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文的草稿

 1.繞腳如何整齊

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想從您這裡看能不能挖到寶,

"在訓練團體時,小朋友一起繞腳時,要如何讓全部8個小朋友都能夠很整齊地繞腳",

我看過你們的團體,還可以做到四個人繞腳做一道彩虹,

這一定要有一定的穩定度,還有功力才有可能,

但我相信一定有什麼法寶,讓他們能夠很整齊地繞腳,

您可以說一說嗎?

鄭老師回答:
四人繞腳的一道彩虹,難度並不高。
八人的因為距離較遠,有些難度。

我們是以數拍子的方式練習。
從兩人練起(一人沒有鈴、一人有鈴)
接著三人二鈴、四人三鈴……… 練習過程中,
沒有鈴的學生也要跟著動作及數拍子。
最好大家一起大聲數拍子,
每個都能聽到其他人的節拍,
再注意一下間距,這樣繞腳就會整齊一致,
最後再練最旁邊要做高拋回給第一位的選手。

 其實跟一道彩虹的做法一樣,
左右兩邊選手的選擇,
最好就是隊中拍子最穩及實力較好的學生來擔任,
印象中,95全運會北縣是韋良、97年是碩進。
試試看,祝早日成功。

 2.長繩直立鈴的問題
不知道直立鈴長繩有什麼注意事項,因為我也好想讓我的小朋友嚐試看看.
就我所觀察,是左邊拉長繩的小朋友收到對方送來的鈴,可是要包起來扯也是一項重要地方,而扯成直的也需要注意(這是台北縣預賽時失誤之處,所以此處應是重點),但問題是左邊的小朋友送到右邊去時,那力道的掌控應該很重要吧!

其實我很想嚐試這個動作,聽到你們也練成了,就好想問要注意什麼,不過我們還沒有時間練就是了!

鄭老師回答:

 

長繩直立鈴台北縣市兩隊做法稍有差異,

底下是碩進(台北縣)告訴我的一些練習注意事項。

1.        場地需較大空間,繩長稍長比較好甩鈴,另一邊有較長時間精準接鈴再甩回。

2.        以面對裁判席來說,
右邊運鈴者若是能夠定點不旋轉運起直立鈴,就可以直接解開就大甩向左邊。
若無法定點運鈴而是跟著鈴旋轉者,則牽長繩另一邊的人可以將長繩高舉,避免
右邊運鈴者直立運鈴旋轉時纏繞到長繩而失誤。運鈴者待轉回,解鈴立即甩開。

3.        當鈴甩至左邊後,左邊的人利用左手臂將繩掛住,右手抓繩剎住鈴,再甩回右邊。
至於甩鈴力量的拿捏,實在無法文字敘述說明清楚,試作看看,我們也是嘗試多
|
次才成功的。

說是容易,要做到像北縣那樣完美,還是需要時間與練習,目前我們也只是完成動作
而已,尚未編入團體動作中。

大家一起加油。

 


賴其佑的音樂bond 辣妹四重奏scorchio==>https://2blog.ilc.edu.tw/wp-content/uploads/gallery/968/968-321141.mp3 
林平倫的音樂bond 辣妹四重奏allegretto==>http://blog.ilc.edu.tw/blog/blog/968/resource/26432/321140這首要在圖示上面按右鍵另存圖片才能下載
劉宸績的音樂陳美的destiny(4m)==>http://blog.ilc.edu.tw/blog/blog/968/resource/26432/321143#album這首要在圖示上面按右鍵另存圖片才能下載
郭珮如的音樂女子十二樂坊的奇蹟==>https://2blog.ilc.edu.tw/wp-content/uploads/gallery/968/968-321142.mp3

以上有下載音樂的小朋友,要留言,讓我知道你已經下載好了.
下載完了,請在本篇下面回覆,以利老師知道有誰下載.
音樂:
1.給維軒:這是宸緯放上來的,你先聽聽看你喜不喜歡,喜歡的話,老師再幫你剪成約3~4分鐘,不喜歡也要說,這樣老師才能很快知道你心裡的意願,下次練習也許我有空就可以幫你弄,這樣你方便,我也可以事前先做準備,讓幫你的人方便也是一種貼心的方式. 
https://2blog.ilc.edu.tw/wp-content/uploads/gallery/968/968-324419.mp3 

2.給宸緯:這是你要的vanessa-mae 陳美的red-hot,你就學習如何剪音樂吧!我最近上課好容易累,又很忙.總是三更半夜才能休息,所以要幫你剪可能會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做個連結給你,你去下載吧! https://2blog.ilc.edu.tw/wp-content/uploads/gallery/968/968-324418.mp3  

下載後記得要跟老師說謝謝.

