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1宜蘭國小102學年度學校推動反霸凌工作安全學校計畫 
 
壹、    計畫目標 
 
一、總目標 
 
推動以「防制校園暴力霸凌」為中心議題之安全學校,整合學校行政、教學、空間環境、心理輔導、健康服務、社區合作等策略,達成營造友善校園。 
 
二、子目標 
 
(一)建立整體推動機制、架構及流程,落實校園暴力霸凌防制之推動。 
 
(二)建立跨處室之推動標準作業流程(SOP),以有效推動暴力霸凌防制。 
 
   (三)有效降低校園暴力霸凌件數,逐漸改變學生偏差行為模式。 
 
(四)建立考核評價機制,評估推動之成效。 
 
(五)建立、充實暴力霸凌防制推動成果整合平台,促進資源分享交流。 
 
(六)建立以「防制校園暴力霸凌」為中心議題之安全學校。 
 
(七)透過教育部協助輔導推動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安全學校。 
 
三、實施原則: 
 
   (一)維護學生之尊嚴,保密及保護通報學生或受害學生。 
 
    (二)採取公正、公平但不公開原則辦理,以確保學生權益。 
 
  (三)對於霸凌學生,應列為高關懷之個案,導正其偏差之行為。 
 
 
 
 
 
 
 
 
 
 
 
 
 
 
 
 
二、執行策略: 
 
| 目標    | 目標內容    | 執行策略    | 評價指標    | 
| 目    標    一    | 《建立整體推動機制、架構及流程,落實校園暴力霸凌防制之推動》    | 一、訂定反暴力霸凌防制推動計畫。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政策面:    (1)訂定相關政策及法規。    (2)增進師生反暴力霸凌意識。    (3)與社區建立推動的組織與機制。    2.介入面:建立整合學校行政、教學、空間環境、心理輔導、健康服務、社區合作等策略。    3.評價面:    (1)霸凌件數統計與分析方式(學生校園生活問卷每月抽選不同年段檢測並進行統計分析)。    (2)利用問卷調查、學習單、訪問等,進行計畫成果評估。    | 計畫文件    | 
| 二、成立反暴力霸凌推動委員會(小組),研擬、討論推動計畫。    1.建立組織章程、架構與分工。    2.成員:由校長擔任主任委員,下設副主任委員、執行秘書、專任教師、學生代表、社區代表、家長代表等。    3.任務:    (1)定期召開會議    (2)推動計畫研擬    (3)霸凌事件統計與分析    (4)個案討論    (5)檢討上次會議決議執行情形    (6)教育宣導研擬、討論          | 委員會組織章程、    合作記錄與相關會議記錄或推動小組組織章程    | 
|       | 三、建構社區警政、社政、醫療體系協力推動模式。    1.邀請警政、社政、醫療體系代表加入推動小組。    2.邀請居民義工、愛心商店加入防治    行列。    | 相關單位參與、出席人數統計    | 
| 目    標    二    | 《建立跨處室(單位)之推動標準作業流程(SOP),以有效推動校園暴力霸凌防制》    | 一、協助「推動反霸凌安全學校計畫」撰擬無暴力霸凌學校推動手冊(教師及學生版),並配合將其納入課程教學。大綱由該計畫人員擬定之,暫訂如下:    師長:    1.如何經營反暴力霸凌的班級。    2.教導學生對霸凌說〝不〞    3.如何處理暴力霸凌事件。    4.如何撫平被害者心靈重建。    學生:    1.如何面對與避免暴力霸凌事件。    2.如何協助處理暴力霸凌事件。    3. 認識霸凌定義。    4.知道何處可尋求協助。    | 教師版推動手冊、學生版學校推動手冊之建立與執行    | 
| 二、配合「推動反霸凌安全學校計畫」制訂學校本位之跨處室(單位)之推動標準作業流程(SOP)。流程大綱為(由該計畫人員擬定之):    1.成立校內反暴力霸凌委員會。    2.校長的職責。    3.各處室的職責與分工。    4.處理暴力霸凌事件的跨處室合作標準作業流程圖。    5.依據SOP手冊校園霸凌事件登錄、監測、啟動輔導機制、追蹤輔導等工作。    | 跨處室之分工文件、委員會組織章程、會議記錄、作業流程圖、登錄監控流程圖    | 
| 三、建立暴力霸凌事件發生之緊急通報系統。    1.建立標準通報流程之作業標準:流程包含察覺、通報及處理流程。    2.界定、訂定各流程之第一、二、三級標準。    3.針對已通報之個案,定期追蹤輔導    ,以預防再發生。    | 學校作業流程文件及一次之演練記錄    | 
| 目    標    三    | 《有效降低校園暴力霸凌件數,逐漸改變學生偏差行為模式;並進一步提升校園教職員與學生對暴力霸凌防制知識》    | 一、定期進行校園暴力霸凌事件登錄。    1.建立登錄機制系統。    2.由推動小組成員定期統計之。    3.資料內容包含:霸凌對象資本資料、霸凌地點、霸凌種類、霸凌頻率、霸凌原因、受傷部位(程度)等。    | 登錄記錄數量與檢討文件    | 
| 二、以科學的方法,瞭解、分析校內學生暴力霸凌現況、成因。    1.調查過去之霸凌件數。    2.進行過去個案分析。    3.霸凌原因之分析。    | 
| 三、以3E策略來進行防制暴力霸凌工作。    1.教育面:    (1)各學科實施正式及潛在課程之融入教學:於每學期期初(末)研討暴力霸凌防制之融入教學,並依計畫實施教學。    (2)實施海報、演講、話劇、製作標語等活動。    (3)邀請輔導專家進行社區宣導。    (4)利用全校性活動時間,宣導傷害及暴力防制教育,並不定期機會教育學生,落實生活及品德教育。    (5)定期辦理親職教育座談會     2.環境面:    (1)進行易發生暴力霸凌之環境檢核,與社區共同營造無暴力霸凌之校園環境氣氛。    (2)加強校園偏僻地點巡視。    3.政策面:    (1)成立推動小組,制訂相關政策。    (2)輔導學校與社區共同建立具體文字之無霸凌政策宣告。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