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肺結核人人有責

防治肺結核人人有責

肺結核很可怕,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肺結核會傳染;不可怕的是,只要病人規則服藥兩個星期後,就不具傳染力。肺結核是可以治好的,不過,必須長期服藥,必須連續規則服藥六個月以上。但是病人常常在症狀消失之後,自以為好了就不再服藥,殘存體內的細菌就會產生抗藥性,使得治療更加困難。
九成以上的人感染了結核桿菌都不會生病,因為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自動會把入侵的細菌消滅。只是身體狀況不佳時,才會讓細菌在體內生長繁殖而生病,這時就要借重藥物來殺細菌。體內的細菌減少到一個程度,症狀會消失,容易讓病人誤以為病好了而停藥,這時殘存體內的細菌,又會慢慢生長繁殖,而且對藥物產生抗藥性,等再度發病時,原來可以殺死細菌的藥就會失效。所以,結核病的治療,一定要持續服藥六個月以上,把體內的結核菌殺光,除惡務盡,否則如同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目前結核病已經有藥可治,只要規則服藥六個月以上,就可以把病治好。只是在服藥過程中,有時會產生一些副作用,這時,可以請醫師處理,這是必然的過程,不必害怕,家人或親友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要陪伴病人共渡難關。
肺結核的防治光靠醫護人員是不夠的,必須大家一起來。如果親友或鄰居得了結核病,不要怕他,不要躲他,要鼓勵他,支持他,陪伴他,把六個月的藥吃完。病人得病吃藥是很辛苦的事,我們應設法幫助病人渡過這漫長的療程,不只可以治好病人,救病人一命,更可以保護自己和其他人不受傳染,功德無量。
結核病人的隱私權應予以保障,讓病人安心服藥,免於畏懼他人異樣的眼光。結核病人只是生病了,有病就醫,如此而已。因此,不要歧視病人,不要把結核病人標籤化,污名化。因為污名化,標籤化的結果,會讓病人不敢就醫,反而耽誤病情,賠上性命,也會傳染給他人,尤其是傳染給最親近的人。病患應享有基本的人權,人權教育就是要把尊重與包容的理念,落實於生活中。我們對待結核病患應該尊重與關懷,這是結核病防治非常重要的一環,方能保障社會大眾身心健康。
最後,在此提供 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簡易篩檢方法如下︰咳嗽兩週( 2分 ),有痰( 2 分),體重減輕( 1分),沒有食慾( 1分),胸痛(1分 ),如果你有上述症狀達5分以上,建議你趕快就醫檢查。

肺結核群體篩檢症狀計分法

全球每秒鐘有1人新感染結核菌,每年約有1%人口新感染結核菌,目前合計約有20億人已感染結核菌,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這些已受到感染的人,終其一生都有5-10%的發病機會。全球1/3 人口已受結核菌感染,每年約有900萬新病人,結核病的病人數占全球所有患病數的2.5%;其中台灣約佔 15,000 人。東南亞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每年約有300萬新病人。每年結核病死亡數約300萬人,占所有「可預防死亡」的26%。台灣地區每年約有一萬五千個新發生的結核病人,其中五千多人是有傳染性的結核病人。病人如不規則接受治療,結核菌將產生抗藥性,以致有效的藥物越來越少,結核病的治療越來越困難。迅速治癒病人,切斷傳染源,結核病的防治成效才會大幅度改善。結核病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找出病人,給予有效的治療,病人減少,傳染源即減少。
肺結核病在空氣不流通,人群聚集處容易造成互相傳染及流行;尤其是團體生活者,如軍隊、安養院、監獄、教養院、精神病院、山地鄉 (死亡率為一般鄉鎮的5.8倍)、學校也是團體生活單位必須提高警覺。要找出病人就必須有好的診斷,而診斷肺結核病有很多種方法,直接診斷如:細菌學檢查、塗片、培養、病理學檢查、間接診斷如:影像檢查、胸部X光檢查等,但對群體生活的團體則可藉由症狀計分法進行初步篩檢,以提高X光檢查的陽性率,降低X光巡迴車資源之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