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宜蘭市南屏國民小學九十九學年度
第一次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紀錄
一、 時間:100年1月12日13:30[@more@]
二、 地點:校史室
三、 主席:陳正華校長
一、 會議記錄
(一) 主席致詞:
各位委員午安,今天召開99學年度第一次課發會議,感謝各位委員的與會。時近期末,我們針對本學期特色課程實施作一分享與建議,以及下學期行事曆的討論,接下來我們先進行各年級本學期特色課程的分享。
(二)提案討論:
提案一:99學年度第一學期各年級特色課程實施分享與討論。
【一年級】呂季霏老師
本學期主題是「初識南屏新鮮人」,我們規劃了「校園走透透」及「小小探險家」兩個大單元。「校園走透透」由四個活動組成,活動一是「第一次親密接觸」,邀請大愛媽媽配合新生入學活動,作手語帶動唱與親子互動等,讓小一新生對南屏產生興趣。活動二是「參觀校園」,讓學生走訪與認識學校各個單位與角落,熟悉上學的環境。活動三是「校景拼圖」,利用學校美景做成A4大小護貝,然後裁剪成拼圖碎片,讓學生嘗試將學校美景拼出,有些裁剪太過細碎,可以讓兩位同學合力完成。活動四「鏤空之美—剪紙」,帶領學生領略校園鏤空走廊造景後,讓學生利用剪紙勞作,以剪紙藝術感受鏤空之美。「小小探險家」我們進行三個活動,先帶領學生對校園樹幹、樹葉作拓印,然後和大樹做朋友、進行校園尋寶活動,最後將拓印作品剪貼成一棵美麗的大樹,然後畫上大樹的好朋友,完成一幅校園大樹圖畫,寫上對大樹說的話。學習成果方面,將活動成果製作成一本新生日記,內容包含X檔案、校園探險樂趣、我是乖寶寶、校園選美大會等,並配合生活課程,練習跨頁邊框設計。
教學回饋方面,透過觀察校園鏤空之建築特色,配合剪紙課程,能引起孩子學習興趣, 並進一步利用建築特色進行藝術創作。特色課程架構與生活課程等其他領域能緊密結合,配合認識動植物的及校景拼圖,頗負趣味性。本特色課程設計活動明確簡潔,剛進入校園的新生,在此課程架構下,實際走訪校園、認識師長、熟悉環境,配合新生日記的紀錄,對學校有更深入的認識。以上是我們一年級的特色課程分享,謝謝!
【二年級】方惠玲老師
二年級這學期主題是「南屏社區好所在」,我們六位老師共同規劃「愛的小窩」、「左鄰右舍」及「厝邊好鬥陣」三個大單元。「愛的小窩」主要是認識自己家的住址與南屏學區的主要三個里:思源里、建軍里、負郭里。藉由學習單的引導,讓學生寫出家裡的住址,並指出自己的社區位置或所屬里別位置。藉由「我和社區有個約會」學習活動,認識三個里的特色與生活環境,最後請學生畫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大部分學生對思源里機堡很感興趣。此外,配合學校60週年校慶,利用「穿越時空認識您」,認識「南屏」校徽、校歌等,學生唱得非常開心,也能熟悉學校校徽的意義。單元二是「左鄰右舍」,讓學生發表上學的方式及住家到學校途中經過哪裡及所見所聞,並實際探查學校附近的街道、街景及周邊商店,完成學習單,並寫下愛護社區的方法與最喜歡的地方。活動三是「厝邊好鬥陣」,我們帶著學生前進商店,學習購物禮儀及正確運用金錢的方法,能知道與善用時機說請、謝謝、對不起,分組完成購物闖關的活動。選擇鄰近的家樂福超市「購物趣」,尋找老師指定物品,完成闖關卡,並利用100元規劃購買的商品練習理財與結帳,活動中有家長出錢出力協助完成,非常感謝!
省思與回饋部分,「愛的小窩」課程針對此單元設計「我和社區有個約會」學習單,內容豐富,符合課程。活動二「穿越時空認識您」,可讓學生更進一步認識南屏的歷史與校名由來,培養愛校情操。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時間不夠充裕,若能將學區內三個里別特色拍攝下來,呈現出來,可讓孩子印象更深刻。「左鄰右舍」課程讓孩子更了解學校附近的環境,並注意上下學的安全,也讓孩子學會關心愛護南屏社區。「厝邊好鬥陣」課程是一個極富教育意義的教學活動,寓教於樂。特別感謝晉嘉老師、家正老師、 文杰哥哥的大力支援,讓活動圓滿成功。比較可惜的是商家因為人手不足,致使服務不周全, 延誤進餐時間,以後可以先與商家更詳細的接洽用餐細節,以免造成現場混亂。以上是二年級的分享,感謝各位的聆聽!