給威勳音樂,audiotrack(不知曲名囉!),只要點進去,看到圖示按左鍵就可以另存新檔http://blog.ilc.edu.tw/blog/blog/968/resource/26432/325907

女子 十二樂坊(自由)

馬賽國小的音樂是"賽馬"這還真是好玩…….
以後有空再來試….試….等我有空再說吧!

98年馬賽國小畢典(第90屆)

馬賽國小今年95歲了!
而畢業生已經是90屆了!

=========================================================
在經過一連串的movie maker的try…..try…..try…….之下,
(記得阿仁說很簡單,ending也說很簡單,我今天就開工了!)
思考一下,為什麼我會花整個下午到晚上把孩子們的照片,
一張一張地整理,歸究原由"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機會做了…….(因為會沒有那麼深刻的感動)"
而且這對我具有意義……..
每看過一個畫面,都讓我看著照片想著當時的心情,……
當時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遠大的抱負,
但是看著一張張的照片,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天啊!我們去過這麼多地方啊????"
這些都是孩子們願意跨出一步,我也願意跨出一步,
大家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就這樣,認識了這麼多對我們有意義的人.
也學著把有意義的回憶帶回來.
這些舞台都是我們一起建造的.
希望大家回來看阿容老師時,
還能如數家珍,
也許這份感動需要一點熱情以及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的心情….那就去做了吧!
PS這是我第一個影片,其中包含著影像以及圖片的作品.
也是思念這些日子以來的作品,
我把他當作我們扯鈴隊在98年第一次出征後的作品呈現,

============================================================

翊軒,孟學,宸緯剛好在第90屆畢業,
每年訓練了一批學生,
都要看著他們畢業,
想著他們前程似錦,
但又想著訓練了好久的學生要唸國中了.
每年都這樣,希望以後見面時,熟悉的感覺還是在囉!

他們都上台領運動類的獎項,
為校爭光,並且爭取榮譽,………..聽著司儀怡如老師和毓婷老師的台詞,
我的目光在我那認識的三個小朋友身上,
翊軒正雙手拿著主委遞過來的獎狀,阿孟剛好被擋到.

宸緯還是那個駝背樣站在台上,

這是他們扯鈴比賽的獎項,
但又礙於自己坐在教師席上,距離有點遠,
所以就只有這樣的照片……..

最讓我感到驕傲的是,主任把他們在比賽前的全校性表演的樣子,做為校刊的封底,
讓我這個教練好驕傲喔!

這個動作我們簡稱很可愛的稱呼…….."溜滑梯"………
因為我們原本沒有給他定義名稱,只是民俗體育的名稱好難記,
阿容我也記不起來,
五年級的學生就開始稱這個團體動作叫"溜滑梯"…..
自此之後,
我們都以溜滑梯稱呼此動作,簡單易記………
也屬於馬賽國小曾經的青澀………….

接洽中…….

這件事情還在接洽中……..

前幾天想要幫五年級的小朋友們找尋舞台的機會,
就想到去年的蘇澳冷泉小公主和蘇澳冷泉小王子,
因為以我們扯鈴隊的實力,及才藝是可行的,再加上想多替他們找尋更多的舞台………希望阿容老師做的事情,是值得的.

接洽中…………..未完待續………
希望我做的事情,是讓我覺得值得……..
=========================================================
6/14(日)
透過學生的留言,
我想我必須做一個學習策略的改變,
因為學習是自己的,而舞台的經驗也是自己的,
我能替學生做的是幫他們找機會,
讓他們透過舞台的表演,正視自己的舞台整體效果,
並且把自己最想呈現的技巧透過這一次學習中,
試著將他們融合在一個表演中.

