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急救常識

簡易急救常識

一、流鼻血:

1、頭向前傾坐下,寬鬆衣物。(不可後仰,以免血液倒流。)

2、捏住鼻子柔軟部位,用口呼吸。

3、用冰毛巾在鼻樑上方冷敷。

4、數小時內不可擤鼻涕。

5、三十分鐘後仍無法止血,應立即送醫。

二、瘀

1、不可用手揉搓,以防繼續出血。

2、用冷敷以減少出血量,並可消腫、止痛。

324小時後,改用熱敷,使出血及滲出的組織液迅速由血管吸收

4、如嚴重內傷之可能,則送醫。

三、扭

1、固定扭傷關節,並支持於傷者認為最舒適的位置。

2、冷敷。無繼續出血或腫脹,再用熱敷按摩。(24小時後)

3、足踝扭傷,不要將鞋脫下,可用八字形包紮支持,不可用扭傷的踝關節走路。

4、墊高扭傷肢體。

5、送醫。(如情況嚴重)

四、扭傷脫臼

1、檢視受傷情況,如有骨折的可能(如:腫脹、變形、制動、有摩擦或斷裂聲),應依骨折方法處理。

2、為預防腫脹、減輕疼痛,直接在患部冰敷二十分鐘。

3、固定受傷部位。

必要時送醫處理。

五、創傷(含割傷)

1、檢視傷口。

2、止血:抬高傷肢(高過心臟),並用(清潔手帕,勿用衛生紙)直接壓迫受傷部位法來止血【玻璃割傷除外】。

3、清洗傷口:用清水或生理食鹽水將傷口洗乾淨。

4、消毒:用優碘消毒傷口,避免感染。

5、包紮:用繃帶包紮傷口,固定敷料。

6、送醫:如有傷口太深、血流不止、持續疼痛等惡化現象。

7、給予傷口護理之指導。

六、頭部外傷

1、局部瘀腫:冰敷、塗抹消腫藥膏。

2、挫裂傷:先直接加壓止血,紗布敷蓋、繃帶或三角巾固定,視傷口大小判斷是否需送醫縫合。

3、頭部遭撞擊、疑似腦震盪:

4、保持鎮靜、平躺,使空氣流通、維持呼吸道通暢。若有休克現象勿放低頭部。

5、評估:受傷因素及程度、意識狀況、生命徵象、瞳孔大小、對光反應、有無外傷出血或口鼻分泌物,肢體有無麻痺等現象。

6、如有異常現象,應儘速送醫並通知家長。

7、發給學生頭部受傷注意事項通知單;提醒家長應注意事項。

七、灼燙傷

1、沖:以大量的冷水沖燙傷部位約十五分鐘,以降低體表溫度。

2、脫:在水中剪開或脫除傷口附近衣物。

3、泡:泡在冷水中約十五分鐘,以減輕疼痛。

4、蓋:用乾淨布料或紗布覆蓋,避免感染。

5、送:盡速送醫。

八、中

1、將病人移至陰涼處,鬆解衣服。

2、用50%酒精或冷水擦身,體溫降低。(拍打方式)

3、病人清醒,可給開水或清涼飲料。

九、朝會或體育課不舒服時(頭冒金星)

1、提醒學童在不舒服嚴重前,應原處蹲下,頭置於雙膝之間或原地躺下。

2、臥床休息,腳抬高,囑其放輕鬆,並提醒深呼吸(腹式呼吸)

3、若未見好轉,立即送健康中心,或通知家長。

十、癲癇發作

先保護頭部-就地平躺-通知健康中心-觀察呼吸

1、保持鎮靜,將小朋友扶下地上平躺或側躺。

2、移開週遭物件或家具,保護病人頭部,並隨時注意呼吸的情形。

3、勿強行翹開病人的牙關、勿約束病人的肢體。

4、讓病人安靜的休息,勿移動,需觀察發作的過程,並記錄。

5、通知健康中心。

十一、熱衰竭

1、將病人移至陰涼處,鬆解衣服。

2、如神智清醒,可小口喝冷水。

3、患者流汗很多,並有痙攣、腹瀉或嘔吐等現象,則在500cc水中加半茶匙的鹽。

4、如昏迷,但仍能自行呼吸,則採復甦姿勢。

5、送醫。

十二、腦震盪

1 靜臥、頭部抬高,避免搖動傷患頭部。

2 病人清醒,可給開水或清涼飲料。

3 冷敷頭或頸部。

4 如出血應止血。

5 若可疑應觀察一周左右較為安全。

6 盡速送醫。

十三、休

1、排除引起休克的原因,如出血時立即止血。

2、平躺,頭部如無外傷且無呼吸困難時,可將下肢抬高2030公分並將頭側一邊。

3、保暖。

4、除昏迷或胸、腹部和頭部嚴重外傷外,可提供飲料,補充水分。

5、盡速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