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基金會調查 近半學童早餐不健康

孩子的早餐吃對了嗎?董氏基金會今天公布全台小學生早餐調查,發現雖然八成的國小學童天天吃早餐,但其中有五成以甜甜圈、薯餅、燒餅油條等「紅燈」食物為主食,而且女生比男生更愛以甜食當早餐。中小學剛開學,基金會提醒,吃得不夠健康可能導致肥胖,也讓學童上課時學習力差、頭腦昏昏沈沈。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若把主食類區分為紅黃綠燈,五成學童愛吃的是炸雞塊、熱狗、甜甜圈、薯條、油條燒餅、蔥油餅、可頌等高油、高鹽的「紅燈」早餐,其中有15%還喜歡搭配可樂、奶茶等含糖飲料。

調查也發現,六成學童以外食當早餐的主要來源,但外食普遍高油、高糖、高鹽,除了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脂肪堆積,更會增加身體腸胃負擔,容易讓小孩昏昏欲睡,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另外,南部學童早餐不健康率比中部、北部高,且女生比男生更愛選擇甜食當早餐。

許惠玉建議,家長應要求孩子吃較健康的「綠燈」早餐,包括包子、饅頭、三明治、麵包、蘿蔔糕等,並搭配牛奶、豆漿或一份水果。

董氏也提共健康早餐的五大原則,也就是「以全穀類為主食」、「搭配蔬果」、「油糖鹽盡量少」、「選擇優質蛋白質」、「種類多樣化」。如果小朋友有便祕問題,早上建議空腹先喝一杯水。

全文網址: 董氏基金會調查 近半學童早餐不健康 | 生活新聞 | 生活天氣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LIFE/LIF1/7340355.shtml#ixzz27gTM4He6
Power By udn.com

檳榔對健康的危害

檳榔對健康的危害

檳榔的成分

一般所謂的檳榔,其嚼塊是以檳榔果為主要成分,並以荖葉、荖花荖藤和石灰作為配料。檳榔果:俗稱菁仔,含有多種成分,其中「檳榔素」和「檳榔鹼」這兩種成分經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具有潛在的致癌性。而「檳榔素」能促進消化道的蠕動、使瞳孔收縮、心跳降低,正常量時可增加唾液分泌及引起發汗現象,但大量食用時,會使大腦活動受抑制,而顯出動作遲緩現象。配料:除荖葉可能不具致癌性外,其他配料(荖花、荖藤)皆含有致癌性化學物質。且因石灰在口腔中形成高鹼性的環境,會使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被破壞,導致表皮細胞發生增生及變異現象,進而產生口腔癌。

檳榔對健康的影響

嚼食檳榔,除了因為時常咀嚼使牙齒變黑、動搖、磨損及牙齦退縮,而形成牙週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還會導致口腔癌。並經許多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嚼食檳榔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從國內醫療院所數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口腔癌之患者中約有88%有咀嚼檳榔的習慣。如果嚼檳榔合併吸菸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且嚼檳榔、吸菸又合併喝酒,則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吸菸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且嚼檳榔、吸菸又合併喝酒,則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

檳榔誘發的癌症前期病變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常見於頰黏膜,其次為顎部。口腔黏膜會有燒灼感、潰瘍、變白、漸失彈性,最後造成張口及吞嚥困難。其中有部分患者的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病變,會轉變成口腔癌。

口腔黏膜白斑症:常見於頰黏膜、舌、牙齦、口底及唇角。黏膜白斑會慢慢由清白變混白,其中亦有一部分患者的白斑症會轉變成口腔癌。

口腔癌:
檳榔俗稱
菁仔,其成份中的「檳榔素」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石灰」則為助癌劑。世界衛生組織經回顧嚼檳榔與癌症之相關文獻,所作之結論: (1)菸草伴同檳榔一起嚼食確定為人類致癌原因。
(2)
抽菸且嚼食檳榔,易導致口腔癌及咽喉癌。
為了您的健康請勿嚼檳榔,如吸煙者更須戒除,因為兩者合併使用,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乘的致癌效果。

3.牙齒之傷害
因嚼食動作頻繁,超出正常負荷,造成牙齒咬耗(磨損),以及牙床動搖。

檳榔族對吃檳榔的感受大致如下

1.提神和心情愉快,有時會產生飄飄欲仙的快感,也會讓人感覺體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反應更靈敏。

