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鬧了,費曼先生

第一次段考紙筆測驗占90%,多元評量占10%

而多元評量的主題以『科學家傳記』為主題。

在我們的第一章基本測量延伸閱讀中介紹了奈米科技

而第一個提出對於奈米科技想像的人就是『查理.費曼(Richard P. Feynman:1918~1988)

經過我昨晚準備了約三個小時

最難能可貴的是找到曾經是費曼先生的同事,而在TED

對與費曼生活、做研究的經過做了十八分鐘精闢的演講。

教師的發想:

1.把費曼的科學家人格特質細分成有『觀察能力、解釋能力、預測能力』

2.『別鬧了,費曼先生是著名的科普書籍,

      也是升高中一年級時,往往校方指定學生在暑假閱讀的教材,

      因此藉由此多元評量的機會,國中理化老師來指導學生閱讀與蒐集資料是最能幫助學生的。

 

生平事蹟:

查理.費曼(Richard P. Feynman:1918~1988)

1939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

1942年獲得博士學位。

1943年參加曼哈頓計畫(受命將鈾235從鈾238中分離),進入康乃爾大學任教。

1951年轉入加州理工學院。

1965年與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許溫格(Julian Schwinger)兩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1986年協助調查挑戰者號太空船失事事件。(爆炸的原因是:橡皮環冷凍失去彈性)

人格特質:

在物理學家正務之餘,費曼也曾把時間花在修理收音機、開保險櫃、畫畫、跳舞、表演森巴小鼓、甚至試圖翻譯馬雅古文明的象形文字上。他永遠對周圍的世界感到好奇,是位一切都要積極嘗試的模範人物。

費曼有觀察的特質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當時的文明世界百廢待舉,妻子於年前因肺結核過世,他一度對學術生涯感到徬徨、茫然。這一天他在學校餐廳吃午餐,百般無聊間,見到一位學生正把餐盤旋轉拋到空中玩兒。他注意到:那印有康乃爾校徽的花盤子,除了旋轉之外,在空中還同時略有擺動(wobble);而他還注意到盤子旋轉得比擺動要快。他開始推算轉盤的自由旋轉運動,經由繁複的公式,他發現:在擺動幅度不大的情況下,盤子的旋轉率比擺動率快一倍,有個二比一的關係。永遠不甘心安於「標準答案」的費曼,開始追究更基本的物體質點的運動加速度和動力作用的平衡等,成功推導出這二比一的關係。他興沖沖地把這道理演示給老闆貝特(Hans Bethe,196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貝特不為所動,問他你在幹啥?但這番折騰,卻重燃了他對物理的熱愛。他的靈感自此源源不絕傾瀉而出,諸如相對論效應下的電子軌道、電動力學裡的狄拉克方程,他一件件地重新拾回了「玩」物理的心境與樂趣!他在書中說:「就這樣,費曼圖和那些我日後得到諾貝爾獎的玩意兒,都源自那天一個旋轉的餐盤戲耍!

費曼也解釋能力的特質

解釋重力理論

費曼有預測能力的特質

預測奈米科技能力。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in 1959)底下的空間還大得很。

臺灣有關費曼的出版書籍

1. 別鬧了,費曼先生。

2. 費曼物理學講義。(1961年~1964年為大學生開的物理課)(涵蓋古典物理與量子物理重要的概念)

3. 費曼的六堂EASY物理課

4. 費曼物理學訣竅。

費曼著名的演講

1. 重力理論

2.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3. 挑戰者號太空船失事原因公聽會。以『一杯冰水與Q形橡皮環』當眾證明橡皮墊環不耐低溫。

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1. 看看費曼如何詮釋『測不準原理』。(量子力學第三卷第18章)

 

2012-10-08 06.16.50 
2012-10-08 06.17.32 
2012-10-08 06.18.39 

楊旺祥

冬山國中理化老師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