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英博物館特展

今天一早,我和一行6位大專生正巧搭同一班捷運和公車,6:55就到了故宮大英博物館的售票口,入口處還有一些早操會人士仍在進行元極舞的活動。看著貓頭鷹出版社的「大英博物館250年」,不知不覺的就7:30了,開始有第二批看展的零星人們到來。8:10已經有20位之前就買好票的人,持著票準備排隊入場。我則靜候到8:30開始購票,然後承租語音導覽100元後入場,心情還是清明愉快的!由然升起「我所處的歷史版圖,從何而來,將往何處追尋?」 這是大英帝國下的搜羅觀點!而台灣的你,想法呢? [@more@]語音導覽一共選件30件,進入玻璃門要右轉上廁所喔,因為臨時策劃的展場沒有這個動線規劃!我拿著臨時撕的日曆紙畫下速寫的感動,大致紀錄如下: 米開朗基羅的素描沒有!倒是拉菲爾20歲的聖女圖,以金屬筆再施炭筆的方式,還有導覽30:達文西小小的男性素描像,寥以代表了文藝復興「畫幅再小也務求精確」的典範。 展場頭盔與貓頭鷹出版專刊p.45盎格魯薩克遜薩頓胡船葬儀址的復原頭盔精緻度相距甚遠!只留工法稍可參考,據說世上發現4具,材料樣式都略不同,應該是按照王者個人喜好請藝匠設計,此具和瑞典樣式相同。 非洲坦尚尼亞舊石器時代的石頭,相較於故宮的天工寶物展,中國新石器時代,發現古代玉斧的感動,後者更接近自身地理和玉民族的歷史,或者台東史前博物館佈置的玉石場景,更撼動人心! 下次記得帶小手電筒看作品標籤,還有看展用放大鏡。 想不到近年戰火頻繁的伊拉克,正是兩河流域,曾經孕育蘇美人、阿卡德人、巴比倫、波斯帝國和亞述王朝的舞台!1854年那不神廟呈現蘇美人的楔形文字。亞述侍神雕像分兩層蛋糕式,裝飾兩排圓串珠狀的長鬍子;太陽神的子民懲戒獅子威脅的方式,可以刻成40幾種殺死獅子的方式彰顯王者為民除害的德政,獅子也成為勇敢的象徵。 我發現「眼睛在偶雕塑的象徵意義」,眼睛在美索不達米亞或埃及的幾何圖形演化的歷程,研究其形變的過程一定很有趣! 滾印式的石刻印章代表經濟富裕和土地所有權的經濟自由契約。我猜中國一直到周朝,土地仍是天子的,是否長期須靠族人群體對抗自然環境以及外族掠食,最後列管於王族才享有土地的概念,所以一般人對泥板楔形文字和丈量算數的需求不大,所以中國只有貴族需要玉璽印石,還須佐以恭敬的紅印泥,再晾個一天待乾,才達成契約。 土耳其產的「青金石」真的有很美的耐看色澤,見「皇后的豎琴」牛頭上的鬍鬚、頭髮、眼睛,並對照貧民模仿其色澤以釉彩的方式製作「護心聖甲蟲胸飾」、常見的四重環狀半圓形「項鍊」上的青金石仿色釉,足見迷人的丰采了吧! 埃及著名莎草紙書寫代表,本展中見「王者之書」,看來真像我的字典所謂的「聖經紙」,有著透薄和溫潤的光澤。對照導覽語音裡詳盡圖說的神話故事,看來更好奇埃及公貓形象的太陽神割下黑暗之蛇的頭顱傳說。眾神的模樣:太陽神荷魯斯是兩頭鳥共用一個身體〈小朋友馬上認出是「王子與公主」的動畫出現過的圖像〉,夜鷺就是月神透特,還認出第十一頁其中兩「隻」神和子女也出現在第八十八頁中。畫面蛇的右半部:女神海波瑟手持雙刀站在垂直門扉旁護衛著,第十一頁左邊女祭司到了第八十八頁,成了最右邊站立者,我想捲軸或折頁式觀看的游移視點,由右而左的橫式閱讀,和中國教化宮廷仕女的女史箴圖是一樣的道理吧!超度女祭司亡者的審判和咒文一點也不像中國道教畫的符咒! 「不幸的木乃伊」蓋板可以看見所有埃及神祈的造型,對於來世的期望,可以試著和中國的「非衣」比較。而放置腸胃肺肝的「卡諾皮克罐」,是上埃及墓葬研究裡,世界上最完好的一組,不過參觀這一區總是令人窒息啊! 速寫「聖貓」和「人身羊首青銅像」,覺得他頭上好像戴了一隻烏賊,查證展覽的圖錄p.120:是一束蘆葦和兩根鴕鳥羽毛,真是有趣的誤察! 希臘愛神雕像右腿輕提腳跟的重心轉移,稍稍捕捉到一點希臘全身像的特色,而羅馬重視臉部表情細節,刻畫個性的結果,逐漸以頭胸像為代表。米開朗基羅時代誇張的凹凸,大概承襲了上述兩大優點吧!中國石材為何沒有佛像以外的雕刻作品出現呢?….再查察。假想千年後,我們的蔣介石、孔子、媽祖雕像在海外巡迴展出的情景?! 伊斯蘭特有的鈷藍和虹彩八角紋樣壁磚,因為每天要向麥加朝拜五次,需要經緯度方向準確,時間又需無誤,因而人手必備「星象盤」,這件工藝看來非常精緻!旁邊還有「筆盒」,盒身找找六個星座〈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處女〉,很難對應耶! 從塞爾特的金幣,足見羅馬帝國在英國的遺跡。一排有提把的祕魯「彩繪陶瓶」,造型現代又簡潔有力!墨西哥「彩繪陪葬陶俑」非常富童趣,能激發創作靈感。「毛利男子木雕」,是這次唯一1994年當代藝術家〈利奧尼 葛南特1957~〉汲取古物的創作作品。一如亨利摩爾刻畫「母與子」」的靈感歷程。復活島上的摩埃石像與古拙的美感相應,也能撇見鳥人化身的信仰。 十點,走出大英展,獲免費參觀故宮蓋印證明,結束小而美的精緻之旅,拝選件之下,比起到英國真正的博物館裡面,承載浩瀚巡禮的體力負荷,這次反而很適合博物入門小試的窗口。再看到戶外大排長龍繞兩排到近停車場的程度,大門外仍一車一車接駁公車湧入的人潮,還是早起看展的品質較佳,還可以偷隙畫速寫,立體的經驗不是平面畫冊可以取代的。十點半過後人潮加上近20位導覽義工的擴音器,果然是趕一場人類藝術知識的市集!

