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講堂 單元二 100.03.02
生物大講堂 單元一 生命世界概觀
生物大講堂 100.03.02
往返「生物圈二號」的科學家
影片來源:http://www.youtube.com/watch?v=2KePXx7CRC0&feature=BF&list=PL44E7B9E955DBAD8F&index=1
生物圈二號(Biosphere 2)
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南部的Oracle地區,是愛德華·P·巴斯及其他人員主持建造的人造封閉生態系統。佔地1.3萬平方米,大約有8層樓高,為圓頂形密封鋼架結構玻璃建築物。「生物圈二號」建造於1987年到1989年之間,它被用於測試人類是否能在以及如何在一個封閉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來的太空殖民中封閉生態系統可能的用途。
「生物圈二號」使得人們能在不傷害地球的前提下,對生物圈進行研究與控制。「生物圈二號」的名字來源於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一號」,即地球。
[@more@]
生物圈二號整個計劃中共有兩次任務。第一次任務計劃從1991年9月26日起至1993年9月26日結束,第二次任務在1994年進行了6個月。
在第一次任務中,氧氣濃度以每月0.5%的穩定速率不斷下降,一直持續到內部大氣成分與海拔超過1200m的地區相似。最終,氧氣濃度降低到了危險水平,不得不從外界泵入純氧。氧氣濃度下降的元兇被懷疑是土壤中生存的微生物。農業區、熱帶草原區和雨林區都在任務前引入了微生物以支持植物生長。直到後來才發現這些微生物消耗了太多的氧氣。
這個推測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既然微生物大量地消耗了氧氣,那同時也應該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在大氣成分分析中並未發現二氧化碳成分有明顯的增加。進一步的調查顯示,位於基部的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吸收了這些二氧化碳。這個過程有效地吸收掉了微生物產生的大部分二氧化碳,從而間接導致了整個環境中氧氣的衰竭。然而,由於後來又重新補充了氧氣和其他的一些所需物質,該計劃失掉了一些可信度。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hk/%E7%94%9F%E7%89%A9%E5%9C%88%E4%BA%8C%E5%8F%B7)
植物標本製作 part 2
校園植物標本製作
2010日偏食
日食的成因:
當農曆初一前後的朔月時期,月球運轉至太陽和地球的中間,日、月、地三者可能恰巧排成一直線,則此時月球的影子,就可能投射在地球上,造成地球上日食的景象!
當月球只能遮住了一部分的太陽,而無法整個遮住時,就產生了「日偏食」。
[@more@]
2010.01.15台灣日偏食紀錄影片:20100115日偏食.wmv
影片來源:宜蘭國小李守仁老師提供
關於各種日月食的成因說明可參考: 日月食成因.pdf
從氣球充氣,看接觸表面積
校園的植物界生物
最近剛剛上完4-3植物界,在這單元裡我們學了許多植物的特徵
不論是形態上、構造上的差異,大家可以試著思考一下這些差異對生物演化、環境適應有沒有意義喔!?
校園裡,老師已經找到許多蘚苔植物(地錢、土馬騌)、蕨類植物、和被子植物,唯獨沒有裸子植物
不知道你們找到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