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學年度第二次課發會議紀錄

宜蘭縣宜蘭市南屏國民小學九十八學年度

第二次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紀錄

一、 時間:99年1月13日13:30

二、 地點:校史室

三、 主席:陳正華校長

四、 出席人員:如簽報表

五、 會議記錄[@more@]

(一) 主席致詞:

各位委員午安,今天召開98學年度第二次課發會議,校長因有會議參加,由本人代為主持會議,首先感謝各位老師這學期不論是領域教學或是特色課程,辛苦的耕耘與付出,其次感謝本學年家長會代表林世青委員百忙中撥冗與會,感謝各位委員及老師。接下來我們進行各年級本學期特色課程的分享。(教務主任趙健成)

(二)提案討論:

提案一:98學年度第一學期各年級特色課程實施分享。

【一年級】本學期主題是「初識南屏新鮮人」,我們規劃了「校園走透透」及「小小探險家」兩個大單元,讓初入南屏的一年級小朋友,認識南屏這個大家園。

「校園走透透」我們分成五個活動,活動一是「第一次親密接觸」,我們教學群設計了新生日記,讓小朋友藉由記憶大考驗–認識學校的師長。活動二是「參觀校園」,各班老師帶領學生一一走過校園各個角落,認識各處室及學生常接觸的地點。活動三是「校景拼圖」,在學生參觀完校園後,製作拼圖,讓各組學生至黑板上進行校園每景拼圖,完成後可以供全班學生共同欣賞。活動四「鏤空之美」,南屏校園建築很多處常見鏤空美景,帶領學生領略校園鏤空走廊造景後,最後進行活動五「剪紙」,讓學生利用剪紙勞作,裝飾教室窗戶,以剪紙藝術呼應校園中隨處可見的鏤空圖案。

「小小探險家」我們進行三個活動,活動一「認識校園植物並拓印」,帶領學生認識校園中的植物,先拓印樹幹,接著拓印樹葉,最後將拓印作品剪貼成一棵美麗的大樹,然後畫上大樹的好朋友,完成一幅校園大樹圖畫。活動二是「和大樹作朋友」,大家一起到大樹下玩遊戲,如木頭人。活動三「校園尋寶」,讓學生實地到校園中尋寶,並完成校園尋寶學習單。這個活動分五關,第一關是英語老師MISS賴的家,第三關找出一年級最高的一位老師,記下老師當天的衣服特徵,第五關校園尋寶,找到主任老師辦公的地方,藉由此三關加深學生對師長的印象。第二關去尋找一個好玩又有趣的地方—遊樂器材區,第四關尋找校園內一棵有樹洞的大樹,藉由此兩關考驗學生對校園的熟悉度,不過因校園操場整建,無法進入,那棵大榕樹改由老師展示圖片。

這學期實施後的教學回饋,針對此單元設計的新生日記,內容豐富、活潑,符合課程,其中包括「新鮮人檔案」、「清潔小天使」、「認識校園」、「校園探險」、「認識師長」等學習單,讓學生能在遊戲及實作當中,很快的熟悉校園中的人、事、物。老師事先拍攝校景特色照片,製作成拼圖,讓學生進一步欣賞校園之美,寓教於樂。欣賞校園鏤空之美,並設計剪紙圖案,讓學生發揮想像力,培養藝術人文內涵。進行樹木拓印時,拓印樹幹用「蠟筆」,拓印樹葉則用「彩虹筆」為佳,否則樹葉的紋路不容易拓印出來。藉由與大樹做朋友,在大樹下玩遊戲,引導學生重視環保,愛護樹木。針對此單元設計的「校園尋寶」學習單,內容生動、有趣,符合課程內容,學生反應熱烈。以上是一年級的分享,感謝活動進行時各處室的協助,謝謝!(林慧娟老師)

【二年級】本學期主題是「南屏社區好所在」,規劃「愛的小窩」、「左鄰右舍」及「厝邊好鬥陣」三個大單元,擴大愛的小窩範圍,藉著穿越社區的宜蘭河,認識學校附近的環境與周邊店家。

「愛的小窩」我們進行兩個活動,活動一「我的家」,設計學習單,讓學生說出自己家裡的住址,認識宜蘭市里別行政區的規劃,指出自己的社區位置或所屬里別位置,並統計班上同學住家的里別,寫出學區內三個里別的特色,學生會主動尋求支援與利用注音填寫學習單,有的寫300年雀榕、開漳聖王廟,有的寫竹筍節、機堡等,每個學生表現與住家學校路途規劃各有不同特色。另外,也請教務主任協助申請宜蘭市行政圖,針對住家的里別塗色,瞭解所在位置。活動二「穿越時空認識您」則是介紹學校歷史,讓學生了解南屏的創校歷程與校名的由來,當學生在瞭解李南屏先生的英勇事蹟,都深受感動。此外,逐字逐句認識南屏校歌歌詞,討論校歌涵義讓學生更瞭解學校對學生的期望。最後,利用學習單繪製校徽,培養愛校情感;發掘另一個家—學校的特點與最吸引之處,並針對明年學校60週年校慶,寫下一句對南屏60歲生日祝福的話。