2.一股清涼香甜的氣味,充滿呼吸,令人陶醉。

3.生津止渴,與喝可口可樂不相上下。

4.寒冷的天氣可以禦寒,體內充滿溫暖。

5.如果同時抽菸,刺激感受會更強烈、更持久。

吃檳榔可能產生的反應

吃檳榔過量,會產生中毒症狀,輕則興奮、眼神呆滯、全身發抖、走路不穩、行為怪異或粗暴;重則導致急性精神病,包括聽幻、自我膨脹、被迫狂想、譫妄亂神等。

檳榔主要作用於中樞和自律兩個神經系統,但是它的成癮機轉,目前可說一無所知。歐美國家對抽菸、喝酒、打嗎啡等成癮藥物,皆投資大量人力和財力,不但知道這些藥物的成癮機轉,也發展出對抗成癮的藥物。因此,國內要解決檳榔問題,不僅只是侷限在口腔癌,此時改弦換弓,正是時候。

歐美國家成人的三大不良嗜好是抽菸、喝酒、和性氾濫;台灣則是抽菸、喝酒、和吃檳榔。吃檳榔是台灣文化的死角,也是目前社會三大問題之一。因此,我們應該以全民運動的方式,加上政府的積極參與,來解決檳榔問題。

菸害知多少

菸害知多少

一百五十多年前,中國有位林則徐,因鑑於鴉片煙毒誤國而全力禁煙,他說:「鴉片若不禁止,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充餉之銀。」

藥理學家說,菸草中的尼古丁會刺激中區神經,兼具多重要藥理作用,有成癮性。心理學家則認為,吸菸是一種習慣,不斷練習而累積的行為。

不管是成癮還是習慣,菸在不知不覺中都會影響吸菸者的情緒、思考,進而控制了吸煙者的生活。

吸煙的壞處

1.吸煙會導致癌症。世界衛生組織證實30%的癌症和吸菸有關。

2.吸菸引起心臟血管疾病、易導致中風。

3.吸菸導致肺癌、慢性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

4.吸菸導致男性失去性機能及生育能力的機會大增。

5.吸煙者易羅患骨骼疏鬆症及更年期提早來臨。

6.孕婦吸菸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甚至導致流產機率提高。

7.吸煙使牙齒及手指變黃、容易口臭,並會導致「香菸臉」。

8.吸煙害人害己,戒菸才是長壽、健康最佳的方法。

戒菸的好處

論短期:開始感受空氣清新、食物美味,身上不再有菸臭味。

論中期: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疾病減少,皮膚顯得光澤有彈性。

論長期:中風及癌症危險性大為降低,減緩老化,讓生活更自在。

戒菸的四部曲

1. 把吸菸的壞處一一列出,隨身攜帶,不斷提醒自己。

2. 飲食清淡、細嚼慢嚥、少量多餐,飯後記得刷牙或漱口。

3. 充足的睡眠、保持適度的運動,暫時避開吸煙的環境,多和支持自己戒菸的家人或朋友一起。

4. 平日可以手持筆取代持菸的習慣,保持高度的信心,用輕鬆愉快的心情不斷地鼓勵自己:我一定會成功。

香菸防治法的相關規定

1. 未滿十八歲者不得吸菸。

2. 販售香菸之商店、檳榔攤,不得供應菸品予未滿十八歲者,並於入口或明顯處張貼「法律禁止販售香菸予十八歲者」之標誌。

3. 全面禁煙之場所,圖書館、教室、實驗室、表演廳、禮堂、展覽室、會議廳、室內體育館、游泳池、民用航空器、客運汽車纜車、計程車、渡船、電梯間、密閉式之鐵路列車、捷運系統之車站、車廂、其他各種密閉式之公共運輸工具、托兒所、幼稚園、醫療機構、護理機構、其他醫事機構及殘障福利機構、金融機構、郵局、電信局、製造儲存或販售易然爆裂物品之場所、其他經由中央主管機構公告之場所。

簡易急救常識

簡易急救常識

一、流鼻血:

1、頭向前傾坐下,寬鬆衣物。(不可後仰,以免血液倒流。)

2、捏住鼻子柔軟部位,用口呼吸。

3、用冰毛巾在鼻樑上方冷敷。

4、數小時內不可擤鼻涕。

5、三十分鐘後仍無法止血,應立即送醫。

二、瘀

1、不可用手揉搓,以防繼續出血。

2、用冷敷以減少出血量,並可消腫、止痛。

324小時後,改用熱敷,使出血及滲出的組織液迅速由血管吸收

4、如嚴重內傷之可能,則送醫。

三、扭

1、固定扭傷關節,並支持於傷者認為最舒適的位置。

2、冷敷。無繼續出血或腫脹,再用熱敷按摩。(24小時後)

3、足踝扭傷,不要將鞋脫下,可用八字形包紮支持,不可用扭傷的踝關節走路。

4、墊高扭傷肢體。

5、送醫。(如情況嚴重)