「2007國際達克羅士音樂節奏研習會」

3/30截止報名 http://ed.arte.gov.tw/ShowNews.aspx?ID=2659[@more@] 活動師資:美籍鋼琴即興大師Dr. Stephen Moore史帝芬.摩爾博士 主持、策劃:Bu-Guang Yang 楊佈光 系主任 / Mindy Shieh 謝鴻鳴 副教授 翻譯:Mindy Shieh 謝鴻鳴 對象:歡迎凡對『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有興趣之藝術與人文領域(活動內容有音樂、舞蹈、表演及視覺藝術等)人士、教師及學生參加! 報名截止日:2007年3月30日星期五 (額滿為止) 【台北場次】 研習地點:學會會址(台北市中正區寧波西街80-1號B1,捷運「中正紀念堂」2號出口「南門市場」)研習人數限定:30人(額滿即截止報名) 研習時數:5小時(含大師講座7小時) ※教育部獎助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達克羅士【專修】暨【美創】教學師資培訓課程學員,享有免費參與新竹場次之權益。 研習時間與課程內容: 4/1(周日)1:00pm-4:00pm    成人課程節奏律動-音感訓練/教學法 4/1(周日)4:20pm-6:20pm    鋼琴即興(表演篇)大師講座 4/2(周一)5:00pm~ 5:50pm或   兒童律動教學觀摩       7:15pm~ 8:05pm或 4/7(周六)10:10am~11:10am或        2:30pm~ 3:30pm 4/2(周一)6:00pm~ 7:00pm或   兒童鋼琴即興教學觀摩      8:15pm~ 9:15pm或 4/7(周六)11:20am~12:20pm或        3:50pm~ 4:50pm 成果發表會:第二屆國際達克羅士鋼琴即興暨聞樂起舞音樂會 *第二場* 4/6(周五)晚間7:30pm~9:45pm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台北市南海路47號) ※一律免費,敬請自行索票 ※索票方式詳見台灣國際達克羅士音樂節奏研究學會網站或至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網站網路索票,索完為止。結合鋼琴即興與呈現音樂實質內容的表演藝術-聞樂起舞,表演者除了壓軸-美籍鋼琴即興大師Dr. Stephen Moore之外,從國小三年級至大學生暨研究生的「小小達克羅士人」以獨奏、四手聯彈、六手聯彈、八手聯彈、十二手聯彈、雙鋼琴、鋼琴與樂器重奏等多樣化方式呈現鋼琴即興,另有包含小提琴、長笛、雙簧管、單簧管、法國號、古箏與鋼琴一起即興之室內樂即興暨活靈活現之結合鋼琴即興的中英台語相聲。【聞樂起舞】則以鋼琴與舞蹈即興、木琴與扯鈴即興、以中國舞蹈特色呈現帕海貝爾的<卡農>暨以鋼琴即興與動作即興串聯的音樂劇『愛的紅菓樹』,描述一隻用心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又懂得分享的小鹿,如何贏得眾人喜愛的故事。  