「左鄰右舍」的活動一是「你看到什麼~~」,讓學生發表上學的方式,分享上學途中的所見所聞與從住家到學校途中經過哪些街道,介紹住家週邊的商店或大型建築物,最後結合生活課程的磁鐵單元設計上學路線圖,展示上學的路線與交通工具等。活動二是穿越建軍負郭兩個里的南屏好鄰居—宜蘭河,規劃踏青與淨堤活動,感謝學務處的協助,我們先在學校活動中心進行60圖案的走位,抵達宜蘭河畔草地時,學生即可排出60的圖案,預先慶祝學校的60週年校慶,學生看見照片時都很欣喜。學生在乾淨的河堤上踏青遊戲,都覺得很開心,活動節素後各班再以口頭或日記等方式分享彼此心得。

「厝邊好鬥陣」原訂規劃家樂福購物行程,因為氣候因素,延至最後一週實施,活動中老師先行探勘,規劃學生任務,並事先進行行前教育,注意購物禮節,不大聲喧嘩及如何尋求服務與協助。

省思與回饋部分,「愛的小窩」課程的優點能使學生更清楚的說出並寫出自己住家的住址,透過宜蘭市里別行政圖指出自己的社區所在及範圍大小,促進與家人的互動~討論社區特色,更進一步認識學校的由來、建築特色、對校歌不陌生、說出對學校裡人事物的感謝與祝福……。但因為非全部學生都是學區內,對於非學區內的學生,需另行設計,雖能做簡單分享,但因涵蓋範圍廣,無法深入討論及面面俱到。另外,學生在繪製校徽時,發現校服有不同的版本,最後以學校首頁的校徽為主。「左鄰右舍」課程,我們結合生活課程的磁鐵單元設計上學路線圖,也利用河堤的大草皮為南屏60週年校慶暖身,淨堤的活動孩子們都很期待,藉此也激發了孩子們為社區服務的情懷。另本活動之前已有五年級的淨堤活動,河堤、草皮上的垃圾不多,只有剛剪過未清理的乾草及樹枝,孩子們似乎撿得不是很過癮。透過特色課程的實施,我們除了帶領學童認識住家的住址及住家附近的街道名稱,指出住家之里別位置及所屬之社區特色,更穿越時空~進一步認識學校歷史、南屏的由來,藉由唱校歌中了解師長們的期許,激發其愛校情懷,利用「宜蘭河淨堤活動」,讓學童走入社區做服務,學習愛鄉土的情懷。在此,再次感謝各處室的協助及各位的聆聽!(羅秀枝老師)

【三年級】本學期主題是「蘭陽博物好景觀」,規劃「認識校園昆蟲」、「賞鳥手記」及「不一樣的教室」三大單元。藉由此課程讓孩子認識校園及家鄉的生態景觀,並體察校園即是一所豐富的自然博物館,進而懂得更加珍惜大自然的生態。

「認識校園昆蟲」單元,我們請荒野協會賴建忠老師協助帶領學生先進行靜態介紹校園常見昆蟲、觀察住家及社區附近的昆蟲蹤跡,實地探查校園昆蟲生態,尋找校園昆蟲與進行拓印活動。學生認識了昆蟲的一生,試吃植物的花蜜,還驚訝發現昆蟲處處有藏身之所,不論男生女生,都能主動接觸昆蟲,顯得興趣盎然。以問答方式,整合學生學習,並以獨角仙幼蟲做為獎品,學生都很高興。最後利用校園植物如菩提葉、蕨類、姑婆芋等植物,拓印拼圖遊戲,作成昆蟲圖案,製作成環保袋與手製T恤。評量部分鼓勵學生推廣應用,到圖書館尋找、閱讀昆蟲相關書籍,應用昆蟲圖鑑協助辨識昆蟲。書寫或設計昆蟲學習單,與同學分享心得。

「賞鳥手記」單元先讓學生認識常見的鳥類,如城市三俠:麻雀、綠繡眼、白頭翁等,與宜蘭常見的候鳥黑面琵鷺、花嘴鴨、琵嘴鴨、魚鷹、燕鷗、高蹺等。讓學生認識常見鳥類的特徵、食性、與棲息地與思考鳥類與生態指標的關係。接著全年級分成兩梯次,邀請野鳥學會吳俊德先生講授鳥類生態與賞鳥須知,讓學瞭解鳥類生存的危機等,場中吳先生還攜帶高倍數賞鳥望遠鏡與攜帶式望遠鏡供小朋友實際查看。課後,師生分享與討論,完成學習單,我們也利用拼圖程式,製作電腦昆蟲、鳥類拼圖遊戲,讓學生利用數位方式做紀錄與完成拼圖。

