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科學~龜山島螃蟹樂活

關鍵詞:   龜山島、螃蟹、寄居蟹、湧升流

概念:

(1)龜山島附近湧升流,將營養鹽往上衝。

(2)公蟹與母蟹在腹部構造上的差別

(3)美味的帝王蟹不是蟹(步足萎縮退化,比一般螃蟹少了兩隻腳)

秋蟹最肥美,目前正值三點蟹、花蟹、石蟳的產季,

這幾種台灣沿岸常見的螃蟹,幾乎全台各處都可捕撈。

台灣北部海域因地形因素,海底為沙泥地形,適合底棲動物螃蟹的生長。

全台有8成的食用海蟹就是由北海岸萬里一帶的漁船捕獲;

台灣出產600多種螃蟹,龜山島海域就可以找到400多種。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黃之暘表示,

食用螃蟹雖然一年四季都有,但每年中秋節過後一個月,是最適合品嘗的時候。

此時的螃蟹肉質鮮美,蟹黃蟹膏豐富,且產量非常多。

 

常見的三點蟹以背甲上有三個黑點聞名,而花蟹則是因為身上的花紋命名。

黃之暘說,一般人常誤以為蟹黃、蟹膏是螃蟹的卵,

事實上,我們吃的是螃蟹的卵巢、精巢和肝膽等內臟。

要區分公蟹和母蟹,除可看螯足大小,公螃蟹螯足通常較大,也可觀察腹部。

公蟹的腹部呈現狹長三角形,俗稱「尖臍」,

母蟹腹部較圓,俗稱「圓臍」,且母蟹肩負「抱卵」任務。

黃之暘說,母螃蟹身上的卵口感不佳,一般都不吃,

牠腹部上的橘色受精卵,會逐漸變深褐色,再變成黑色,最後孵出許多浮游小螃蟹。

母蟹抱的卵摸起來粗粗硬硬,觸感像菜瓜布,咬起來像保麗龍。

 

對於愛吃蟹黃蟹膏的人,黃之暘提供一個獨門小秘訣,他說,螃蟹腹部沒什麼多餘空間,性器官成熟時,會沿著身體邊緣生長。購買螃蟹時,沿著背甲邊緣透光觀看,裡面陰影愈靠近邊緣的,就表示蟹黃愈豐富。

海大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教授何平合表示,

龜山島海域附近,因為有海底湧升流,

將營養鹽往上沖,

浮游生物、魚蝦貝類非常豐富,螃蟹食物充足,

在20到200公尺的大陸棚,蟹的種類非常多。

 

目前全世界約有5000多種螃蟹,

台灣有600多種,其中龜山島海域就有超過400種螃蟹。

何平合說,陸蟹通常生長在陰涼潮濕的地方,海蟹大多棲息在珊瑚礁、大陸棚附近。

台灣各島沿海的潮間帶、紅樹林沼澤區有為數不少的招潮蟹,

雄性招潮蟹的左右螯足,一邊細小,另一邊相當巨大,是蟹類中的招牌特徵。

他表示,「清白招潮蟹」全身都是白色,也是大家較常會看到的種類;

雄蟹揮舞大螯足的樣子,像揮一把扇子,又被稱為「白扇招潮蟹」。

另一種「隆背瓢蟹」是常見的大型珊瑚礁蟹類,

何平合說,隆背瓢蟹頭胸甲輪廓類似瓢蟲,夜行性為主,螯足相當粗壯,而且左右不等稱。

 

「紅螯螳臂蟹」也是常見蟹類,

何平台表示,這種陸蟹多數棲息在河口到河岸的草叢間,

農田田埂或灌溉水溝也都有他們的足跡。

紅螯螳臂蟹因紅色螯足而得名,何平合曾在桃園拍到一隻非常討喜可愛小蟹,背甲呈現黃色,頸溝處是鮮紅色,

好像塗了口紅的小嘴正在微笑。

螃蟹種類百百種,不過有些常見的「蟹」,並非真正的螃蟹,在生物學上的分類,牠們更接近「寄居蟹」。

最有名的例子包括:北海道美食帝王蟹、保育類動物椰子蟹,都屬於甲殼綱十足目異尾類,

因最後一對步足萎縮退化,比一般的螃蟹少了2隻腳。

 

楊旺祥

冬山國中理化老師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