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200船接力 台灣不斷[氣]~新聞中的科學第345期

教師的發想

本期主題:天然氣,與國中理化教學現場的相關性往往散佈在三大主題上

1.氣體的可壓縮性

2.天然氣的形成與天然氣的分子結構

3.國內購買天然氣主要有八成是用來做發電用途使用。

 

 

 

台灣一年所需的天然氣用量高達1200萬公噸

其中八成提供天然氣發電使用

台灣僅有苗栗地區有少量自產天然氣外  其餘大多數要從海外引進

天然氣是可燃性的碳氫化合物

依蘊藏狀態  可分為構造性天然氣  水溶性天然氣 與煤礦天然氣等三類

 

-160度C保存 使用前加熱

天然氣從礦區開採出來後  為壓縮體積降低運輸成本

會先將天然氣冷凍至攝氏零下162度的超低溫

讓天然氣從氣體轉變為無色無臭的液體

體積會縮小成氣態時的600分之一

 

液化天然氣本身無味道

但考量家庭用戶安全   瓦斯公司供應家庭前會添加易揮發液態化學物質

乙硫醇  讓天然氣具臭味  若發生洩漏事故

添加的臭味可提醒消費者[有狀況了]

 

 

 

 

美國握有新技術 開採頁岩天然氣  降低天然氣發電成本

液體氣化冷排水  石斑魚業活

 

 

楊旺祥

冬山國中理化老師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