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宜蘭市南屏國民小學100學年度第二次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紀錄
一、 時間:100年12月28日13:30
二、 地點:校史室
三、主席:陳正華校長
一、 會議記錄
(一) 主席致詞:
各位委員午安,很高興家長代表譚家豐委員一起參與今天的會議,也感謝感謝各位委員在百忙中撥冗與會,今天召開課發會主要有兩的議題,一是100學年度第一學期特色課程分享,另一是討論下學期定期評量日期,各位委員對會議流程如果無異議,我們接下來請學年代表分享本學期特色課程的實施。
(二)提案討論:
提案一:100學年度第一學期各年級特色課程實施分享與討論。
【一年級】楊慧華老師
本學期主題是「初識南屏新鮮人」,我們規劃了「校園走透透」及「小小探險家」兩個大單元。「校園走透透」由四個活動組成,(活動一)第一次親密接觸,主要能認識校名、班別及級任老師,能知道自己教室的位置;(活動二)參觀校園,能欣賞南屏校園之美,進行「校園探險」活動,並找出指定的關卡;(活動三)校景拼圖,能分組完成校景拼圖,欣賞校園美景;(活動四)鏤空之美,能欣賞南屏建築之美;(活動五)剪紙,以剪紙藝術呼應校園中隨處可見的鏤空圖案。學習成果方面,主要搭配新生入學系列活動,將活動成果製作成一本新生日記,認識校園及師長,並完成認識師長學習單。欣賞校園美景之餘,完成拼圖及製作美麗剪紙。「小小探險家」我們進行三個活動,(活動一)認識校園植物並拓印,帶領學生認識校園中的植物,並將樹幹和樹葉拓印下來,剪貼成一棵美麗的大樹;(活動二)和大樹做朋友,大家一起到大樹下玩遊戲,親近校園植物;(活動三)校園尋寶,學生實地到校園中尋寶,並完成校園尋寶學習單。這些活動,帶領學生對校園樹幹、樹葉作拓印,然後和大樹做朋友、進行校園尋寶活動,最後將拓印作品剪貼成一棵美麗的大樹,然後畫上大樹的好朋友,完成一幅校園大樹圖畫,寫上對大樹說的話。
教學回饋方面,針對此單元設計的新生日記,內容豐富、活潑,符合課程,其中包括「新鮮人檔案」、「清潔小天使」、「認識校園」、「校園探險」、「認識師長」等學習單,讓學生能在遊戲及實作當中,很快的熟悉校園中的人、事、物。感謝教務處事先拍攝校景特色照片,製作成拼圖,讓學生進一步欣賞校園之美,寓教於樂。新生日記中「認識師長」單元,應增加生輔組長「張晉嘉」老師,並提醒學生遵守校規的重要性。藉由與大樹做朋友,在大樹下玩遊戲,引導學生重視環保,愛護樹木。針對此單元設計的「校園尋寶」學習單,內容生動、有趣,符合課程內容,學生反應熱烈。樹木拓印作品的底紙顏色不宜太過粉色,如粉紅色,否則無法襯托出樹葉與樹幹的顏色。以上是我們一年級的特色課程分享,謝謝!
【二年級】呂季霏老師
二年級這學期主題是「南屏社區好所在」,我們六位老師共同規劃「愛的小窩」、「左鄰右舍」及「厝邊好鬥陣」三個大單元。「愛的小窩」主要是認識自己家的住址與校史。小朋友搭配教師節,寫信給老師,並練習寫下家中住址及信件格式,實地到郵筒投遞郵件,感覺很新奇有趣。接著利用拓印方式,拓印出自己家的門牌,更加熟悉家中住址。單元二是「左鄰右舍」,讓學生發表上學的方式及住家到學校途中經過哪裡及所見所聞,並搭配生活課程教具,街道路線鋪設,探查學校附近的街道。活動三是「厝邊好鬥陣」,我們帶著學生前進商店,結合數學與生活課程,選擇鄰近的家樂福超市,尋找老師指定物品,完成闖關卡,並利用50元規劃購買的商品練習理財與結帳。
省思與回饋部分,拓印家裡的門牌活動,部分家長表示十分支持,但因為新式的門牌為平面、部分家裡門牌過高,以致於不易拓印,建議可用畫圖方式呈現。其次,感謝健成主任為我們說明南屏國小的歷史,小朋友都表現出非常濃厚的學習興趣,也收穫良多。最後,感謝秀芬、晉嘉老師協助「購物高手」活動的帶隊及維持秩序,及震歐、阿伯先生協助維持路上行走安全,讓教學活動可以圓滿順利完成。以上是二年級的分享,感謝各位的聆聽!
