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會議是根本,
公民力量眾議尊,
權能區分做後盾,
長治久安來遵循。
http://zh.wikipedia.org/……/%E4%B8%89%E6%B0%91%E4……
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宜蘭部落格教育平台 網站》
~~理性論政~~
新三民主義~~民主、民生、民權~~
三五好友論時勢,
民主國家逐家的,
主權獨立來拍底,
義不容辭咱同齊。
http://imgs.ntdtv.com/pic/2014/3-28/p4585347a545130501.jpg
~~文創國寶~~
中西合璧有創意,
推廣文化愛支持,
本土藝術重開始,
精彩發揮寶惜伊。
http://www.epochtimes.com/b5/14/4/2/n4121904.htm%E5%BC%B5%E6%AD%A3%E5%82%91%E8%A6%AA%E5%AD%90%E9%9F%B3%E6%A8%82%E6%9C%83-%E8%81%BD%E5%BB%96%E7%93%8A%E6%9E%9D%E5%94%B1%E6%AD%8C%E4%BB%94%E6%88%B2.html?photo=2
【大紀元2014年04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當歌仔戲遇上大提琴,會迸發出什麼火花?大提琴家張正傑將於4月19日晚間19時 30分,於宜蘭演藝廳帶來最特別的親子音樂會,這次要跟全臺灣最厲害的苦旦廖瓊枝阿嬤合作,要教孩子怎麼吊嗓子、唱歌仔戲!此外,還邀請小提琴家林天吉, 及鋼琴家謝婉玲同台演出。本次活動於4月2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國寶級的廖瓊枝阿嬤唱一段拿手的「王寶釧苦守寒窯18年」,加上張正傑的大提琴伴奏,贏得滿 堂彩。
張正傑表示:他感受到宜蘭的家長對孩子很關心、很熱衷。去年我找來黃春明爺爺說故事,今年邀廖瓊枝阿嬤唱歌仔戲,這是很有創意且大膽的嘗試,讓台灣本土結合西方音樂,是獨一無二的,未來也將持續創新。歌仔戲結合大提琴是全界創舉!希望能找回ㄧ些傳統文化。
文化局長林秋芳表示,廖瓊枝已經80多歲了,還能自己開車。風韻猶存,寶刀未老。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對於「蘭陽戲劇館」及蘭陽戲劇團挺到底。
廖瓊枝唱功真的是一流,她說:到宜蘭就好像回娘家,唱歌仔戲給爸媽聽。親子音樂會希望能讓孩子更了解歌仔戲、音樂,享受音樂文化的美好。
張正傑並預告,在7月12日於國家音樂廳,廖老師將與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合作,來一場國際性的音樂盛會。歡迎大家闔家聆聽。
Roger Ong 錯誤示範, 用國(狗)語來唱一首童謠
白浪滔滔我不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tByxAZT1RQ
aghkioll5220:
改詞:白狼之歌
白狼黑道我不怕
掌起香蕉往前划
退回服貿到中國
台灣人民笑哈哈
還有香蕉香蕉太陽餅
還有水母水母馬卡茸
還有我是我是台灣人
(還有英久英久下台吧)*1次
(還有白狼白狼滾回吧)*2次
敬請互相尊重、就事論事、理性辯論,毋通人身攻擊、歹喙詈罵。
台語同好 有志一同
請所有台語界好朋友、台語老師加入台語社共同互動
1.發表台語文章
2.訊息分享
3.問題請教
4.三不五時做伙來開講 Facebook “來群聊”功能
5.希望各縣市好朋友!逐家會當同齊做較濟連結,共同邀請您的好友加入!
6.活動推動,發揮閣較大台語界的力量。
7.台語兼差
8.好空鬥相報
逐家共同管理激頭腦來推動!
請各位練習用台文來發表,台語人寫台語文來互相討論台語問題,才是正範[tsiànn-pān]的做法。初學者佇過渡期間,台文寫無路來,暫時先寫華文來發問台語問題,這會用得接受。
若違反台語社社規的貼文,管理義工有權直接刪除。情節嚴重的,會將發文者封鎖出去。敬請包涵。
為著鼓舞逐家來書寫、創作台文,累積台語語料文獻,只要是寫台語文,主題隨意無限。
但是毋通寫【火星文】,可比「哇係呆丸郎」、「婚逃賣卵蛋」這種,應該著改做「我是台灣人」、「薰頭莫亂擲」。
欲寫「全漢」、「全羅」、抑是「漢羅」台文,攏無要緊。
原則上,若欲寫漢字,請用教育部台語推薦用字。若是台文界先進,下工夫研究過,家己有寡較理想的用字,佮教育部有出入,只要有維持台語音義系統性、台語漢字應用一致性,按呢也通使用,予眾人比較評議,適當刺激官方用字進步的速度。
原則上,若欲寫羅馬字,【教羅】佮【台羅】這兩套古今相承相容的系統,攏會用得,佇每一篇發文,請選用其中一種。
以上的規定不止仔 ling,已經有夠額予台文學習者看甲花-kô-kô矣,所以其他實驗性的台語文書寫法,請盡量莫來遮用。
——-
創社管理者:莊文龍
SKYPE:c9889197
電子郵件:
win3798@gmail.com
網址: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19459
相褒歌曲台灣寶,出喙成歌來相褒,
欲揣這款世界無,逐家來學真正好。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