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食農教育教育專案計畫

宜蘭縣環境教育基金補助環境教育專案計畫

執行成果報告書

 
 

計畫名稱:清溝國小生態教育農場

宜蘭縣環境教育基金補助環境教育專案計畫執行成果報告書

 
 

計畫名稱:清溝國小生態教育農園

 
 

一、目的:

近幾年來由於人口大量增加,工商業發展,一切講究快速,農作物要求品質高,卻在不知不覺中破壞大自然,也讓我們的耕作土地逐漸的貧瘠化,更讓我們的地球產生嚴重的暖化現象,間接的影響到人類與動植物的生長,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們用好的耕作方式來善待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本校學區附近擁有許多的生態資源,也有廣大的校園土地,因此期望能夠透過此計畫與相關的教學活動,促進學校與社區的良好互動,也讓學生瞭解到一菜一飯來者不易,珍惜周遭的環境與體會農夫的辛勤耕耘,進而重視健康飲食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深化教育。

教育農園計畫期望結合課程與環境教育理念,拓展相關教育體驗操作,發展一套基礎課程,以達永續校園之精神。

 
 

二、環境教育之主題及內容:

 
 

1.、SWOT優劣勢分析

因素

S優勢

W弱勢

O機會

T威脅

A行動建議

整體環境

1.學校位於郊區屬農業鄉鎮,視野開闊,兼具都市之便及鄉村之美。

2.校園建築美觀,幅員廣大,師生及教學活動空間大,極富學習特色。

3.已具初期農園規模與執行經驗。

1.工程進行中,學生上課 易受干擾。

2.校舍未整體興建完成,影響部份教學活動。

3.開放校園規劃,安全維護不易。

1.學區大量住宅興建帶動地方的發展,有利學校規模發展。

2.設計多功能兼具實用性創意性溫馨校園。

1.校園開放,校園安全受到威脅。

2.開放校園規劃,

外來人士管制不易。

1.加強搜集相關資訊確實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2.加強知識管理與經驗管理,逐步建立學校行政作業標準化流程。