如果自己選擇要透過暑假整合自己的技巧及舞台表現,
那就要對自己所做的選擇負責,
如何賦予自我使命感以及責任感,
那就要看學生自己是不是有那個能耐能夠承擔,

畢竟所有接洽外面事宜都具有不確定性,
老師的角色是想透過一場所謂的表演,
提升孩子們的技巧穩定度.

星期一就讓學生們自己選擇吧!
老師會花暑假時間到學校陪孩子們練習,
也要讓老師覺得這是值得的一件事.
我不希望沒有達成一個共識,
卻造成不對等的付出與學習.
我期望我們是一起成長,一起承擔,一起學習.

bond辣妹四重奏

從超級盃到體健盃,
有好多人用這首,
超級好聽的,
剛聽有點被震到,
但是總是聽過就忘,
真是挺糟的,也沒想特別去問這是哪一首,
感謝坦闊老師的知識分享,
讓我在好幾個月後,
才知道,原來這首是出自bond辣妹四重奏.
他們的音樂真的挺不賴的.
可以參考.

三年級練習3&4

昨天6/5(五)
三年級幾個和我,都聚在歡顏館,
也不知為什麼,有幾次觀顏館都唱空城計,
所以那麼大的館,都是我們5+1個扯鈴隊所有,
我們就只好給他好好的利用了囉!
在觀顏館中儘量的拋,儘量的丟,
不用擔心棒球隊的無情棒球,
不用擔心下雨天的困擾,
不用擔心鈴與線會卡在濃密的樹枝上,
不用擔心烈日的酷曬,
我們只需打開通風窗,找到自己想要的地方,
好好地扯一扯囉!
有機會全館都是我們的,那就得善加利用,
當我們各自練習時,
那麼大的籃球場,大家各自散開,
自己玩自己的,再加上小朋友突如其來的互ㄍㄚ' 聲,
聽起來格外清楚.
也就因為昨天大家玩得挺開心的,
兩節課實在是很快就過了,

所以才有6/6日(六)補星期五的課,
今天直接來玩一團體的圓形移位,
這五位孩子在阿容老師一聲令下,
各就各位,幫他們抓好位置,距離拉好,
口令一喊!練習多次後,
他們~~真的達到我的要求.
才三年級耶!原來三年級的潛力是這麼好,
動作很簡單,當然是歸功於他們之間的默契要好,
還有阿容老師的帶隊功力囉!(不忘自吹自擂啦!)
想到昭明的可愛亮相,還有想到楠梓的強迫抬頭,又想到吳興國小柔和的律動,
我們馬賽也要有那種fu,…….
跟孩子們說明老師的要求,
以三年級的程度,就先別要求穩定度,
要求他們的舞台效果,
養成好習慣,相信穩定度會因為他們年齡的成長,而讓熟成度提高.
雖然還只是小毛頭,
但是當他們接到鈴的剎那,他們的微笑是燦爛的.
好喜歡他們對著接到的鈴傻笑.
因為盡在不言中,
只要他們體會到一顆接到的鈴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啊!
只要他們體驗到一顆包容掉鈴的心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因為接到不易,要珍惜每一次接到鈴的感覺,

練扯鈴的孩子,真的心臟要很強才行.
想想!扯鈴有太多"錦上添花",卻很少有"雪中送炭",
台上的十分鐘,真的得靠台下的十年功夫,才能夠完美的展現在別人面前,
最不希望是台下練習得大汗珠小汗珠,只因掉一顆鈴而跑去撿鈴的樣子,卻換來別人的冷言訕笑,
但在台下練習的心理建設,卻是遠比上台要多得多,
以免讓孩子們的信心喪失.

我依稀記得去年許弘旻(全運會扯鈴個人第二)跑來和小朋友們玩鈴,
當時小朋友們對這個會三鈴的哥哥非常地崇拜,
也對厲害的大哥哥很景仰,
所以看到大哥哥鈴掉了,
那種態度是很謙卑地跑去撿,
小朋友們想要幫他撿,
反而被大哥哥阻止,
因為他講了一句話"自己掉的鈴,我自己撿就好了!"
由於這樣自我管理的一句話,
讓小朋友們更是頻頻點頭.
在一旁觀看的阿容,
也覺得挺有哲理的,
可以感受出自我約束,自我謙卑,
對當時懞懂的我們,聽到這樣的觀念,也甚覺得有道理,
出去外面看多了,也體會到縱使非常厲害的大哥哥,
也是會掉鈴,而且也是自己很謙卑又自然地去撿鈴,
看在眼裡,自然而然也把那種習慣內化成為自己的習慣,
多厲害的高手也是會掉,更何況我們這些小毛頭,
而掉鈴雖然撿鈴時讓外人感覺是失了威風,
但是知道扯鈴的辛苦時,大家互相體諒的心就易油燃而生.