【三年級】吳燕芬老師
三年級的主題是「蘭陽博物好景觀」,我們規劃了三個活動:「認識千奇百怪的螃蟹」、「古早味<草仔粿>製作」及「不一樣的教室」。
我們以蘭陽博館家族中的螃蟹博物館作為拜訪主題,認識可食用、最毒與最大等螃蟹特色,接著分組製作草仔粿,讓學生把草仔粿材料搓均勻,灑一點水、加糖,搓成了<粿仔團>,塞入蘿蔔絲內餡,再蒸熟即可,學生從中獲得很大的成就感,並完成製作學習單。不一樣教室,我們走訪生態步道,參觀與品嚐在地食材,並查詢蘭陽旅遊資訊。走步道時,雖然天雨,不過學生都能完成,沿途導覽張老師邊走邊介紹,體驗蘭陽悠閒風情。
回饋部分,此單元設計恰好與國語課本第二單元「台灣好風情」中提到的讓孩子認識家鄉風情結合,讓學生走訪北關休閒農場,認識家鄉特色,符合課程主旨。其次,藉由參觀「螃蟹博物館」,認識螃蟹的種類與生態,讓學生了解生態的維護對生物的重要,進而培養愛護環境的情操。藉由親子共同製作「草仔粿」,增進親子互動及團隊互助,並能讓學生更加了解古早味美食-草仔粿的製作過程,提供學生「從做中學」的經驗,符合教學目標。這是一個結合鄉土教育及自然課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從體驗中學習,認識宜蘭的好山好水及傳統美食,寓教於樂。最後感謝裕祥老師及燕麟、晉嘉老師支援,讓活動圓滿成功。以上是三年級的分享,謝謝!
【四年級】胡春嬌老師
四年級的主題是「縣酒銀行甜蜜藏」,學期主軸概念是結合鄉土實查,發掘生活特色。規劃「來去酒廠」,實地參觀並了解宜蘭河附近的酒廠,領略學習之路如藏酒,並能做自我的心得分享。「彩繪酒瓶」,藉由親子彩繪活動,進而了解宜蘭酒廠和傳統酒器。「紅麴蛋糕DIY」, 藉由紅麴米糕DIY活動,進而了解宜蘭酒廠的美食,設計紅麴蛋糕DIY圖形,分享與感恩。其中,關於瓶子的創作有很多素材可以利用,今年我們改變方式,希望透過不同的方式(三步驟),讓孩子更樂在其中:1.首先,在瓶子內圈用水彩+白膠塗勻後上底色;2.在外圈用水彩+白膠或者指甲油或者麥克筆畫主要圖案;3.再用奇異筆描邊,會有教堂裡彩繪玻璃的效果喔!完成後,學生成果斐然,也更珍惜愛物。
回饋與分享方面,我們到宜蘭酒廠參觀,老師事先前去參觀聆聽解說,設計學習單,讓學生去按照提示去探索,了解酒廠的歷史文化,從而體會在地生活。酒瓶彩繪利用多樣的素材,例如奇異筆、壓克力顏料、軟陶、指甲油等等,彩繪裝飾酒瓶,呈現多元樣貌,學生在創造過程樂在其中。紅麴蛋糕DIY將在地食材紅麴運用在西式糕點上,加上學生創意,達中西合璧效果。紅麴蛋糕作品完成後,學生了解到紅麴在生活中的運用十分廣泛。建議以後參觀酒廠時,一班安排一名解說員,以免班級人數過多擁擠,解說聲音不夠清楚,學生難以專注,教學效果有限。酒瓶彩繪採用軟陶塑材,圖案美觀,深受學生歡迎,學生迫不及待將作品帶回家珍藏。紅麴蛋糕DIY一人做一個6吋蛋糕,全班一起分享感恩,因為四年級在同一時間做蛋糕,到處送人可能造成許多老師的蛋糕太多會有困擾。因此建議以後要求孩子準備容器,將未吃完的蛋糕帶回去與家人分享。以上是四年級分享,謝謝大家!