【三年級】胡春嬌老師
三年級的主題是「蘭陽博物好景觀」,我們規劃了三個活動「認識校園生態-認識大樹」、「探訪生態景觀-羅東自然教育中心」、「美化校園環境-種花、做草頭寶寶」。
「認識校園生態-認識大樹」課程以闖關活動方式進行,第1關爬樹【榕樹爺爺】,學校的榕樹老爺爺好親切,練習爬上去,聆聽他的故事。第2關~認識【樟樹】哥哥,樟樹適時用價值非常高的植物,利用學校的樟樹,認識除臭殺蟲一把罩的功力。第3關~拓印楓香,利用紙張將楓葉拓下美麗的葉形。第4關~向【臺灣欒樹】致敬,台灣欒樹是宜蘭的縣樹,搭配自然課程,認識校園的台灣欒樹,並表達感恩敬樹之意。第5關~傾聽【欖仁樹】,配合綜合課程,讓學生體會視障的不便,與協助合作的重要。第6關~認識【木槿】,學校的木槿是韓國姊妹校致贈,藉由觀看紀念碑,感受姊妹校的情誼。單元二是「探訪生態景觀-羅東自然教育中心」,當天天公作美,鳥況很好,學生留下非常深刻的賞鳥印象。單元三是「美化校園環境-種花、做草頭寶寶」,邀請園藝達人蔡爺爺到學校解說如何種植照顧植物與扦插木槿,並讓學生實際種植紫茉莉,觀察紫茉莉生長情形。最後兩位學生一組,合力製作草頭寶寶,完成的樣子非常可愛,學生也很有成就感。
回饋部分,因為課程進行的時序漸入秋冬,植物的形態變化較劇,課程若於十一月進行,只能憑印象想像,將無法觀察到花開、花落,例如台灣欒樹,因此建議提早於十月中旬進行一系列闖關活動。另外,闖關活動前,先以簡報強化課程深度,避免進行體驗活動時,學生只顧玩遊戲,而忽略學習主軸,希望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產生愛樹愛校的情懷。拜樹神活動建議勿用拖鞋,褻瀆樹神,態度不敬,需要改進,建議用硬幣或其他物品代替。在教室陽台種植紫茉莉來美化校園,由於日照不足,植物徒長,發育不良,建議學校開闢開心農場,讓學生可以於戶外栽種體驗。園藝講座生動活潑,引起孩子極大的興趣,充分證明教學能結合社會資源,雖然場域不變,但是學習效果仍然良好,不輸校外教學。都會區的學生對爬樹活動興致盎然,意猶未盡,甚至表示假日要請家人帶來再次體驗,所以寓教於樂的課程深受學童歡迎。三年級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
【四年級】吳燕芬老師
四年級的主題是「酒.林.餅香.探索遊」,規劃「彩繪酒甕」、「林場探索」、「宜蘭餅DIY」三個單元。單元一「彩繪酒甕」,進行拜訪酒廠體驗酒國文化、彩繪酒甕、我有”酒話”要說活動,搭配宜蘭酒廠中秋節活動,參加酒甕彩繪比賽,先用粉筆在甕上構圖,再利用油漆上色,我們學年榮獲宜蘭酒廠秋節酒甕彩繪競賽中年級組第一、二、三名。此外也利用時間參觀酒廠的文物及展示,上活動舞台回答與酒相關的問答活動。單元二是「林場探索」,帶學生參觀羅東林場,並進行認識水鳥與水生植物課程,然後彩繪水鳥與棲息地,並進行分享活動,漫談水鳥生態。單元三是「宜蘭餅DIY」,帶學生參觀宜蘭餅發明館,實際動手宜蘭餅DIY,也品嚐宜蘭美食,最後將參觀經驗化為作文於同學分享。
回饋與分享方面,彩繪酒甕單元設計恰好與「宜蘭酒廠中秋節酒罋彩繪競賽」結合, 讓學生能展現創意,符合課程,藉由親子共同「彩繪酒罋」活動,增進親子互動,並創造 佳績,滿足學生成就感,更為南屏國小增光,培養愛校情操。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當天中午颱風來襲,未能將頒獎實況拍攝下來,呈現出來,可讓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林場探索單元池畔風光—觀察及了解水鳥生態、水生家族—透過觀察及團體活動了解水生植物,內容豐富,符合課程。「彩繪水鳥」,可讓學生更進一步認識水鳥的特徵與習性;水生家族藉由影片教學及觸說摸水生植物,可以培養愛護大自然生物情操。可惜的是,時間不夠充裕,每個班級只能從水鳥生態及水生植物中擇一學習。宜蘭餅DIY單元是一個極富教育意義的教學活動,寓教於樂,特別感謝晉嘉老師支援,讓活動圓滿成功,商家服務周到,場館乾淨,但製作宜蘭餅費用稍嫌昂貴,是需要考慮的一環。以上是四年級分享,謝謝大家!