其實,會扯鈴的人比較喜歡和會扯鈴的人一起玩扯鈴,
大家互相了解彼此的扯鈴狀況,
而且容易體會一招半式練成的快感.
因為,不時會聽到"鏘!~鏘!~鏘!~"的聲音.
感動大家在低頭不語時,突然叫出了一聲"我成功了!"
幾位不信邪的伙伴們,湊過去互嗆"真的喔!你再做一次啊!?"或者是"你教我!快點!"
但總是失敗為成功之母啊!……………哈哈哈!
這是那些"雪中送炭"的外人所無法體會的囉!
但阿容老師一定會補上一句"你成功過了,下一次很快就出現了!加油!"
所以果不其然,下一次真的很快就會出現,不是這次,就是下次囉!
大家加油吧!
這次比上次更穩.
成為自己心目中的number 1.

國中生來囉!

好久不見!
前天接到電話,文化國中的維軒打了通電話問我"老師!你有沒有繩子?"
我當然說"有啊!"
也許久未碰面的孩子,不太好意思直接來找我吧!
後來才知,原來他還挺大方的,直接去宸緯家玩了一下下,討教一番(兩個人的認知真的不同,一個說一下下而已,一個說一個小時??這簡直又是一個羅生門…..反正他們小朋友愛搞這種誇飾法…….)
但是自己曾經教過的學生,總是有一份熟悉感.
而昨天他來時,突然眼睛楞了一下,
因為和以前的落差有點大,
變帥了!變高了(阿容老師挺高的,以前他們都矮我一截,現在都高我一截呢!)

不變的是講話的口氣,
還是依然這麼樣的自負,那麼自以為是的笑點(哈!他就這付酷樣!)…….只能說"孩子的個性依然如此!"
也許他不自負,就不像張維軒了呢!
說沒兩句,就是扯鈴人的習慣,
拿著鈴,一直玩一直玩,不然就是一邊扯著鈴,一邊說自己創下多少第一次.
閒話家常一下下,
就開始談他最近要表演的事情,
看在阿容的眼裡,覺得若阿容能夠更早學到如何去擴展視野,
也許今天的維軒扯鈴的手感會更好.
他的動作真的不多,
扯鈴的世界變化真的很大,
阿容這幾屆的學生,很慶幸可以和頂尖的扯鈴高手沾上邊,自然而然,馬賽國小的五六年級動作上也比以往可觀多了.
而維軒的底子打得很好,但就是動作不多,
而動作上,我也僅能以想破頭的幾招傳授與他囉!

今天心血來潮,他又騎著腳踏車來了!
來到我教室門口,
今天的感覺就放開許多,也熟悉多了,待問過我後.
直接腳踏車停好,馬上跑到我的扯鈴櫃,去挖寶,看看我們扯鈴隊在這兩年中,買了什麼東西?
那種曾經的熟識感也湧上來了,
看他很有興趣再玩下去,
我也就捨命陪君子囉!
看他玩一下下,只可惜我的MP3已經沒電,
不然可以用音樂來看他的動作.
他還保持著以往可愛又搞怪的pose.
好吧!就加油吧!
老師多秀了幾招,超級簡單的直立鈴動作.
也許底子打得好的人,
很容易上手,
搞不好,他明天就又出現在我教室前面興高采烈地說"老師!我會了!"

不過,孩子還是孩子,在我心中,人變大了,多聊幾句熟悉感還在呢!

我以為我處理好了!

我真的以為我已經處理完了!
但是真的還沒有處理,
事情還是原封不動,
錯失了處理的黃金時期,對我及對學生間的感情,
彼此的關係糾葛,其實是一種拉鋸.