「不一樣教室」單元,我們拓展學習視野,討論社區有哪些機構、哪些活動可以拓展學習視野與領域,分組蒐集資料,製作海報,推展推薦的參觀場所或活動。最後進行評選,選出班級參觀活動的場所或活動。

回饋部分,此課程的優點優點,結合社會團體,如荒野協會、野鳥學會,增廣學生見聞。結合國語、自然、美勞、電腦等不同領域課程,使學生 多元化及創意學習。靜態昆蟲鳥類生態解說,結合動態戶外實地觀察、動手拓印,使學生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而荒野協會也慷慨提供獎品“墊板”“獨角仙”深受學生喜愛。省思部分,因學校操場施工中,教學活動範圍縮小,教材減少,而配合昆蟲繁殖季節進行活動較理想。此次教材部分為荒野協會先行準備,若時間允許,可指導學生自行撿取拓印教材。另外,可利用假日延伸課程至校外實察,如到:跑馬古道、仁山苗圃……。最後學校可以規劃長期與荒野協會、野鳥學會等團體合作教學,他們都很樂意提供相當豐富的教學資源。三年級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陳淑瑤老師)

【四年級】本學期主題是「縣酒銀行甜蜜藏」,規劃「來去酒廠」、「彩繪酒甕」及「紅麴米糕DIY」三大單元。認識在地生活,走出學校,拜訪與認識宜蘭酒廠。

「來去酒廠」單元,感謝教務事先幫我們發文與聯繫參訪事宜,學生在導覽先生帶領下,參觀酒廠文物與發展史,也參觀紅麴文化館,認識製酒過程,並利用學習單引導學生學習,找出答案與進行問答遊戲,酒廠也提供冰棒當為獎勵,學生回答踴躍。回到學校,利用甘蔗汁、酵母菌或牛奶加比菲多製作優酪乳等活動等,讓學生實際觀察發酵過程。

「酒甕彩繪」因為今年無鄉土實察經費補助,且酒廠也無剩餘的酒甕可以供彩繪,此單元改採以玻璃瓶作為變通方式,讓學生先設計好彩繪圖案,再利用顏料將玻璃瓶進行「舊瓶新裝」活動,學生的繪製的成果斐然。

「紅麴米糕DIY」單元,讓學生先分組討論分工合作的內容,並事先繪製造型設計圖,搭配學校廚房,感謝總務處事務組長的協助,請廚房先幫我們拌好米糕,至活動中心二樓進行大團體紅麴米糕塑形活動,並請教務處老師擔任評審,選出最佳創意獎,其實各組作品都相當優秀,難分軒輊。

省思與回饋方面,在彩繪酒瓶部分,應以點畫來教學,不可大面積塗色。玻璃瓶較光滑,對四年級學童而言,上色時會滑動,困難度頗大,故建議採用其他替代素材去彩繪。在紅麴米糕DIY部分,小朋友創意十足,作品令人驚艷,令評審也難為,整個學習過程相當有趣且富教育意義。米糕口味稍硬,午餐需要再設計,希望未來廚房繼續配合特色課程進行,讓校內各項資源能充分結合。感謝教務處行政人員協助配合,使四年級教師得以順利進行特色課程。感謝總務處協調學校廚房來供應紅麴米糕,廚房阿姨熱心蒸煮,這一次米糕有點硬,事後總務處又在蒸煮一次,讓學生品嚐美味的紅麴米糕,謝謝。在參觀宜蘭酒廠部分,此次導覽人員因事,所以不是很完備,建議未來先函請酒廠人員到校講座,之後再實地參觀宜蘭酒廠。同時以發酵實驗來引起學生學習動機,配合學習單,來學生參觀時能主動去探索學習。相關體驗素材應及早備妥(如酒甕),以免屆時無法進行教學。以上是本學期實施後的分享,謝謝大家!(王慧玲老師)

【五年級】本學期主題是「感受溫情你我他」,規劃「人間處處有溫情」和「小小義工體驗活動」二大單元。

「人間處處有溫情」原先是預定社福單位探訪,但因為考慮H1N1流感盛行,怕疫情擴散,所以改由邀請社福單位至校介紹社工服務,讓學生認識社福機構。經學年討論後,決定邀請伊甸基金會。感謝教務處協助聯繫伊甸基金會,邀請來校演講,還有輔導處提供的愛心關懷貼紙,讓學生有豐富的收穫。學生並事先收集發票,期待貢獻南屏小小的心意,給予社福無限希望,致贈伊甸基金會,由當日講師吳專員代收。

