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放空自己」才能吸收外界顯性和隱性的知識,經過這六週全心投入的研習課程,不管是觀念的重新學習、認識更多的教育研究議題,甚至是透過前輩校長們的實務經驗分享,都讓我們獲益良多。以下是我在課程學習中,印象最深刻、也觸發我最多省思的心得分享。
在陳金木教授的授課中,我了解到一位校長的養成過程必須經歷「校長學」、「學校長」到「長學校」,一位校長千萬不要只有三不(吃不下、睡不著、起不來),要時時維持身心平衡。對於學校的事務要逐步推展,由「蓄勢待發」、「水到渠成」到「順水推舟」,充分發揮出組織的力量再配合各項資源挹注,一定可以達到高水準的效能。陳教授還提到當一位好校長要做到55664321:第一個字5代表學校的事務發生不外乎攸關(人、事、時、地、物);第二個字5代表任何計畫的執行必經的過程(使命、狀況、分析、比較、結論);第三個字6代表校長要透過行動,進行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的行動研究歷程(現況分析、問題探討、解決策略、配套措施、所需資源、預期成效);第四個字6代表校長的校務經營必要符合的因素(有憑有據、依照程序、合於邏輯、找到創意、推理發現、結論建議);第五個字4代表校務績效評估運作原則PDCA(用腦作計畫、用手來執行、用心來評估、用筆來服務);第六個字3代表校務推動要達到的目標(Vision建立有意義的願景;Capacity容納量,進行邊緣氏管理。發現這個學校的可能和潛能。把餅作大,共存、共生、共榮;Mission建立組織成員深度對談的文化);第七個字2代表校長在推動組織文化時要努力加創意,穩固學校行政的根基;第八個字1代表辦學最高指導原則就是要營造出喜悅、快樂的校園,校長就是會笑的長。校長講的話就是笑話。不僅是教師愉快教書、學生也都快樂學習、發展多元智能。
陳教授特別叮囑我們這群即將初任校長們,要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心境,從「手忙腳亂上戰場」、「按部就班心不慌」、「觸類旁通多變化」到「駕輕就熟本菁華」。除此之外,陳教授提醒我們在做校務績效評估策略時要注意的修練有七項:1.混沌現象-富有創意(混沌);2.蝴蝶效應-敏銳觀察(複雜);3.驅散結構-共同演化(結構);4.隨機龐雜-亂中求序(系統),5.奇異吸子-師法自然(動力);6.迴路遞移-活在當下(運轉);7.回饋機制-天人合一(簡單)。最後教授期許我們:「高度」確定我們的視野,「願景」訂定一定要使學校同仁產生感動;校長的網頁、部落格要自己完成,這代表著校長的專業形象;帶領學校走三種方向(做得到、看的到、想的到);校長是三種人的合體(忙碌的人、疲倦的人、最孤獨的人),自己要有深切的體認,擔任一個恰如其分的好校長。
魏清山校長期勉我們的座右銘:「接受挑戰、強迫成長、創造傳奇」,在校園氛圍營造的重要技巧就是藉由「願景」來凝聚團體共識。
郭秋勳教授提醒我們校長不可以有三光(時間不可用光、體力不可耗光、鈔票不可花光),一定要善用資源。
黃乃熒所長提醒我們當個校長光是對別人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行政最難的就是「做」,而做的技術是一種能力的展現;當個校長一定要有「夢」,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家,要將心中的夢化為具體可施行的策略與方案,一個有智慧的領導者可以促使希望的發生,並且達成價值;教育行政是捕捉教育的信念,建構符合學校的「型」(form、文化、綱架),一個學校優質的文化越強,效能越高,而塑造的過程是透過人的互動,一定要和社區互動,千萬不可以關起門來做決策,這樣會引發組織成員對校長的不信任感,校長一定要藉由各種形式的活動營造出「上下一心」的氣氛,並轉化資源來達到目標,發揮校務效能;當校長的法職權只是最基本的,不要忘記校長的影響力(權力)是要靠自己點點滴滴去累積。
黃所長提到學校行政組織效能層次的終極目標,必須要有這三個項目,一是生產力,要有成果,他就會繼續往前走,二是要創新,新奇的技術,就會有新的成果,打造出新的一片天地,有技術才能宏偉創新,第三個就是正當性,硬幹就會內耗,就沒有辦法往前走,才不會急躁。
范國樑校長提到一個學校辦學績效好不好,可以從多個面向觀察,包括公車捷運、遊樂場所、學生氣質、補習安親班造訪、學校活動網頁、圖書館網頁、校內刊物、專業設備、教師朋友探聽及教師熱誠體驗等,提醒我們未來自己擔任校長時不可不注意。另外校長期勉我們要有三隻手:「常握手」,分享是團隊成功的基石;「會拍手」,成功等於努力加鼓勵,學會激勵與增長,用正向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情;「敢舉手」,勇於舉手鍛鍊問問題的方法,以及承擔責任的勇氣,學習負責任、創造價值。
經過這麼多專家、資深校長的功力灌頂,覺得自己的「視野」、「高度」逐漸提升。期勉自己不要當個三不(不會、不知道、不要問我)校長,把吃苦當作吃補,既然「挑戰」是我們一定要面對與處理的,唯有勇敢面對才用正道。有幸在此參加校長儲訓班,我會珍惜這份人生的奇遇,創造自己的奇蹟。這樣才不會辜負林寶琴校長、孫正瑞校長、黃夢涵校長與林明正校長的耳提面命,感謝你們不孜不倦的教導,我會謹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