3.結合家長社區人士協助校園安全維護。

學校

規模

1.學校成立第四年共16班,適合推動小班而精緻的農園教學。

2.最大規模24班,有利於組成有力的教學行政團隊。

1.學生數及班級數持續增加,校舍教室稍顯不足。

2.轉入學生陸續增加,學生輔導與適應需加強。

1.家長需依學區劃分就讀,基本來源穩定。

2.發展學校特色,爭取家長認同。

1.家長需求不同,無法滿足每位家長的需求。

2.需依招生數核定班級編列預算,經費掌控不易。

1.學校逐年擴

充,可以前瞻

性規劃及調整組織運作。

2.著重學校制

度化建立及

電腦網路系

統化管理,以

提高行政效

能。

硬體設備

1.教室寬敞舒適,設有資訊圖書角、清潔角、學習區,教師可彈性運用空間,有利相關資料管理。

2.設備新穎,易吸引學生及家長。

1.政府財政困難恐影響後續校舍興建及設備採購進度。

2.因逐年增班,教室及專科教室電腦、單槍、多媒體設備得隨時爭取經費補足資訊設備。

1.配合校園規劃爭取經費充實學校軟硬體設備。

2.設計多功能兼具實用性創意性溫馨校園。

1.設備多,管理 維修不易,後續維修經費龐大。

2.校區大,學生 少,易產生安全上的死角。

1.定期安全宣導,提供師生溫馨快樂安全的學習園地。

2.爭取各界經費支持。

教師資源

1.學校教師年輕有創意,具教學熱忱與活力,可塑性高,教學態度積極認真。

2.教師依專長任用,並以協同合作模式的建立,可以激盪出1+1>2的效益。

1.教師兼任行政工作,工作壓力大。

2.因新設校教師負擔龐大課程計畫工作。

3.員額編制少,專長師資不足,授課分配上易受限。

1.教師每年於七月討論編寫課程計畫,有利於課程推動。

2.教師進修意願強,有利於推動學習型學校。

3.學生家庭背景單純,家長不難溝通。

4.建立教學行政溝通機制,相互激勵。

1.學校教師員額少需負擔教學及行政工作,影響教學。

2.初期年年有新進教師,共識不易生成,需針對社區教學資源。

1.成立教師成長團體,加強教師對話,規畫學校本位課程教師職能需求及進修研習活動。

2.爭取社會資源協助教學工作。

3.建立完善知識管理平台,加強教師數位 素養,促使組織成員增能。

行政人員

1.行政組織新成立,可積極營造和諧組織氣氛。

2.強化行政扁平化組織主動關懷。

3.各處室相互配合支援,有效解決問題,形塑學校特色。

1.職員開學才到任,在開學前教師要分擔部份行政工作,恐準備不周。

2.學校事多瑣碎人力不足處理行政事務工作較繁重。

1.透過團隊學習及系統思考共塑學校願景。

2.人員逐年進用,有利於組織再造。

1.學校行政事務多員額編制少,教學與行政難以兼顧。

2.行政業務量隨班級數增加而變得繁雜。

1.建立學校共同願景採積極有效領導。

2.校務行政全面資訊化,建立正確服務觀念與自我提昇專業知能與態度。

3.建立責任分工,充份授權、分層負責。

學生學習

1.資質純樸天真善良,學生可塑性強。

2.班群教學及產學合作學習,增加學生互動學習機會。

1.家長教育選擇權提高,學生挫折容忍度較低,自我意識強。

2.學期中轉學生多,其先備知識程度不易掌握。

3.家長對學生成就要求高,造成教師及學生的壓力。

1.教師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及班級經營能力,有助於學生學習。

2.低中年級學生易養成生活常規及聽從老師教導。

3.多元智慧融入教學。

1.學區內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需隨時評估以調整教學。

2.學生家長配合態度,影響學生學習成效。

1.推動教職員全面認輔制度及結合社區輔導網絡,營造友善校園,落實三級輔導。

2.定期辦理親職教育講座,強化家長輔導能力,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3.結合親職義工,進行學生補救教學。

家長參與

1.學區家長為各行各業年輕新興族群,純樸熱心,家長支持學校辦理各項教育活動。

1.學校與社區家長尚待溝通建立友善關係。

2.家長對新學校教學、行政措施不了解,容易產生誤解。

1.社區大量興建住帶動學校社區繁榮。

2.教師行政團隊均為有經驗教師,能與家長友善溝通。

1.家長階層、文化背景、知識能力、教育觀念不同急待溝通。

2.學校志工團組織運作尚未完備。

1.加強親職教育建立社區家長資源網絡。

2.加強班親會的運作及親師溝通管道。

社區參與

1.社區發展協會及鄉民代表可提供人力、經費支援。

2.學校公園化,吸引社區民眾參觀學校,有利於社區人力資源的引入。

1.新設立學校社區人士及家長參與校務運作有待突破。

2.各項資源尚未整合規畫。

1.人力資源豐富值得開發。

2.提供社區民眾參與學校活動的機會,讓社區民眾感受學校的用心,進而產生愛護學校的情懷。

1.新興社區生活圈逐漸發展衝擊學區及學校生態發展。

2.家長背景程度不一人力整合尚待費心。

1.鼓勵社區人士及家長積極參與校務並出席相關會議建立共識,協助學校校務推動。

2.建構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校園。

3.建立地方人才庫,妥善運用地方人士力量。

 
 

2. 環境教育連結之主題及特色、結合資源

 
 

結合永續農業,發展在地低碳食材之食農教育

在地食材計畫運作

  1. 組織在地食材執行及研發小組,延續上年度農園營造。
  2. 全校同仁、家長、學生及社區的共同參與及回饋。
  3. 經由課程的領導,融入課程,帶出學校特色。
  4. 透過學校與社區組織變革與創新,從過程中發現、改革與創進。
  5. 整合各類資源運作,提昇教師專業發展及活化社區教育功能。
  6. 推動環境教育理念,設計相關課程課程,以達永續校園目標。