【五年級】郭庭清老師
五年級特色課程主要是放在社會服務方面,我們以參觀鄰近學校的宜蘭社福館作為課程的中心,事先以社福館網頁作介紹,讓學生對社福館有初步的認識。接著設計學習單導引學生參觀的重點與學習的目標,全五年級分成兩梯次,以步行宜蘭河堤方式抵達社福館,館方也安排於會議室做簡報並安排十位志工全程導覽,然後分批至各個單位進行參觀介紹,最後完成學習單作結。
回饋部分,社福館的福利資源豐富,學生對於社福館提供的閱讀、資訊、康樂資源非常感興趣,此外也對老公公婆婆的日間照護、輔具借用等有深入的感受,並可以結合國語文第十二課創世基金會訪問記教學,讓學生對社會福利有更近一層的認識,是一個很不錯參觀資源。以上分享,謝謝!
【六年級】吳素芬老師
本學期特色課程是屏水相逢皆文章,適逢學校60週年校慶,搭配學校活動,規劃這學期課程內容為「典藏南屏的記憶」,引導學童回想從入校至今校園及班上曾經發生了哪些有趣或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加深對南屏的情感。然後寫成一篇篇南屏點滴回憶錄,並放在屏水相逢BLOG展示,可以進行彼此觀摩學習與分享。活動二是「校園一隅」,也結合藝術與人文課程,配合校慶活動,美勞教師指導繪畫技巧,讓學生畫下他最喜愛的校園角落,很多學生將南屏的魚池角落以繪畫方式,記錄在畫紙上,在南屏這個平常嬉戲的地方,留下美麗的身影。最後將圖畫也一併放置BLOG上,供學生瀏覽。
教學回饋部分,學生寫作與繪畫的過程中,彷彿品茗時的回甘,霎時五年半來的點滴湧上心頭,酸甜苦辣,回味無窮。而南屏的角落因學生五顏六色的彩繪,繽紛而奪目,而且利用部落格成果分享,激勵學生成就感,很有見賢思齊求進步之效,學生很喜歡這次的課程活動,並表示對學校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可成果付印,讓學生每人一本珍藏。以上是六年級這學期特色課程,謝謝大家。
【小結】感謝各年級老師的付出與回饋,社區特色照片我們可以逐步建置,充實教師在教學上的資源,此外老師精心規劃的單元,都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再次感謝各位老師的辛勞,謝謝!
提案二:討論99學年度第二學期定期評量日期。
【說明】
下學期上課日數共計94天,而依據宜蘭縣政府所屬各級學校99學年度學生學年假期暨行事曆標示:6/13畢業考察起始日、畢業典禮國小6/20起辦理、6/23期末定期考察起始日。所以規劃的草案以4/19-4/20期中定期評量日期、6/13畢業考察、6/20畢業典禮國小、6/23-6/24為期末定期評量,請各位委員討論。
【議決】
因5月7日為60週年校慶,加上六年級下學期課程因畢業的關係,期中評量與畢業考日期相距太近,在教學與學生學習上較為侷促,建議將期中定期評量提前一週,可以增加畢業考與期末評量的教學空間。
經與會委員全數同意,決議99學年度第二學期行事如下:
4月12日、4月13日期中定期評量
6月13日畢業考
6月20日畢業典禮
6月23日、6月24日期末定期評量
(二) 臨時動議:
1、縣府已經規劃建置完整的資訊課程,並在Moodle教學平台上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加上學校原先規劃的資訊課程有些已經過時,建議是否以縣府的資訊課程為主,作為學校資訊課程新的規劃。
【決議】請各學年、各領域教師先行上網了解縣府資訊課程內容與方式,充分討論後,於第二次課發會議時進行討論決議。
2、思源機堡經過思源社區整理後,形成一個頗具社區特色的資源,加上相關教學資源豐富,建議納入學校特色課程。
【決議】請各年級參考相關課程與資源,討論將其那入哪一年級特色課程,再設計相關課程教學內容,成為學校特色課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