台北當代藝術館「學校團體日」免門票即日起開跑 !

http://www.mocataipei.org.tw/_chinese/5_news/3_detail.asp?ID=155 2007-3-1 周二~週五「學校團體日」 學生團體免費參觀辦法 對象:凡二十人以上各級學校團體,含:國小、國中、高中、大專院校。 不含社會人士或私立補教界、安親班。 辦法:於來訪兩周前提出申請,即可享有免費參觀展覽的優惠。詳細申請辦法及表格,請見附件。如另需導覽服務,請加註在申請表格上。 日期/ 時間: 96年3月10日~96年12月31日, 於開館期間之每週二~週五上午10點~12點 [@more@]

2007年美術節

北美館舉辦325美術節「繚亂的季節」系列活動3月24-25日兩天全館免門票入場[@more@] 北美館舉辦325美術節「繚亂的季節」系列活動3月24-25日兩天全館免門票入場 活動內容:3月24日(六)逢週六夜間開館日,開放至21:3010:00-20:30 「藝術創意設計市集」/館前廣場10:30-11:00 「開市典禮」/館前廣場(鴻勝醒獅團演出)14:00-14:30 「台灣新銳音樂家-蔡明叡‧王般若鋼琴小提琴二重奏」/大廳14:30-15:00 「台灣生活美學設計聯展-亂,有秩序」(Beautiful Chaos)開幕/大廳19:00-21:00 「城市新文化-追求創意設計」座談會/大廳 3月25日(日)10:00-17:00 「藝術創意設計市集」/館前廣場10:30-11:30 「春天的啄木鳥」/館前廣場(啄木鳥樂團演出)13:30-13:40 「快樂的台北午後」/館前廣場(瑪奇利斯薩克斯風重奏團演出) 為推廣3月25日美術節,北美館自2001年起每年舉辦慶祝活動,讓美術節這個屬於美術界與大眾的國定節日,以多樣性活動的形式逐步成為觀眾的生活節奏。今年北美館特別在24、25兩天全館免門票優惠,邀請觀眾自由入場,欣賞「靜物:物件‧紀事—2007典藏常設展」、「明日建築展」、「李石樵百歲紀念展」、「義大利新藝術風貌」展、「蘇新田循環空間繪畫回顧展」、「台灣橫著看-真實的假象:蔣載榮攝影個展」等多項美術展覽。 歷年來深受喜愛的藝術市集,24日上午10時起將在美術館廣場推出,這場為期二天的藝術市集活動今年將以「創意設計」為主題,募集生活化的創作題材攤位,以現場DIY、各式媒材手工藝品的挑選等形式,享受生活藝術創作的樂趣,現場45個攤位包括利用布片、玻璃、皮革、寶石、金工、五金、馬賽克等素材進行的造型創意,有拼貼布包、彩印藏書票、公仔、復古手工品、首飾、原住民圖騰甚至手繪安全帽,預料各式各樣的創意攤位將是貫穿美術節活動的主軸。配合24日週六夜間開館,週六藝術市集也延長至夜間8時30分,成為「藝術夜市」,民眾可以在美術館廣場上的夜色中自在瀏賞,感受台灣文化的創意能量。 美術節的重頭戲之一—由北美館、「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主辦,「Design Together」與「亦傑創意行銷」策劃執行的「台灣生活美學設計聯展-亂,有秩序」展,將在24日下午2時30分正式揭幕。這項標舉創意與設計的聯展以「亂」/「秩序」兩概念之間的各種可能性為策展基礎,邀集了7位個人設計師及團體,於北美館大廳展出23件工業設計作品。設計師以自己熟悉的生活角度,呈現其對台灣文化的觀察及生活經驗,展期至4月1日止。 延續著展覽對創意設計的熱能,晚間19時起將舉行「城市新文化-追求創意設計」座談會,由北美館館長黃才郎、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張光民、PChome網路家庭公司董事長詹宏志、實踐大學產品與建築設計研究所所長官政能參與,與現場觀眾進行台灣創意設計各面向的多方討論。 「繚亂的季節」是結合美術、設計、音樂及創作的大型系列活動,北美館期盼觀眾都能共享這個三月的藝術邀約,讓325美術節成為屬於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歡迎觀眾踴躍參加。