【五年級】郭杏綺老師
五年級特色課程主題是「感受溫情你我他」,經過學年討論後,規劃教學活動如下:1.演講:邀請「人安基金會」演講生命教育體驗,題目「知福、惜福、再造福」;2. 捐發票:五年級各班蒐集,並捐贈人安基金會。3.體驗當義工,並寫出心得。
人安基金會主要是幫助街友朋友,我們邀請羅東站長賴賜杰站長跟我們分享,主要認識街友的成因與生活概況,利用遊戲進行體驗活動,學會利用社會求助系統,並能感受自己的幸福,與珍惜自己所擁有一切。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更能體會知福、惜福、更能造福的真諦,提供一己之力,捐贈發票,救救老殘窮。除此之外,進行小小義工體驗,體驗義工學習貢獻社會,進行愛校愛社區服務,並將心得寫在愛的小卡上,與他人分享。
回饋部分,感謝教務處協助發文,邀請站長來校演講,讓學生有豐富的收穫。也讓學生體會施比受更有福。以上分享,謝謝!
【六年級】黨希文老師
本學期特色課程是屏水相逢皆文章,採用主題教學方式,以「南屏給我報報之小記者誕生囉~」進行教學活動。活動架構規劃為4步驟,依序為1.主題中心–資料蒐集檢索、2.擬定採訪對象、3.根據對象訂定不同題目、4.試寫採訪稿。資料蒐集檢索部分,由學生討論要採訪之主題,最後以性騷擾為主題,訂定報導範圍為性騷擾定義、法律責任、性騷擾防治及案例報導四個面向。擬定採訪對象為男同學女同學、男教師女教師、男家長女家長,再根據對象的不同,小記者群開會訂出不同的採訪題目。學習成果部分,學生依採訪、撰稿、攝影、後製等分工合作,拍攝採訪影片,之後再將採訪內容寫成書面報導,學生收穫豐富。
教學回饋部分,讓學生看完採訪影片後,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回饋,提出訪問時不該一直看著採訪問題稿,大家的表情可以再自然一點,而且攝影師功力有待加強。在書面報導方面,老師認為採訪稿件的書寫稍嫌生澀,內容上可以再延展。以上是六年級這學期特色課程,謝謝大家。
【結論與建議】(家長委員)感謝各年級老師的付出與回饋,其中在六年級特色課程採訪報導部分,如果能增加男記者採訪,可以提供更多的面向,過程可能會更添趣味,以上一點建議,謝謝!
提案二:確定100學年度下學期學期定期評量日期。
【說明】100學年度下學期上課日數約100天,依縣府規定期末評量起始日為6月25日,故擬定期末考為6月25日(一)、6月26日(二),期中考與期末考錯開,擬定於4月18日(三)、4月19日(四)兩日。
【決議】期末評量起始為星期一,可能較不合適,但因考量如再延後,對於期末成績計算及期末諸多事宜造成窘迫,經出席委員討論後,決定同意依說明所擬之日期,另六年級畢業考訂於6月13日及6月14日。
(三)臨時動議: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