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研究研習_談教師探究

講師:台北教育大學 吳麗君教授[@more@]

壹、從表現談起~如何文獻探討:進一步的分析與探究(小學生畢業小論文)
一、老師為何作研究
(一)為了學生:P103教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學生小型研究。國內的聯絡簿,學生作業屬短程作業,缺少長期作業分析(方案式)。
(二)專業成長、滿足好奇、政策需要、學位論文。

貳、教師探究的類型:文化探究、民族誌研究、敘事探究、個案研究。

参、從看見談起~如何找到好問題(Field work V.S. Mind work)
         敏銳度、跨界洞視~暑假花路米、英國教學、大陸朗讀教學
         從各種不同的教學現場,找出優點與特色,反視自己的教學,咀嚼後吸取自己需要的養分,灌溉自己教學的花園,不需全盤接受。(慢的教育)認清自己的教學價值點,標準的界定,才有教學的方向。

肆、敘事,不斷敘述、不斷的改寫,人本身的素質在影響學生,不同生命的狀態,問題就會不同,重要在於心法,而非策略,回頭問自己,這是我的教學嗎?我的教學型態是如何形成的,與自己的對話,才是研究的價值所在。

宜蘭縣行動研究相關資料

Folder
教學行動研究論文 (2)

Folder
教育專業經驗報告 (3)

Folder
評語 (1)

Folder
980501行動研究研習資料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