事情發生在超級盃(4/11),
我一心只想著要帶孩子們出外體驗,增廣孩子們的能見度.
壓根兒都沒有想到,一顆鈴會讓我的心情如此地起伏不安.
沒想到2個月過了,事情還是原封不動,
因為我以為事情已經解決了,
但是在清點社團的衣服,扯鈴及棍子等等,才問了一下"啊!佑佑的鈴處理了沒?"
佑佑靜靜的說::"還沒!"看著佑佑,沒有激動,也沒有情緒不穩,只是淡淡的說:"還沒!"
當下很心疼佑佑的感受.
原本是三顆的,這就是少了一顆白色紹鈴,上面還寫上"佑",
如果有人撿到( in  超級盃 ),又知道阿容正在找他,煩請留言.

因為在超級盃時,A跟佑佑借鈴,回程時把佑佑的三顆鈴請B拿回來,
結果B拿回來,但卻是不見了一顆,
這樣的羅生門,真的很難處理,
在知道鈴不見時,我很震驚,也很生氣,
因為這不在我的出外取經體驗學習中,
而且我當時一直以為超級盃圓滿的落幕了!
但我錯了!

原本的黃金時期錯過了!是我的錯!
但這整件事情一定要有學習,
不能因為草率處理就隨便付了錢了事,
應當大家坐下來談一談,
但我發現事情的原萎知道後,孩子們好像一付旁觀者,
令我更訝異的是,發現孩子們在等著我處理,
但是我這個中間人若處理得不好,讓三方面留著疙瘩也是我不願見到的,
畢竟快要畢業了,孩子留著不愉快並不是扯鈴隊想學習的東西.
真是可恨"區區一顆鈴"居然要破壞我們之間長期累積下來的感情,
說什麼我都是說"never!"

借用<希望工程>(作者:蘇明進~老蘇blog)一書的方式,試著把想法寫下來,(感恩賴皮老師借我這本期侍已久的書)
我要求三位寫下反省單,內容如下:
希望他們從反省中,自我學到負責及反思的態度.

1.寫下前因後果,事情的發生經過.
2.先別怪別人,先反省自己做錯了什麼?
3.告訴我,你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
4.自己該怎麼做,才能彌補這次的傷害?
5.下次該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看到A寫到:"我和佑佑借鈴,卻叫B幫我顧扯鈴,我借的應該由我照顧好,所以我也有錯."
"我借的該由我顧,不該叫B幫我顧,如果我自己顧就不會不見了."

也聽到B的聲音:"當初我不應該隨便答應幫別人保管扯鈴的."
並且省思後說"別人拜託我幫他保管東西時,要先慎重的思考,看能不能保管,如果不行,應該要拒絕."

在這樣猶如羅生門的事件裡,簡直是"不是我的錯"的翻版,大家起先都不認為自己是要承擔後果的那一位,
因為都有理由可以說"不是我的錯."
但是他們的反省中,可以感受到他們自己承認不對的那一塊.
心中的石頭也放下了許多,
要學會負責才有正向的學習態度.
從他們的反省單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願意向別人道歉,
那就表示他們願意彼此放開心胸把事情講開來.
也許處理的過程不是最好,但是看他們彼此都寫到"對佑佑很對不起",
這樣的態度讓我的情緒也跟著平復.

其實整件事從佑佑的反省單中,可以看出佑佑在整件事情的無力感.
因他提到"剛開始,A跟我借扯鈴,我就毫無疑問的把扯鈴拿給他,因為我以為把扯鈴借給他,沒想到我錯了,A居然把我寄放在他那邊的扯鈴轉交給B,還把扯鈴給用不見,而且還不事先跟我通知,還要我去跟他們兩個人說,我先去找A,他說:"B會負責."然後我去找B,B說"我會還你錢."結果直到6月四日他才還."

好吧!如果沒有記取教訓的話,以後想要借鈴,連阿容老師都不借……..
沒有學習到應有的負責任態度,誰敢借啊??????

剛打了三通電話與家長聊一聊這整個事情,
也很感謝家長們的態度.
還有家長提到,"要遇到可以用這樣的錢買到的學習,一輩子也不見得能遇得上幾次,這也算是給他們的一種教訓及學習."
還有家長跟我提"兩個月前,只要老師跟家長講一下,老師就不用這麼辛苦,還打了兩張那麼長的信.這種事很簡單可以處理就好了,老師不用放在心上啦!"
聽到這裡,讓我好欣慰.謝謝三位家長的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