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宣導文章:(擷自臺北市家庭教育中心)
家庭生活應不只是學校生活的「延長」和「重複」,功課應不該是家庭唯一的話題,提供老師或家長3種方法,重新檢視我們和孩子相處的模式,祈增進和孩子相處的品質,讓孩子更幸福,家庭更和樂。
一、安排時間與家人相處
二、改善溝通
三、強調正確的價值觀
一、安排時間與家人相處
※充分把握每一分鐘
花時間與家人一起,可加強家人的向心力。
※每週騰出一個晚上
與家人共處,可凝聚親情。
※一起做些事情
爬山、散步、聽音樂會、吃冰淇淋、騎單車、釣魚、打掃家裏、參觀動物園或圖書館等等,真正地一起做些事情。
※一起用餐
每天至少一起用餐一次,或先試試每週一起用餐幾次,還可了解彼此生活近況。
※一對一的相處
建立穩固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有價值、被愛、有自信。
※參與孩子的活動
陪伴孩子成長,永遠不會太晚。
※關掉電視
別讓電視阻礙與家人之間的溝通,去散步、玩遊戲吧!
※培養孩子的才藝
每個人都有特有的才藝與興趣,幫孩子找出來!
※讓家事變有趣
大家一起做,分擔家事培養責任感、團結,而且更有效率。
※確定別人了解你的意思
誠實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與感受。溫柔表達自己的感受,以不怪罪別人的方式比達。避免以偏概全,別說「你總是……」或「你從不……」。
※培養良好的氣氛
注意孩子良好的表現,表達你的關心,樂於接受新的看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用言語表達出內心的關愛
孩子都很相信父母告訴他們的話,父母的評語會幫孩子塑造自我的形象。
※解決問題無須惡言相向
孩子犯錯時,父母要很謹慎地與他們討論所犯的錯,別一味責備。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壞,無法接受的是行為。
※建立信賴關係
勇於認錯、願意分享目標,誠實對待孩子的父母會贏得孩子的尊敬,不誠實會失去孩子的信賴。
※三思而言
意見不合時,暫停一下,為家人設身處地想一想。孩子聽到的,往往是我們說話的語氣,而不是我們說的話。
※讓房子變成家
家是避風港,讓我們,讓孩子遠離外面世界的紛擾與衝突。家是一個被接納和獲得力量的地方。
※鞏固婚姻
家庭幸福的關鍵在於父母。婚姻中良好的溝通能為家人之間的關係帶來極為正面的影響。
※幫孩子設立目標
與孩子討論,詢問他的興趣、目標,信賴他做決定的能力,幫助孩子決定人生的方向。
※重視家庭歷史
告訴孩子祖先的生平事蹟,與親戚保持聯繫。
※一起為別人服務
與社區服務、慈善單位接洽,全家花時間、盡心力為人服務,孩子比較會學到仁慈、憐憫及付出等等可貴的價值觀。
※善用家庭傳統
中秋節、新年、端午節等節慶假日,多與家族成員相聚,延續或開始自己的家庭傳統會促進家中的榮譽感、團結和穩定。
※管制家裡的媒體教育
留意錄影帶、電視、網際網路、電腦遊戲和其他媒體對孩子的影響,提供孩子其他的娛樂。
※善用機會教育
機會教育來自每天的生活經驗,多觀察就有機會教導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
※讓孩子參與家庭決策
依孩子年紀、負責程度,讓孩子適當參與家庭決策,他會比較願意遵守家規。
※教導家庭價值觀
教導價值觀是父母的基本職責之一,如果可以,應該以自己的榜樣來教導。
二、改善溝通
※你真的在聆聽嗎?
凝視對方、要接納家人的表達方式,避免用自己的經驗、意見打斷對方的話,急著補充自己的看法。
描述家人的感覺,來說明你了解他們的感受。
說明你的觀點,提供見解和其他作法,在適合孩子年齡與成熟度的範圍內,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從經驗中學習。
三、強調正確的價值觀
※給孩子責任
適當分擔家庭責任的孩子會學到自律、責任和重視工作。
※做好榜樣
身教勝於言教。孩子藉由觀察父母,來學習成人的行為模式。
更多相關資料,請點選
*輔導室家庭教育網http://blog.ilc.edu.tw/blog/blog/16876/page/1
*輔導室網站http://blog.ilc.edu.tw/blog/blog/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