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親子天下Web Only
根據《親子天下》雜誌4月號最新調查顯示,國內有50%的家長曾因為功課與孩子產生衝突,近五成的家長對孩子的功課感到困擾。35%的家長坦承,回家功課確實會影響親子關係。
[@more@]
兒童節該不該有功課引發爭議,但你可能不知道,回家功課也會影響台灣數百萬家庭的親子關係。根據《親子天下》雜誌4月號最新調查顯示,國內有50%的家長曾因為功課與孩子產生衝突,近五成的家長對孩子的功課感到困擾。35%的家長坦承,回家功課確實會影響親子關係。
為了解國內學生回家功課的性質與現況,《親子天下》雜誌針對國中小學家長、教師與學生進行大調查。結果發現,多數家長或老師,都認為寫功課有助於提升學習動機,但39%的小學生與67%的國中生卻表示寫功課讓他們更不喜歡學習。此外,調查也顯示,超過六成的家長在意孩子家庭作業的成績,並有37%家長會用「物質獎賞」來鼓勵孩子完成功課。
《親子天下》雜誌表示,多數家長都認為功課愈多愈好,孩子愈寫愈喜歡學習,但調查結果與專家看法卻認為,抄抄寫寫反而容易養成被動的學習習慣。調查發現,七成以上的國小和國中老師都認為學生不喜歡寫功課,而學生年齡愈大,也愈不喜歡寫功課。從學生的年紀來看,小學只有42%的學生不喜歡寫功課,但到了國中,比例拉高至67%,顯示寫功課無助於提升學習動機。
調查也發現,台灣中小學的功課量多,種類卻單一。小學生功課類型前三名分別是「字詞抄寫或練習」(80%)、「寫習作本」(75%)、「日記或作文」(43%);國中生前三名是「寫講義」(70%)、「寫習作本」(67%)、「日記或作文」(52%),而這些乏味的類型的功課,也正是學生最討厭的功課。
《親子天下》認為,千篇一律、反覆抄寫的功課類型讓學生倒盡胃口,也引發學生被動的學習心態。調查顯示,有81%的小學教師與78%的國中教師都認為學生不認真寫功課,甚至76%的國中教師認為學生會抄襲功課。
家庭功課的多寡,也影響了學生的生活作息。調查發現,功課排擠了孩子的睡眠時間和運動時間︰只有不到五成的國中生,每天能在睡覺前寫完功課;近四成的國中生超過晚上十一點才能就寢;更有近四成的家長覺得孩子的睡眠不足,超過半數認為孩子的運動量不足。
《親子天下》雜誌「2010功課戰爭」調查結果,五大重要結果發現摘要︰
◎寫功課,無助於增強學習動機,學生愈寫愈不想學
七成以上教師認為學生不喜歡寫功課。學生年齡愈大愈不喜歡寫功課,小學只有四成一學生不喜歡寫功課,但到了國中,學生不喜歡寫功課的比例趨近七成。調查也顯示,有近四成家長須用「物質獎賞」鼓勵孩子完成功課,功課變成了必須被引誘完成的被動學習過程。
◎乏味的功課類型,增強學生「抄襲」動機
學生與教師的調查都指出,強調反覆練習、容易批改的功課,如字詞抄寫練習、講義、習作、測驗卷,都是最常出現的類型。漢字筆順複雜,反覆練習有其必要,但練幾次才算洽當值得思考。機械式的功課類型造成被動、敷衍的學習心態與習慣。中學生用「消極抵制」面對他們不喜歡的功課,已成為教師心目中最嚴重的後遺症。
◎為了滿足客戶(家長)期待,安親班的功課反客為主
有近九成國小老師表示,安親班、補習班老師「總是」或「經常」協助學生完成功課。有七成五的國小老師曾經直接和安親班老師溝通學生的功課。安親班老師比家長了解孩子功課與學習內容,且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方式,為了滿足客戶—家長對學生「成績」的託付與期待,安親班的功課甚至出現喧賓奪主現象。學生在完成學校功課外,可能還得繼續應付更多的安親班功課。
◎超過半數國中生無法在睡前寫完功課
只有四成八的國中生能在睡覺前完成功課,為功課、準備考試而睡眠不足的現象更是常見。近四成國中生每天晚上十一點後才入睡,每十個國中生就有一人熬夜,超過十二點才入眠。其中,也有近四成家長認為孩子睡眠不足,有過半數家長認為孩子運動量不足。正值成長期的學童,每天睡眠量至少需要九小時,若晚睡一小時,則認知發展會比同齡孩子落後兩年;青少年長期睡眠不足,也會引發如暴躁、憂鬱等情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