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腸胃炎處置(諾羅病毒為主)》諾羅、輪狀病毒為病毒性腸胃炎常見感染源

小孩一旦出現病毒性腸胃炎,最好避免攝取乳糖、蔗糖等,以免症狀惡化。雙和醫院小兒胃腸科主任方旭彬表示,小孩罹患病毒性腸胃炎時,腸道乳糖酉每會遭到破壞,如果攝取乳糖、蔗糖,腹瀉等症狀就會更嚴重,此時盡量不要讓小孩喝牛奶、吃甜食,一歲以下嬰兒可暫時以無乳糖配方奶取代一般配方奶一到兩星期。

方旭彬主任指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都可能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目前已有疫苗可預防輪狀病毒感染,因此近年來諾羅病毒引起病毒性腸胃炎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患者感染諾羅病毒時,常先吐後拉,嬰幼兒患者出現血絲便的比率比其他病毒感染來得高,想要預防感染,就要勤洗手。

嬰幼兒罹患急性腸胃炎時,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脫水、避免症狀惡化。由於嬰幼兒體重較輕,若出現脫水,導致體重下降,情況往往更為嚴重。以體重喪失一公斤來說,對大人或許沒甚麼,但對於十公斤的嬰幼兒就是百分之十的嚴重脫水。

方旭彬主任建議,出現急性腸胃炎時,可以讓小孩服用口服電解液,以補充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不建議使用坊間運動飲料,因運動飲料含糖量過高,容易使腹瀉惡化,如果稀釋,電解質又會不夠。

罹患急性腸胃炎後,嬰幼兒飲食盡量以清淡飲食為主,可吃點米湯、稀飯,搭配電解質口服液。飲食原則主要為「BRATS」。B為較綠香蕉-Banana,R為稀飯-Roce,可以考慮稀飯搭配花瓜或海苔醬。A為蘋果或蘋果泥-Apple,T為白吐司或白饅頭-Toast,S則為蘇打餅乾、鹹餅乾-Saltine。

諾羅病毒為病毒性腸胃炎常見的感染源,傳染力極強,任何年齡層皆可能被感染。國泰醫院小兒科醫師羅巧微表示,其傳染途徑為病人可直接傳染或食用受到病人嘔吐、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容易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爆發群聚感染。醫師表示,諾羅病毒,大人、小孩發生的症狀差不多,傳染的時間約2~3天,潛伏期約1~2天。

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全身性的症狀如頭痛、肌肉痠痛、倦怠、頸部僵硬、畏光等現象,半數病人會發燒,症狀持續約24~48小時。

醫師表示,大部分的人是嘔吐比較厲害,部分的人會出現拉肚子、發燒等情形。一般來說,成人建議先禁食6小時;若是寶寶的話,則建議禁食3小時。

開始進食時,建議飲食要清淡,若能讓症狀暫緩最好;但仍有部分的人仍須藉由藥物才行;或者也可考慮服用益生菌等。

疾管署表示,預防方法為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務必勤洗手;徹底煮熟所有食物,徹底清洗水果、蔬菜;吃剩的食物應放溫度適中的冰箱中保存,不需烹煮的食物應儘快吃完。

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環境(如:馬桶、門把)和器物表面如被汙染應用漂白水擦拭(1000ppm);處理患者糞便、嘔吐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用漂白水消毒(5000ppm)後再沖入下水道,並徹底洗手。

有症狀者應停止處理食物,儘速就醫在家休息,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

醫師表示,如諾羅病毒、腸病毒等必須要用漂白水來消毒才行;而流感病毒、感冒病毒等則可用酒精來消毒。

(新聞)公費流感肺炎疫苗

 

中央社 – 2013年10月15日 下午4:54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15日電)

疾病管制署今天表示,公費流感疫苗開打至今半個月,接種率近4成,估計月底將會達到8成,提醒符合接種資格者應盡早施打。

疾管署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共採購304.7萬劑,第一波接種對象是65歲以上老人、6個月以上至國小六年級幼兒及學童、安養養護機構住民、具重大傷病證明、從事醫事及衛生防疫工作及禽畜養殖相關工作者或60-64歲有高風險慢性病患。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流感疫苗使用率較去年同期佳」,接種至今約半個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率近4成,成人劑型接種約104萬劑、幼兒劑型約5萬劑,可望在本月底達8成以上,提醒符合接種資格民眾盡早施打。

他說,至於提供2-5歲幼童的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PCV13)疫苗,仍有近35萬符合公費對象幼童尚未接種,為避免因感染流感及肺炎鏈球菌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提醒幼兒家長要及早攜帶家中幼兒接種。

另外,他說,台塑集團「財團法人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捐贈6萬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截至10月10日接種量計有2萬多劑,尚餘4萬劑可供75歲以上長者接種。

疾管署呼籲民國27年以前出生且於滿65歲以後未曾接種PPV23疫苗者,及民國97-100年出生滿2歲未曾接種或未完成PCV13接種幼童,儘速完成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

疾管署表示,兩項疫苗皆可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建議右手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左手接種流感疫苗,及早獲得雙重保護。

肉粽熱量等同便當 一天吃一顆即可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端午節即將登場,粽子是應景必備食物,但小心一顆肉粽相當於一個便當的熱量,太多高油、高鹽、低纖維的粽子塞進胃裡,恐怕讓肚子添上一整層肥油!專家建議,粽子一天吃一顆應應景就夠,或者可選用黑糯米取代糯米,自製膳食纖維高的粽子,提高營養價值。