四、扭傷脫臼

1、檢視受傷情況,如有骨折的可能(如:腫脹、變形、制動、有摩擦或斷裂聲),應依骨折方法處理。

2、為預防腫脹、減輕疼痛,直接在患部冰敷二十分鐘。

3、固定受傷部位。

必要時送醫處理。

五、創傷(含割傷)

1、檢視傷口。

2、止血:抬高傷肢(高過心臟),並用(清潔手帕,勿用衛生紙)直接壓迫受傷部位法來止血【玻璃割傷除外】。

3、清洗傷口:用清水或生理食鹽水將傷口洗乾淨。

4、消毒:用優碘消毒傷口,避免感染。

5、包紮:用繃帶包紮傷口,固定敷料。

6、送醫:如有傷口太深、血流不止、持續疼痛等惡化現象。

7、給予傷口護理之指導。

六、頭部外傷

1、局部瘀腫:冰敷、塗抹消腫藥膏。

2、挫裂傷:先直接加壓止血,紗布敷蓋、繃帶或三角巾固定,視傷口大小判斷是否需送醫縫合。

3、頭部遭撞擊、疑似腦震盪:

4、保持鎮靜、平躺,使空氣流通、維持呼吸道通暢。若有休克現象勿放低頭部。

5、評估:受傷因素及程度、意識狀況、生命徵象、瞳孔大小、對光反應、有無外傷出血或口鼻分泌物,肢體有無麻痺等現象。

6、如有異常現象,應儘速送醫並通知家長。

7、發給學生頭部受傷注意事項通知單;提醒家長應注意事項。

七、灼燙傷

1、沖:以大量的冷水沖燙傷部位約十五分鐘,以降低體表溫度。

2、脫:在水中剪開或脫除傷口附近衣物。

3、泡:泡在冷水中約十五分鐘,以減輕疼痛。

4、蓋:用乾淨布料或紗布覆蓋,避免感染。

5、送:盡速送醫。

八、中

1、將病人移至陰涼處,鬆解衣服。

2、用50%酒精或冷水擦身,體溫降低。(拍打方式)

3、病人清醒,可給開水或清涼飲料。

九、朝會或體育課不舒服時(頭冒金星)

1、提醒學童在不舒服嚴重前,應原處蹲下,頭置於雙膝之間或原地躺下。

2、臥床休息,腳抬高,囑其放輕鬆,並提醒深呼吸(腹式呼吸)

3、若未見好轉,立即送健康中心,或通知家長。

十、癲癇發作

先保護頭部-就地平躺-通知健康中心-觀察呼吸

1、保持鎮靜,將小朋友扶下地上平躺或側躺。

2、移開週遭物件或家具,保護病人頭部,並隨時注意呼吸的情形。

3、勿強行翹開病人的牙關、勿約束病人的肢體。

4、讓病人安靜的休息,勿移動,需觀察發作的過程,並記錄。

5、通知健康中心。

十一、熱衰竭

1、將病人移至陰涼處,鬆解衣服。

2、如神智清醒,可小口喝冷水。

3、患者流汗很多,並有痙攣、腹瀉或嘔吐等現象,則在500cc水中加半茶匙的鹽。

4、如昏迷,但仍能自行呼吸,則採復甦姿勢。

5、送醫。

十二、腦震盪

1 靜臥、頭部抬高,避免搖動傷患頭部。

2 病人清醒,可給開水或清涼飲料。

3 冷敷頭或頸部。

4 如出血應止血。

5 若可疑應觀察一周左右較為安全。

6 盡速送醫。

十三、休

1、排除引起休克的原因,如出血時立即止血。

2、平躺,頭部如無外傷且無呼吸困難時,可將下肢抬高2030公分並將頭側一邊。

3、保暖。

4、除昏迷或胸、腹部和頭部嚴重外傷外,可提供飲料,補充水分。

5、盡速送醫。

視力保健注意事項

視力保健注意事項

附註:近視造成主要原因為「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不當」,所以請注意:

1、閱讀、寫字姿勢與時間:與書本距離保持25~30公分,每40~50分鐘,休息10分鐘。

2、看電視之距離與時間:至少距離二公尺,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

3、書桌之照明設備:六十燭光之燈泡,從左後方與眼平行處照射。

4、食物營養:多吃牛奶、肉、蛋、綠色青菜….等食物。

5、多接近大自然,走向青山綠野的懷抱中。

眼睛多休息:多看遠方,以防近距離用眼時間過久造成疲勞。

眼睛保健的方法

1、保持距離:閱讀時需保持35公分以上的距離,看電視時,需與畫面保持3-4公尺以上。打電腦時眼睛與螢幕平行距離維持7090公分。

2、按時休息:閱讀40分鐘,休息10分鐘。看電視及操作電腦,最好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並望遠凝視3分鐘。

