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奈米,讓世界大不同

大自然的色彩戲法

孔雀尾部羽毛炫麗常讓許多人驚呼不已。

科學家研究發現,鳥類羽毛、蝴蝶翅膀和烏賊身上鮮豔的色彩,通常不是來自色素,

而是大小僅數百奈米的微小結構。

利用光線的繞射,使這些微小結構從日光中篩選出特定波長的色光,

讓我們看到從藍到綠或從橙到黃,隨著觀看角度而不斷變化,

像彩虹一樣豔麗的色彩。

例如:勞氏六線天堂鳥的雄鳥在求偶儀式中,只需微微顫動一下羽毛,

就可讓胸羽在橙黃色與藍綠色間快速變換,以吸引雌鳥的眼光。

科學家逐步瞭解生物體上這些精細到奈米的結構如何操縱光線,

同時,工程師也模仿這些生物結構設計新的科技材料,

期望能研發出色彩更亮麗的顯示器、新型化學感測器,

甚至將電腦晶片中的電子線路改成光學通道,以便能以極高的速度傳輸資訊。

大藍閃蝶(Morpho didius)炫目的顏色來自翅膀鱗粉上複雜的奈米結構。

在鱗粉朝外的一面,會長出耶誕樹形的幾丁質構造。

『耶誕樹』上的平行樹枝可形成繞射光柵,這些陣列可以反射高達八成的入射藍光。

當大藍閃蝶的翅膀上有水覆蓋時,會改變光的繞射。

因此,繞射係數不同液體會造成不同的反射色彩。

美國奇異公司、紐約大學及英國艾克斯特大學合作開發了模擬閃蝶的人造結構,

藉著接觸不同液體而變成不同的顏色,製作能辨識液體的化學感測器,可用來偵測飲水中的雜質。

image

image

 

https://youtube.com/watch?v=Rs71KbiXh2c%3Fhl%3Den%26hd%3D1

影片中的人物是查理費曼的兒子與孫女

 

https://youtube.com/watch?v=q7ybnyir5fQ%3Fhl%3Den%26hd%3D1

楊旺祥

冬山國中理化老師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