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融入教學:原子分子的世界

我們不是為了要『資訊融入教學』才在教學現場中準備筆記型電腦、投影機、PPT檔,

而是要認真去思考

『什麼樣的資訊融入教學?融入在哪一個教學單元?會達成什麼樣的教學效果?』

理化教學中常常穿插著『巨觀與微觀,文字符號與科學語言,模型,數學公式』,

因此資訊融入教學的特徵之一『視覺化』將能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模型中微觀的科學現象。

而這學期,我們安排三個場次討論資訊融入教學

『第一場原子與分子』、『第二場有機化合物』、『第三場氣候變遷』

剛好從最微小的原子與分子談起,進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有機化合物,在延伸到氣候變遷。

 

資訊融入教學:原子與分子.pdf

P1060595

社群增能研習第一場

自然社群1簽到表.pdf

(特別感謝國文領域的惠琴老師、玫璇老師、詩蓉老師,數學領域的仁祐老師、懷萱老師,社會領域的舜清老師)

尤其是,我們討論到資訊融入教學時,影片融入教學的細節,而我以『居禮夫人傳』為例,這幾位女老師給予一兩個提問,大致上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讓學生看了約30分鐘的傳記電影,讓學生知道居禮夫人當時的時代背景。居禮先生認識居禮夫人的經過,也粗略認識居禮夫人研究的主題『放射線元素』,剛好也可以融入『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因為當時的科學界是男生居多,而女生是少之又少。

原本,我對於播放『居禮夫人』在國二的課程上是否恰當?也有所顧慮,很怕學生會感覺到沉悶,但是實際在教學上,既使這是一部黑白電影,但是學生似乎是對於偉人的生平也是很感興趣,尤其是女性科學家。我也會向學生開玩笑說,『居禮先生最大的發現,就是發現居禮夫人』。聰明的學生聽得懂我的意思,居禮夫人在研究上是主角,居禮先生是在儀器方面給予居禮先生很大的幫助。

P1060606

(研習的老師一起觀看居禮夫人傳)

       收集資訊素材,其實現在電子書確實已經有一些是很好用的的資訊融入教學,例如我們講到單原子分子、雙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其實書商已經利用FLASH已經有開發一些電子檔讓教學現場的第一線教師使用了,我們在教學現場的老師,其實不需要特別用心費力去使用軟體程式去做資訊融入教學的電子檔,因為好的資訊融入教學電子檔,其實是需要三方面的人才匯集而成的(教師、程式開發人員、教育研究人員)。

       教學現場的老師,老師們只要多方多次去使用已經開發的程式去試用(pilot),去測試這樣的程式在這個單元上能夠達成怎樣的教學效果,有些老師更有進取心,願意去閱讀一些教學研究的論文,這些研究論文畢竟是研究生或在職的教師經過師資培育機構的教授(三位教授以上)的認可,才能發表,所以效度與可信度其實都沒問題,只要我們教師多去使用電子程式,至少可以有把握的是一定能達成視覺化(visual)的效果,而視覺化已經就能幫助學生建立模型(modeling),因此適當的使用資訊融入教學是好的。

P1060600

(收集資訊融入教學的素材,書商提供的電子檔可以適當使用,不要捨近求遠。)

P1060603

如果老師的英語能力有達到閱讀理解的程度,國外的程式與教學網站也是很多,例如:Molecular workbench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楊旺祥

冬山國中理化老師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