3、定期檢查:眼睛若出現不適的現象,應馬上接受檢查,另應每半年到醫院做眼睛健康檢查。

4、均衡飲食:注意營養、攝取均衡適當的食物、不偏食,多吃新鮮蔬果,補充維他命A(如胡蘿蔔、蛋黃、牛奶、黃綠色蔬菜)

5、避免錯誤:姿勢要端正,避免閱讀印刷不良,字體過小的書籍。也避免乘車、走路、光線不足級強光下閱讀。

視力保健按摩法

(一)眼部穴道按摩:

利用針灸治病的原理,藉按摩眼部周圍穴道以增強眼部血液循環,並鬆弛眼肌,清除眼睛的疲勞,它包括了四個步驟,每天需定期做最少兩次,尤其是在長時間近距離工作者。

按摩注意事項:

1、兩手保持清潔,剪短指甲。

2、臉部或眼睛發亮時,別作按摩。

3、按摩時,兩眼輕閉,全身肌肉放鬆,注意力要集中。

4、按摩穴位要準確,穴位準確時,會有酸疼的感覺。

5、不可在眼球上施加強力或直接壓力。

6、作按摩前,必須把隱形眼鏡拿下。

() 眼睛保健操

藉眼球運動來鬆弛睫狀肌,使恢復彈性,並消除疲勞,其做法如下:

1、眼睛向上,向下緩慢各看六次。

2、眼睛向左,向右緩慢各看六次。

3、兩眼球緩慢循順時鐘及逆時鐘方向360°轉動各六次。

4、用力睜眼,閉眼做六次。

眼睛保健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驟:按揉天應穴

● 天應穴在眉毛的內端

● 用兩手大拇指分別按左右兩穴,其他八指彎曲如弓狀,支持在前額上。每一回以轉圈做按揉穴位八拍。重複八回。

第二步驟:按揉睛明穴

● 睛明穴在鼻根的兩側。

● 用右手或左手大拇指與食指擠按穴位,先向下按,然後向上擠,每一回做八拍,重複八回。

第三步驟:按揉四白穴

● 四白穴在瞳孔垂直線或鼻翼水平線的交叉點。

● 用兩手時指分別按左右兩穴,大拇指支撐在下顎骨的轉角處,其他三指以轉圈動作按揉穴位八拍。重複八回。

第四步驟:按太陽穴,輕括眼框

● 穴道在太陽穴的凹陷處。

● 用兩手大拇指分別按左右太穴,其他四指握拳。

用左右食指第二節側面,由內向外括上眼框,然後用相同的方法輕括下眼框。每一回輕括上下一圈為八拍。重複八回。

體重過重注意事項

體重過重注意事項

一、在飲食方面:

(一)三餐一定要吃:

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早餐儘量不要拿錢給孩子自己買來吃,親自準備一杯脫脂牛奶加一個煮蛋(最好不要油煎的),加半個饅頭或一碗稀飯,再加水果或蔬菜,這樣才能吃得營養又可增進親子關係。

(二)改變食物的選擇:

1、多選帶殼、帶骨的肉類及水產食物,少選大塊的魚肉,並以清蒸 取代煎炸方式。

2、多選須花時間吃的水果,如需剝皮的葡萄、多子小西瓜。

3、少選油炸食物,因熱量比不油炸同樣食物高出兩倍,例如炸雞、炸薯條、漢堡等。

4、口渴時不吃冰淇淋、冰棒、果汁、汽水等,培養口渴就喝「開水」的正確觀念。

(三)改變進餐程序:

1、先喝湯,用湯匙一口一口喝,如此可以抑制胃空時的飢餓感。

2、喝完湯先吃蔬菜,尤其以葉菜類及瓜類,熱量最低。

3、肉類和飯最後吃,並小口小口慢慢吃。

(四)勿邊吃邊聊天或看電視,以免無意中將食物一直送入口中;且吃飽就不要再吃。

(五)不挑食,尤其是蔬菜;家裡不放罐頭飲料、零食等。

(六)吃完東西立刻刷牙:刷過牙不再吃東西。

二、在運動方面:

(一)下課時間不要在教室內,儘量到操場玩。

(二)幫忙做家事,當父母的小幫手。

(三)養成運動習慣。

(四)能夠坐著時,不要躺著;能夠站著時,不要坐著;能夠活動時,不要站著。

點眼藥水怕失準 刮傷角膜反效果

  • 2012-09-27
  • 中國時報
  • 邱俐穎/台北報導

▲第1步:採坐姿,頭先向後仰、眼睛往上看。(邱俐穎/攝影)