「小小義工體驗活動」目的是讓學生親自體驗義工的生活,做一個貢獻社會的開端。課程準備時,依據學年會議,擬出兩個義工體驗的計劃:1.宜蘭河淨灘活動、2.文化中心四周掃街活動,經過會議及調查結果,八個班級選擇宜蘭河淨灘活動。不過原訂出發日期,天氣一直不佳,學生甚至製作晴天娃娃,祈求好天氣可以進行,不過仍是天公不作美。最後延期舉行,淨灘當日,感謝學務處衛生組長提供垃圾袋,由健成主任、大勇老師及實習教師協助交通指揮,抵達宜蘭河畔,進行讓河畔更美麗活動,範圍直至慶和橋,並登上慶和橋搭設的景觀鐵橋。因宜蘭河畔頗為乾淨,垃圾不多,但學生仍興致高昂,活動結束後,填寫心得感言,學生也體驗作為義工的樂趣。

省思與回饋部分,學生一方面瞭解社福機構的工作,一方面為社會進一己之力捐贈發票,對於人間溫情更能體會。而在義工體驗活動中,也多感受做為義工為社會服務的樂趣,不過因為宜蘭河堤頗為乾淨,建議下次可以再擴大範圍,至宜蘭橋附近,應該會有需要維護清潔的地方。以上,謝謝各位聆聽!(孫華佑老師)

【六年級】本學期主題是「屏水相逢皆文章」,主要進行「南屏,給我報報」活動。

「南屏,給我報報」中,我們首先討論分工,進行「南屏小記者」活動,每班一個主題,共分有「環境守護者」專訪維護校園整潔的朱家正老師、「劍」專訪長期在南屏教授學生太極劍的長拳社老師、「小護士」專訪健康中心協助的小義工、「籃球教練」專訪辛勤教導籃球技巧的老師、「無私的愛心媽媽」專訪校園中為我們服務的義工媽媽、「小市長小署長」專訪學生票選出來的的自治小市長與環保小署長、「吾愛吾師」專訪最受學生喜愛的老師、「學習加強站」專訪輔導學習成就低落學生的學習資源中心、「音樂般家長學長」專訪音樂般的家長與畢業學長,分享學習音樂的歷程感言。採訪過程中,學生專業的態度與器材,而受訪的對象都很樂意受訪,並拍照參觀,最後做成報告上台分享,學生從採訪的過程中,收穫良多。活動二是「成果分享」,先由各班挑選優良作品,然後打字排版,彙整採訪稿,最後張貼至網路部落格供大家閱讀欣賞,內容相當豐富有趣,也從中瞭解校園各個角落的大小事,除了加深對南屏的認識外,也增進了對南屏的情感。

回饋與省思部分,從此次課程中發現課程活潑,自主性高,易引起學生興趣。透過訪問訓練學生的應對及表達能力。多元的學習方式能刺激學生主動思考並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報告及部落格能更提高學生學習意願。以上是六年級特色課程實施分享,謝謝!(鄭豐順老師)

【小結】一年級結合藝術與人文領域及自然領域課程,提供了一年學生豐富的課程內容;二年級將特色課程融入生活領域,並對校徽、校史進行課程設計;三年級則融入各領域課程,提供多樣的學習;四年級宜蘭酒廠課程多元且有趣,但因酒廠配合度不若前幾年,所以在實施時的配合問題還可以再討論;五年級提供了學生感受、感恩與付出課程,讓學生體驗了施比受快樂;六年級學生自主採訪課程,增進了學生主動與積極的學習態度,感謝各年級老師的規劃與辛勞,謝謝各位老師。(趙健成主任)

提案二:特色課程實施的建議。

【說明】學校特色課程經過修改與一年多來的實施,在課程規劃上有何建議之處,可以提出討論。

【議決】二年級在規劃課程時,有結合領域課程實施,但若有時因教課書版本不同,會有上下學期時間點的不同,不知日後規劃特色課程時,是要考慮配合領域課程編寫特色課程,還是選教課書時選同一學期的版本?(二年級)

決議可以修改特色課程內容方式實施。

提案三:討論98學年度第二學期定期評量日期。

【說明】本學年因為春節假期彈性放假補課,所以上學期為21週,下學期僅為19週。教務處擬定的草案,配合教育局的規定,98學年度第二學期定期評量日期初步訂於第10週99.4.27(二)99.4.28(三)與第18週99.6.24(四)99.6.25(五),請各位委員討論。

【議決】因下學期僅為19週,第一次定期評量日期改為第9週99.4.20(二)、99.4.21(三),第二次定期評量的日期不變。

(三)臨時動議: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