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課) 試著改變孩子們哀聲四起的作文課!
《改變哀聲四起的作文課》
國小孩子們寫作文一事,對老師而言多少都有點困擾,如果只是給學生一個題目,然後兩節課由學生自己寫,那可就是真的「寫作文」而不是「學作文」了。或許讓孩子「寫作文」老師暫時輕鬆,但是「改作文」卻也會讓老師花更多的時間去批改,甚至頭痛到改不下去。
小忠忠老師覺得學生常見的問題大致為:言之無物、內容通順卻平淡、文章無架構、語詞修辭的待加強等。作文的寫作能力是一種語文綜合能力的表現,要從「學作文」到「寫作文」,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時間的練習與引導,而更重要的推手就是老師的作文教學是如何進行的。
雖然小忠忠老師也喜歡寫寫文章,還記得以前國中國文老師奠定了我穩固的語文基礎,從背語詞、背解釋、背佳句、限定時間寫作文,達不到就會被打被罵。或許現在的教育理念,不喜歡要孩子們「背」,強調的是要「理解」,但我卻認為語文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國小階段,透過「唸(讀)」與「背」的過程,實為奠定未來「理解」的基本功之一。
我並不想就直接給題目,讓孩子們安靜的搔首低頭猛寫。「作文課」是應該改變一下,怎們改呢?跑了一趟文化中心圖書館,選了幾本作文教學相關的書,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我不喜歡照書全收的依樣畫葫蘆,可能需要依班上孩子的學習狀況略作調整,甚至可以改變一下操作的型態。雖然作文教學方法五花八門,各有其巧妙之處,惟帶著一顆想改變的心,一步步循序漸進的改變,「引導」學生作文輕鬆上路。
我想「引導」與「結構化」是第一步要進行的課業,透由引導學生思路、引導全班孩子共同討論、引導孩子建立文章架構,有了文章基本的骨架後,文章修辭的部份待往後逐步練習加強。最近孩子們剛畢業旅行回來,「難忘的畢業旅行」(二天一夜)應該最為貼近生活與印象深刻難忘的題材,也能讓老師在引導時有共同的經驗討論。
一、引導
1.引導孩子們對於「描述一件事情」(遊記)之類的文章寫作,可以分成「開頭、經過、結尾」三部份的架構。
2.在黑板上引導孩子們討論這三個架構的寫作方向。以下為我們班共同討論的內容。
(1)開始:天氣、心情、目的、動機、時間等
(2)經過:提醒孩子們過程可能很多很難忘,但選擇三至四項詳細的描述,不用每件事都寫。
◎人物(師長、同學、有趣的領隊)、風景、遊覽車內趣事、合桌吃飯….
◎第一天景點:台北市防災教育館的參觀活動、鶯歌陶瓷DIY、小叮噹科學園區科學遊戲、小叮噹北海道滑雪場的滑雪、晚上超陶醉忘我的晚會等的體驗與趣事。
◎第二天景點:六福村驚險刺激好玩的難忘回憶。
(3)結尾:心得、感想。
二、結構化
引導孩子將自己思考後的開頭、經過、結尾三個架構及內容大綱,並以樹狀架構的方式呈現,架構圖可以請學生用畫圖的方式,或是結合資訊應用相關軟體(Freemind、Xmind) 來進行。我選擇用Xmind心智圖軟體來讓孩子們建立文章架構,選擇的原因是因為之前教孩子們五年級自然時,曾教孩子們應用此軟體學習植物分類的概念圖教學。
三、寫 作
1.協助學生將其文章架構圖列印下來,以做為孩子們寫作時的參考依據。
2.影印二篇結構相似的遊記文章,給孩子們觀摩別人的好文章,甚至提醒孩子可以引用文章中的「佳詞、佳句」寫作。
作文課要改變,上課方式要改變,老師自己更要改變,孩子才會因此而改變。一步一步慢慢改變,一步一步慢慢調整,也希望孩子們能一步一步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