粽子依台灣各地區特色,分為南部粽、北部粽、鹼粽、客家粿粽和菜粽,最常見的傳統肉粽主要食材有糯米、香菇、蝦米、鹹蛋黃、乾魷魚、五花肉、紅蔥頭等,1顆熱量約500至600大卡不等,等同於一個便當;體積較小的粿粽約200-250大卡;鹼粽雖不含餡料,熱量僅約120-140大卡,但食用時必配糖漿、果糖、蜂蜜等,也會增加熱量攝取。

該如何選粽子才能吃出健康端午?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處長邱秀儀指出,因糙米、黑糯米、燕麥、蕎麥或薏仁等五穀雜糧,比一般糯米有更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購買時可盡量挑選「五穀雜糧」口味的肉粽,或買烹調方式以水煮的南部粽,避免內餡包有鹹蛋黃、肥肉、花生和栗子等高油脂食材的粽子。

邱秀儀建議,端午期間每天只吃一顆粽子當正餐即可,並可搭配青菜、水果等附含纖維的食物一起吃,以免消化不良。尤其慢性病患需特別注意,市售粽子屬於高鈉食物,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需特別控制粽子的沾醬與食用量;腸胃功能不好或肥胖者也需限量食用。

 

變種腸病毒 刺破水泡會傳染

〔自由時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一名三歲小女孩,全身皮膚、嘴唇和下體的黏膜,忽然冒出直徑三到五公分的大水泡,水泡還會變黑、疼痛,不但女孩痛苦不堪,家長也心疼無助。經小兒科醫師轉診給皮膚科醫師,檢驗後才發現,女孩身上隨便一顆水泡裡面,都有上萬株腸病毒克沙奇A6變種病毒,水泡破掉還會傳染他人,令醫師大吃一驚。

國內腸病毒疫情升溫,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五月二十日到廿六日期間,腸病毒就診人數超過兩萬人,而急診就診率更創下六年來次高紀錄。目前國內流行病毒株是克沙奇A6型,雖不致演成重症,但對幼童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林口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投入兩年時間追蹤,更發現亞洲變種腸病毒和皮膚水泡的關係,昨日在台灣研究皮膚科醫學會第八屆年會中,發表已獲頂尖「傳染病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接受的研究結果。

每顆水泡藏上萬株克沙奇A6變種病毒

鐘文宏在九十九到一○一年的兩年間,從二十一例非藥物引發不明皮膚水泡的病人中,篩檢出六個病人是肇因於克沙奇A6變種病毒,這名小女孩就是第一例。當時女孩咽喉和糞便中檢驗結果是腸病毒陽性,水泡成因卻成謎。鐘文宏仔細分析女孩的服藥情形,研判不是藥物過敏,靈機一動將水泡送驗,赫然發現水泡裡充滿上萬株變種克沙奇A6腸病毒,如果抓破或觸摸,就會傳染他人。

其實歐美在五年前就發現腸病毒有突變,但頂多引起指甲掉落,亞洲的突變病毒在台灣、日本都有造成皮膚水泡,症狀比歐美病毒還嚴重。鐘文宏觀察,這些病人都沒有系統性的疾病或過敏,反而是抵抗力不錯、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人。發病症狀以皮膚水泡為主,腸胃道症狀反而輕微,但由於水泡大小是一般腸病毒的六到十倍大,還會變黑、疼痛,平均都要住院一到兩週。

上述症狀不會致命,卻會造成診斷困擾,醫師容易聯想到藥物過敏引發的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或 疹病毒引發的多行性紅斑。

鐘文宏說,如果醫師判斷是腸病毒,標準治療不會給類固醇,但這類病人越早用類固醇治療,效果越好,就算需要住院,恢復過程也相當順利。鐘文宏也提醒,因腸病毒引發皮膚水泡,最好不要出門,家長也需注意,避免讓小朋友抓破水泡,以免病毒流出導致傳播。

《腸病毒升溫》多見咽峽炎 當心誤認感冒

〔自由時報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全台警戒H7N9禽流感,四月進入流行期的腸病毒疫情已經悄悄攀升,大多出現咽峽炎,喉嚨痛、高燒和嘔吐,少見手足口病,有家長誤認是感冒或腸胃炎,輕忽早期的隔離防疫和預防重症前兆症狀,提醒多注意家中五歲以下幼童身體狀況。

腸病毒盛行於四至六月,署立台中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陳敏恭觀察,今年二、三月幾乎沒有腸病毒病例,從四月起升溫,每週至少有三、五個染病幼童,與往年六月高峰期染病數只差一半。

目前腸病毒病徵以咽峽炎為主,少見有手足口病,咽峽炎會出現喉嚨腫痛、吞嚥困難、高燒或嘔吐,有家長會誤判為感冒或腸胃炎,未早期就醫隔離,而且在罹病的第一、二天,症狀未出現就具傳染力,增加散播病毒的風險,甚至也疏於觀察病童重症前兆的警戒。

去年腸病毒流行以七十一型為主,有七、八成病童出現手足口病,今年則多見克沙奇A六型。台中榮總小兒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說,腸病毒已開始流行,不少病童出現喉嚨痛、吃不下、口水變多,有的從急診、門診甚至住院觀察,克沙奇A六型病毒雖不致侵犯到腦幹,仍不可輕忽。

陳敏恭說,全台警戒H7N9禽流感,也要預防腸病毒疫情,腸病毒經飛沫、糞口或接觸傳染,容易侵犯五歲以下幼童,小朋友也常因共用碗、筷、湯匙感染,這時候最好避免共用,戴口罩、勤洗手。

一旦罹患腸病毒重症,陳伯彥強調,罹病的起初五天,要特別注意如有不尋常的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發燒、活動力降低、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等任一項症狀,都必須馬上送大醫院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