學校課程及活動

1結合自然領域三年級單元一植物的身體及五年級植物世界等課程,認識植物的根、莖、葉、種子、花、果實及功能,並配合時令種植蔬果、茶樹、咖啡、柚樹等農作物,了解其形態、生長及生態知識。同時結合社區專業人士輔導栽培的管理技術納入課程中,製作學生學習紀錄簿,確實觀察農作物生長。

2.結合閩南語領域一年級囝仔歌-豆芽菜、豆花捙倒擔;三年級牛犂歌;五年級單元二作田人、囝仔歌台灣點心、憫農詩等課程;在辦理耕作及收成體驗課程時,結合淸溝社區發展協會及杏林養護中心之資源,主動邀請社區耆老與專業人士,指導學生傳承地方特色文化、農業知識及講述農耕文化之俚語、口傳文學,並透過歡樂年華進行敬老活動。

3.結合健體領域二年級單元三吃出營養和三年級單元五美食文化博覽會及生活領域二年級單元二豐收的季節等課程,整合在地技術資源(如冬山鄉農會、四健會支援、中山休閒農業等)推廣冬山鄉在地特色蔬果及茶業農產品,例如:在地蔬果特色食材料理及飲茶文化等創意課程活動。

4.結合社會領域四年級單元五家鄉的名勝與特產及單元六家鄉走透透安排戶外教學活動,參觀農具文物館、冬山農會穀倉、碾米廠、有機農園活動,並進行校際交流活動。

5.融入五年級資訊教育,設立校園小記者,運用DV攝錄設備,建立過程記錄,並於本校經無障礙認證之學校網站建置活動集錦專區,辦理成果展示;並透過公共頻道播放,以達分享交流。

物質環境

  1. 校地幅員廣大達3.52公頃,校園經整體規劃,目前已在閒置用地上設立生態教學農園約500坪,且已具初步農園型態。
  2. 學區內生態多樣,有荒野協會建置及社區捐地之多處之生態教學園區。

社區環境

  1. 本校位處郊區,附近農田林立,屬農村型學區,有利發展教學農園。
  2. 家長會及社區已成立支援網絡人力資料庫,有多樣性之休閒農業(如旺樹園農場、冬山素馨茶業、冬山鄉農會及四健會、文史工作者)等產業資源,參與本案計畫。
  3. 有多處湧泉,水質乾淨,適合成立農耕文化學園。

社區關係

1.清溝、群英社區正進行社區總體營造,對學校事務有高度參與,且願意與學校配合各項事務。

2.本校為新設立學校,學校已成為社區學習中心,社區發展協會與學校關係綿密,時常策略聯盟合作辦理活動及支援教學。

3.學校本位課程以社區為主題設計教材教案,形塑學校特色課程,並屢次共同辦理社區重要節慶活動(如龍舟文化節、社區寫生比賽、生態村巡禮……)。

 
 

三、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

   承辦單位:清溝國民小學

   協辦單位:清溝國小家長會/清溝國小愛心志工隊/清溝社區發展協會/清溝村辦事處/冬山鄉農會/杏林養護院/梅花湖休閒農業區/中山休閒農業區

 
 

四、辦理期間:

107年1月1日起至107年12月31日止

 
 

五、辦理地點:

清溝國小生態教育農園

 
 

六、參加對象及人數:

全校師生、志工及家長、社區及協辦單位約600人。

 
 

七、執行成果:

 
 

