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急性壓力障礙」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明天會更好!

調整「急性壓力障礙」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明天會更好!

 

「急性壓力障礙」是指一個人在遭逢巨大災難後產生的心理情緒失調,一開始可能會出現木然、喪失情感反應能力,甚至有失憶等症狀,以避免受到更進一步的創傷。

 

  莫拉克颱風風災倖存者會出現焦慮易怒、失眠、易受驚嚇、反覆回想、夢到災難事件等症狀,並刻意逃避種種會勾起回想災難事件的刺激。

 

  上述症狀如果在4週內解除,稱為急性壓力障礙;症狀超過1個月,則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醫師鄭海擎表示,在「急性壓力障礙」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上,需視不同階段作不同處理。首先要讓倖存者瞭解到在災難後的情緒失控,是非常狀況下的正常反應,切勿輕易將倖存者貼上疾病的標籤,如此反而會造成二次傷害。

 

  他指出,接下來是給予適當支持,讓倖存者宣洩遭逢天災的無奈與憤怒,並讓倖存者瞭解到他不是孤立無援;對於症狀較嚴重的患者,經醫師評估後,給予適當的藥物協助睡眠改善及情緒穩定是有必要的。

 

除了災民有這些壓力之外,常看新聞的觀眾們也需要調整情緒,暫時不要再看災後的新聞了。

 

整合各界資源,衛生署說,各地精神醫療、志工、宗教及公益團體如欲進入災區提供心理輔導、心理支持或諮商、哀傷輔導等服務者,可向衛生署登錄可提供的支援人力及服務內容。

 

還有以下資源可使用。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的「情緒密碼」節目,計劃在電視台重播。

老師1980

生命線1995

自殺防治安心專線0800-788-995

青少年自殺防治專線0800-555-911

 

另外,聽音樂放鬆、看電影或者到其他地方走一走換個心情。

 

【聽你、聽我】

【明天會更好】

 

資料來源:http://news.pchome.com.tw/living/cna/20090824/index-12511049088913318009.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whXBoG-uo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EDZyIUbSd0

 

作者: 陳雅菁

學生資料歸檔、心理測驗、學習問題、生涯進路(升學資訊、就業)、生涯發展教育、技藝教育學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