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在宜蘭‧故事99:羅東仁和社區巷弄博物館林惜

『以前社區的巷弄烏烏臭臭,不敢走,整理好後大家都很喜歡。』

[@more@]

林惜,35年次,出生在三星行健村,三歲時被送做童養媳,因為夫家在羅東早期最繁榮的仁和里,境內義和巷、康樂巷特種行業聚集,十八歲時開始經營快炒店,每逢下雨天、漁船不能出海的日子,茶店仔、酒家生意都特別好,一直到她五十幾歲,八大行業沒落,才將店結束掉。

林惜看盡後街人生百態,也熟稔許多在地的俚語,如『上班查某那有情,恁兜神明公媽就無靈』,而『後壁祀孔子,頭前脫衣舞』,說的是當年孔廟廣場,有一半是露天戲院,歌舞團、賣藥的,用布擋住孔子像,直接就在戲臺上演出,她現在回想也覺得有趣。(註)

因為丈夫、兒子相繼去世,林惜陷入低潮,在旁人鼓勵下,二年多前開始參與社區活動,歌唱、手工藝、健康操、整理環境等等,她能做的就做,還結伴去讀國中夜間部,真的是人生七十才開始!

註:祀,台語音tshāi,設立神佛、祖先牌位。當時羅東孔廟所在即現今的日新戲院。

 

 

圖說:仁和巷弄博物館展版上的老照片,林惜所指的婦人是她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