項目

內容

成果描述

在地食材計畫主題

  1. 在地季節蔬菜、果樹種植培育
  2. 食材碳足跡歷程觀念傳達
  3. 網室工法生態教育實驗課程
  4. 永續校園培育校園植栽、綠籬苗木
  5. 環境教育宣導,傳遞環境教育觀念
  6. 雨水回收水資源教育
  7. 假日農園親職教育
  1. 讓學生親身體驗栽種農作物,種植在地季節蔬菜、培育果樹。
  2. 藉由在地食材計畫帶領,傳達食物里程、碳足跡歷程觀念。
  3. 操作網室工法生態教育實驗,觀察生物鏈環境。
  4. 培育校園植栽、綠籬苗木,綠美化校園。
  5. 多面向環境教育宣導,傳遞環境教育觀念。
  6. 建製雨水回收系統,介紹水資源再利用觀念。
  7. 鼓勵家長利用假日帶領孩子照顧菜圃。

八、執行效益分析:

  1. 深化環境教育理念,延伸在地食材教育主題,產出一套完整課程。
    1. 走出教室,碰觸土地,讓學生親自栽種體驗並融入自然、鄉土課程、語文、社會等課程。
    2. 讓學生親身體驗栽種農作物與生活、生態、生產的關係,進而建立敬天愛物的觀念,讓學生養成愛物惜物的習慣,愛護每一株農作。
    3. 結合社會資源,促進學校與社區、家長的良好互動。並積極結合社區團體的資源,引導學生喜愛本地農產品,維繫地方產業,認識社區文史生態,健全社區發展,對鄉土有認同感。
    4. 結合學校午餐,發展與教學及生活經驗結合的在地化食材教育。
    5. 瞭解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將生命教育、永續環境結合在相關課程當中。
    6. 重視健康飲食的重要性,讓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
    7. 開發閒置土地,盡最大的效用。
    8. 結合學校課程,融入九年一貫主題健康教育、營養衛生、有機環境課程,依據學校特色,透過學校農園經營之教學活動,體現做中學、生態教育及環境管理維護之實踐策略。

 
 

九、檢討及研擬精進作法:

  1. 在學生親身體驗栽種農作物與生活、生態、生產的關係時,同時結合午餐教育,探討有機農業、食物里程等的概念。
  2. 持續強化家長支援系統,培育種子志工,結合社區資源,納入長期計畫執行之人力資源,以期長遠持續性推動在地食材教育理念。
  3. 以在地食材計畫精神為基礎,拓展結合環境教育各面向,在實務操作與理念傳遞相結合下,落實環境教育之精神。

十、經費支用情形:

本項計畫申請總經費80000元,實際支用總經費80000元,詳如「經費支出明細表」。

 
 

支用項目

單價

數量

金額

用途說明

教育宣導展示品

8000

1

8000

布條、海報、墊板、書籤等

雨水儲留澆灌系統

15000

1

15000

雨水儲留水塔及接管澆灌

整地費

5000

1

5000

機械整地、圍籬

澆灌設施器具

6000

1

6000

澆灌設施裝設、水管、儲水器具、澆水器具等

農業工具

6000

1

6000

各式農業工具鏟子、鋤頭、鐮刀等

菜苗及種子

6000

1

6000

各類菜苗、樹苗、草種子及花種子

有機肥料

10000

1

10000

肥料、土質改良

鐘點費

1600

5

8000

講師鐘點費

臨時人員

1000

10

10000

協助初整地、維護、指導及協助學生

行政費

6000

1

6000

行政辦公、成果各項活動、器材用品等

合計:80000元

 
 

十一、附件:

1.計畫執行的成果文字描述

「都市鏡花園,水綠新校園」是清溝國小在校區規劃初期,便設定的整體規劃理念,期以運用在地豐富的水資源,建造綠色都市公園,來營造結合「水」與「綠」的校園環境,象徵著源源不息的生命力。

嶄新的校園滿佈藝術的氣息,各角落融入校徽裡青蛙、蝴蝶、變色龍的圖騰,代表如「青蛙」永續般的促進地球生態村;如「變色龍」適應環境般的適性發展與歡喜學習;如「蝴蝶」羽化般的展翅高飛與遨翔天際,校園裡綠意盎然、生氣蓬勃,孩子們總愛穿梭遊憩其間。

遊戲場隱含著生命舞動,細石海洋裡飛魚與徜徉藍天下的鯨,是孩子最愛的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