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科學>>>教廷選教宗,氯酸鉀報佳音

一、時事掃瞄:                                                  2013.4.1聯合報報導

每當梵蒂岡西斯汀教堂屋頂的煙囪冒出白煙,就表示新的天主教教宗誕生了。

樞機主教透過煙囪的黑煙和白煙向外界發布訊息,這種傳統持續多年,

曾經嘗試多種可燃材料,但為了確保煙的黑白純度,最終還是回到科學的操作方法。

為了釋疑,教廷日前終於解密,公布製造黑、白煙的材料。

白煙燒的是氯酸鉀、乳糖和松香;黑煙則用過氯酸鉀、硫磺和蒽。

f_448348_1 

數百年來,天主教教廷每選出新教宗,都是透過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煙囪的白煙,傳達給世人。 (歐新社)

從前教廷是用瀝青燒出黑煙,用稻草燒出白煙,

但因天光明暗有別,煙的黑白色「純度」分別不夠明確,

不同角度看起來像是灰色,常常造成誤會。

直到2005年,也就是上屆選出本篤16世教宗的閉門會議時,梵蒂岡才徹底改用上述這套配方,有效管控煙的顏色。

燃燒有三要素,包括可燃物、助燃物和溫度。

在可燃物方面,教廷用選票、氯酸鉀、乳糖和松香燒出白煙,

其中,選票及望彌撒用的松香都是就近可取的可燃物;

氯酸鉀含高比例的氧,是很好的助燃劑,乳糖扮演黏著這些可燃與助燃物的角色。

至於製造黑煙的材料,過氯酸鉀和氯酸鉀差不多,都是煙火常用的助燃材料;

黑煙的關鍵是蒽,它具防腐效果,也被拿來做殺蟲劑,因燃點高達300℃以上,溫度不夠很容易燃燒不完全,不僅燃燒過程易冒黑煙,燒完也會留下碳黑。

由於燃燒蒽汙染環境嚴重,歐盟已打算管制禁燒。

至於教廷燒出的白煙,氯酸鉀燒過殘留微量無機氯化鉀顆粒,其它就是二氧化碳和水等碳氫氧化物。

但黑煙因燃燒硫酸和瀝青(蒽),就含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並不環保。

含碳量高的材料不完全燃燒會冒黑煙,像燃煤的火力電廠,或鍋爐燃燒含碳量極高的重油,煙囪冒黑煙居多。

燒的材料若不含碳成分,主要是火焰;如果燃燒不完全,則冒白煙。

如果要控制產生彩色煙霧,就得燃燒金屬氧化物,製造色彩繽紛的煙火效果時,常用不同配比的重金屬氧化物。例如黃煙用鈉氧化物,白煙常用鎂、鋁氧化物。

環保署生態社區推動方案室組長許仁澤說,金屬冶煉業煙囪排出的煙稱為「金屬燻煙」,不論燒油或煤,結合氣化成煙的重金屬後,就含重金屬毒性,若無完備的防治設備,廢氣、煙霧都對人體危害很大。

凌永健舉例,煙火用的金屬氧化物燃燒後,煙霧裡盡是顆粒狀的粉塵,被稱為「細懸浮微粒」。若粒徑小於10微米(μm),甚至小到2.5微米(μm),相當於頭髮直徑的1/28,就幾乎隱形在空氣之中,被人吸入肺部「只進不出」,被懷疑是導致肺癌的「嫌疑犯」。

二、命題趨勢

三、牛刀小試

四、歷屆考古題

image

楊旺祥

冬山國中理化老師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