▲第2步:以慣用手拿眼藥水,沒拿藥水的手的食指及中指併攏一起拉下眼皮。(邱俐穎/攝影)

▲第3步:將拿藥水瓶的手靠在拉下眼皮的手背上點眼藥水。(邱俐穎/攝影)

 一名70多歲老婦人因慢性結膜炎看診,點了一星期的眼藥水後,卻愈不舒服,眼睛不僅刺痛,還伴隨異物感,直覺是藥水品質不好,回醫院複診後,才發現原來是點眼藥水方式不正確,造成角膜刮傷、破皮!

 台北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廖昶斌表示,臨床上常有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因點眼藥水後不適上門求診,排除因體質造成的藥物過敏和不舒服,部分原因多是點眼藥水方式不正確,造成角膜受傷。

 這名老婦人上門求診時表示,點眼藥水時眼睛會有刺痛感,初步檢查角膜有些微刮傷、破皮,請婦人示範點眼藥水方法,才發現婦人習慣以單手,將藥瓶靠在眼眶旁,又怕滴不準,藥水頭來來回回移動,因此刮傷角膜。

 這名婦人所幸發現得早,約休息一周角膜傷口就自行癒合,但若拖延發生感染,角膜恐潰爛。

 廖昶斌說,很多民眾常怕眼藥水點不進去,多點幾滴,但眼睛空間有限,藥水溢出造成浪費,還不至於對眼睛有多大影響,若直接將藥水近距離靠在眼周,一旦不慎易造成角膜破皮,若此時眼藥水頭不慎被病原菌汙染,還恐愈點愈糟。

 廖昶斌提醒,點眼藥水正確做法,應採坐姿,第1步:頭先向後仰、眼睛往上看;第2步:以慣用手拿眼藥水,沒拿藥水的手的食指及中指併攏一起拉下眼皮;第3步:將拿藥水瓶的手靠在拉下眼皮的手背上點眼藥水。

 廖昶斌說,很多民眾習慣用食指和中指上下拉開眼眶,滴眼藥水,但另一手易因懸空,無法穩定和眼睛保持一定距離;以正確方式,將手靠在手背上,此時眼藥水和眼睛距離不至於太遠,更能避免藥水滴不準。

飲食保健-中秋烤驗 血壓失控增2成

2012-09-27 中國時報 李盛雯/台北報導

 中秋節到了,全民運動瘋烤肉,但一嘗烤肉香的代價,卻可能教血壓失控飆升。醫院門診統計,最近高血壓患者激增2成以上,本來沒高血壓的,一下子高了起來,而高血壓老病號,也突然控制不好,高高低低像坐雲霄飛車,一問之下,全是禁不起嘴饞,誤觸月餅、烤肉、沾醬、酒類、運動飲料等5大秋節NG食物。

 

 一名40歲、在夜市擺攤賣大腸包小腸的中年男性,日前就急忙跑到新光醫院掛急診,一量血壓,竟已飆高近180亳米汞柱,原來有高血壓病史已5、6年的他,一直用藥控制良好,但最近生意難做,捨不得丟掉賣不完的香腸,只好一股腦全往自己肚裡塞。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適吉指出,中秋「烤」季效應已開始發酵,上門求診的高血壓患者較平常足足增加2成以上,而5大NG食物,就是肇事主要元兇。

 

 蔡適吉解釋,這些食物都含有大量的鈉,攝取高鈉,會讓水分滯留人體無法排出,循環血量增加,導致血壓上升;另外也會造成交感神經反應性增強,讓高血壓雪上加霜,增加心臟病、動脈硬化、中風、腎病變等器官損傷的潛在風險。

 

 不過,高血壓患者並非完全不可吃月餅、烤肉,醫師建議,月餅切片分食,別挑高膽固醇、高鈉的鹹蛋黃口味,烤肉少吃香腸、培根、海鮮,多吃香菇、青椒等青菜,減少使用烤肉醬都是好方法。

 

 蔡適吉強調,現有5大類降血壓藥物中,以新一代ARB類藥物副作用較低,且已有二合一或三合一複方藥物,搭配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或利尿劑等降壓藥,常常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降壓效果。除了降壓效果較佳,這種複方藥也可以讓各藥物間的副作用互相抵消,減少病患的藥丸數量,增加服藥順從性,減少健保藥費負擔。以健保今年通過給付的新一代三合一複方藥物為例,一天僅需服用一次,一次僅需一顆,打破過去慢性病患一整天藥不離手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