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科學~搭船怕暈,挑軸心座就對了。
「海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怎麼搭上船後,船身還是左搖右晃,晃得我好想吐哦!」
這是許多人曾有過的乘船經驗,至於為什麼會暈船呢?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系教授柯永澤說,這和船舶航行時運動的「自由度」有關。
船舶在海上航行遇風浪時,會有沿著船體三個軸的3個線性運動、3個旋轉運動等6種運動自由度。
扣掉surging(前進)、swaying(側移)與yawing(平擺)3種平面方向的移動,當船在海面上遭遇強大側浪或斜浪時,船體會因為rolling(橫搖)、pitching(縱搖)與heaving(起伏)3種旋轉運動同時作用,造成船體上上下下、起起伏伏。
柯永澤說,人類會感到暈眩不適,主要是因為橫搖、縱搖與起伏3種運動自由度。
愈靠近船頭,運動強度愈大,因此容易暈船的人應盡量避免坐在船頭附近。
這6種運動自由度,都以距離船尾約五分之一的地方為軸心。愈靠近軸心處,船的運動強度愈小,所以容易暈船的民眾,下回搭船時,除了吃暈船藥,也可考慮將座位安排在距船尾四到五分之一處,讓航程更平穩舒適!
單體船遇到大風浪時,較能順著波浪起伏,船身擺動幅度也較小,船上人員相對不易感到暈眩不適。
雙體船因不易隨著波浪起伏,船體和海浪的相對運動較大,晃動幅度較強,船頭甚至容易受波浪衝擊而損壞。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柯永澤說,雙體船的船頭通常會加裝「中央艏」,中央艏平常露在水面上,當船遇風浪產生很大的縱搖,並讓中央艏向下碰到水面時,這個裝置就會產生向上的力量,阻止船頭繼續往下沉,而有「抗縱搖」作用。
柯永澤表示,中央艏屬於被動裝置,須在風浪達一定程度,才會產生作用。如果要更有效降低縱搖產生的不舒服,雙體船也會於船頭加裝能夠由船員主動控制的「T型翼」。
T型翼就如中央艏,可產生很大的升力,平衡掉遇浪時船頭下沉的情況。
穿浪型雙體船的T型翼、中央艏雖能控制縱搖,但對橫搖的改善程度有限。柯永澤說,「高速三體船」因此誕生,這種船舶由一個很大的中央滑行船體,及兩側較小的輔助船體構成,能兼顧速度並減緩橫搖、縱搖的不適,美軍通常拿這種改良船型作為快速運兵艦,台灣已有業者要引進,不過尚待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