的參與度及熟悉度有多少吧。
在現場看到他校學生的儀態表現,還有展示的作品內容,大概知道自己的學生仍然有很多的進步空間。老師的指導方式以及訓練學生的能力也很重要,這方面我和學生一樣,有很多要再努力加強的地方。如果不為名次,只為經驗,我覺得參加科展其實蠻有趣的。
▼國中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組第三名作品
幾年前有學校以不同比例的配方製作土司,讓大家品嚐後統計結果後,整理成科展作品,當時我就覺得,那也可以改成做蛋糕啊!今年果然有另一間學校以不同天然香料配方的蛋糕讓大家品嚐,統計好不好吃、香不香和外觀好不好看之類的做科展,獲得生活與應用科學組第三名。
雖然科展已經不強迫各校參加,但在縣內仍將競賽成績列為升學的加分條件之下,參加件數不會太少,而且第一名 1 件、第二名 2 件、第三名 3 件的分配下,得獎機會很高,況且還有佳作和其他特殊獎項。反觀國語文競賽要打敗好多學校才能獲得前三名,每項名次還只有一位的名額,比較起來,學生以科展獲得加分的機會相對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