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別人,是給別人一條更寬廣的路去走。而當一個老師如果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給學生一個機會,是可以改變學生的人生。
在這幾天的儲訓課程中,除了吸收了不少領導理論與學校行政之實務經驗外,聆聽同學們的生命故事,也給我不少領悟與省思,深深感受到教育影響一個人甚鉅,如果在教育工作崗位的每位老師,能夠適時扮演學生生命中的貴人,這個社會將更加美好。
在一次星期三的豐原市逛街參觀時,有多位校長談到學生作弊的處理情形,大夥兒義正言辭的聊個起勁時,突然有兩、三位校長談到自己以前曾有過的作弊受罰經歷,談起當年老師對他的寬容對日後的自己所產生的影響:故事的發生在某位校長就讀高三的時候,曾經因為害怕成績不佳而考試作弊,結果不幸被老師抓到,學校原本依據校規要退學處分,最後老師因他平時表現負責乖巧、無其他不良偏差行為,選擇給他另一條改過機會,讓他可以重新站起來,才有今日之成就;另一個故事也是類似害怕成績不好受罰而不小心作弊情境。這些故事觸動了我,我也在教育現場中,看到許多老師在處理學生違規行為時,多半都未考慮到學生犯罪的動機,一味的因為違規的結果來加以校規懲處,導致學生的前途受到影響,更嚴重的是身心俱創、對社會充滿敵意與不信任。
也許要求學生遵守校規是每個教育同仁應做的是,但如果學生的犯錯是因為一時的好奇、或是受到壓力苦不堪言時,所做的衝動決定,老師若能在處理事情時能先察覺到,並給予適時的協助、開導,我相信對此學生日後的言行將造成莫大的改變。教育的本質本就是鼓勵學生改過遷善,但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有一些人並不會給學生諒解的機會,一旦學生犯錯依校規處理,有的時候學生也會做澄清解釋,但部份老師仍舊選擇不相信,抹煞了學生可以得到寬恕及學會感恩的時機。如果是我遇到此種情境,我會非常難過,但因為不想造成同仁的誤解,避免他以為我袒護學生,我會選擇在事後多觀照一下這個學生,告訴他我相信他所說的一切,並且替處分他的老師解釋為何會處罰他,老師是多麼的希望能做到「愛之深,責之切」的道理,希望教會學生學會體諒老師用心良苦,避免他因一次的挫敗而選擇怨懟人生。其實在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十分脆弱的,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都害怕聽到別人的指責,更不要說是很丟臉的接受學校校規的處分。適時的寬容對自我要求嚴格的學生來說,有如「雪中送炭」,一輩子感激,就像這兩、三位校長的感觸一樣。即便事情早就煙消雲散,但留在他們心中的那份得來不易的原諒,卻令他們感動一輩子,而願意在教育界裡終生奉獻、無怨無私。
另一個我們關注的話題是:教師本身在學校養成階段表現太優秀,無法深刻體會、了解學生的處境。例如為何學生在知道當流氓會很辛苦、且常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困境,而能選擇甘願步入歧途學壞?為何只要每天按部就班用功讀書就可以成績進步,而學生卻做不到…?這些許許多多我們每天必須面對的學生問題,都不是一個乖乖牌的教師所能處理的,道理很簡單,因為沒有經驗、不曾遇到困境,所以壓根子不知道問題的根源是什麼。一個天資聰穎的人,得上天之厚愛,不需要太多努力,隨便看一下就可以考高分的人,是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人讀了好幾個小時的書,卻仍舊看不懂(無法理解)書本的涵意,和中輟生、以及家庭功能失調的學生相處,是每位教師在職場上必須面對的挑戰,也經常弄得我們精疲力竭,其實如果老師們能冷靜思考一下「學生要的是什麼?」,問題就簡單的多了。
九年一貫開始實施時,的確造成教師的混亂而不知所措,等到教師熟悉自己可以設計開發課程時,課程教授就變的活潑多了,多元的學習方式給了學生多元發展的空間,也使得不同智能強項的學生有他自己展現舞台。當一個現代的教師,在課程設計上要多加學習,利用各種不同形式的同儕學習方式,吸取別人的優點轉化成自己可以充分運用的教學元素,努力嚐試各項挑戰,並隨時聽取學生的意見與反應,我想班級教室的生活秩序應該是可以掌控的。不僅如此,學生在學習上也可以多些樂趣、少些挫折,而達到快樂學習的教育目標。至於因為某種原因而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學校除了鼓勵此類學生參加技藝學程之外,也應該設計一些高關懷的課程,針對學生的需求及學校所能提供的教學資源,開設一些他們「用的到」的技能學習課程,不僅不會干擾到想拼升學的一般學生學習,他們在上高關懷課程時,也可以得到學習上的成就感,間接減少學生偏差行為的發生,這些種種的問題是需要學校行政團隊與導師深思的。
教育的問題千奇百怪,只有大家冷靜思考才可以做出一些突破的改變,我相信教育只要有心,也許處理過程有些不近完美但也不至於造成何等大的過錯。當一個好老師一定要勇於面對與處理各式各樣的學生問題,千萬不要閃躲問題,如果這樣,不僅學生看不起你,自己也會越來去缺乏自信,最後可能演變成為教育的逃兵,自己不可不慎。善用同校同儕諮詢及相關人力資源運用,我相信任何事皆可迎刃而解,也可以順利的妥善處理,加油!我的夥伴們,利用這段相聚的時間激發出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