第二層皮膚─當代設計新肌體

台北當代美術館2007/3/10 ~ 2007/5/6 策展人:艾倫‧路頓策展團隊:美國古柏‧修依設計博物館http://www.mocataipei.org.tw/_chinese/showweb/index.asp?ID=45[@more@] 展覽介紹 由美國古柏‧修依設計博物館艾倫‧路頓所策劃的展覽「第二層皮膚-當代設計新肌體」內容談及當代設計的有機性,藉由近代科學與科技的發展,設計的物質,材料,甚至延伸到造型以及概念,同時反映了當代生物自然與人工的合成型態,一方面在材料開發上發展仿擬肌膚觸感柔軟可塑的材質,在物件造型上創造出有機化的生命型態,人工造化自然,自然融合著人工,在當代設計的有機生態下,設計品不僅發展得更為人性化,設計不但具備視覺的美感,在概念上配合著人們生活型態的需求,設計與身體的密切貼近,更進一步提供了設計師,觀賞與使用者一個顯微且透視的觀點,完美自信的偽裝表層底下所隱藏的文化身體,科技人工,女性等種種權力架構的社會議題。 本展以五個脈絡子題「生物科技之美麗與驚恐(Beauty, Horror+Biotechnology)」、「人造物的情慾性(Erotics of Artificial) 」、「身體護具(Body Armors) 」、「照明物與發光表層(Luminous Objects +Luminous Surfaces) 」、「活建築(Living Architechtures) 」為展覽呈現內容,透過多樣的設計展品,結合概念式的展現,從外與裡的交相觀看設計的物件,衣著,建築,以及如手錶、手機等等實用器物,如何反映出當代生活與環境中,各類的設計是如何以有機體的方式演進發展,並逐漸延伸擴張,漸漸地成為貼近人類生理或心理本質的第二層皮膚肌理,同時也呈現出現代社會人工生活的型態。 當代設計面面觀- 以「第二層皮膚-當代設計新肌體」課程簡介(一)當代設計概論與詮釋(二)「第二層皮膚-當代設計新肌體」作品導賞 講師:丑宛如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專任副教授、產品與建築設計研究所講師 時間:4月11日(三)2:00-5:00pm

故宮大觀展

20070221年初四第二次造訪故宮大觀展。 早上8:45抵故宮,大英博物館交流展覽光買票就大排長龍繞三大圈,進場人員限制得等一小時哩,這兩天外雙溪一過10點交通就打結,還有人已經三顧茅廬,第一天中午來,車子太多折返,昨天排到下午兩點還輪不到進場,今天再來第三趟,興嘆應該7點就來排隊,還樂觀說:反正到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也是人很多,應該的!今年故宮真是紅不讓!詢問小叔到五月展期內仍會回台北,就不急著和人「客燒」,轉而看「大觀展」。 上一次親子營領受的喜悅,今天反芻介紹給公婆和小叔,小朋友頭腦清明,看展導覽的記憶更深,鑑賞方法的順序步調如法炮製,有看老朋友的親切! 猶記東吳大學學生導覽員,笑談親切的訴說汝窯的雨過天青色。仔細查看底部題字和圖像訊息,驚訝於「奉華」代表著貴妃獨享餐具的尊榮貨號,器型和均勻收縮釉開片,比對文物片段,想像完整面貌的用途考究與拼組,中國境內出土和各國流變的比較,細數支釘和試釉片技巧之睿智高超,那細細透出朱痕的蟹爪紋,再看還是很溫潤迷人! [@more@] 宋版書 書法 繪畫 慈悲與智慧—宗教雕塑藝術 常設展 陳列室:101 佛教造像因信仰而產生,透過與佛典相應的圖像特徵,並結合時代流行的信仰內容,以傳達宗教的精神內涵。單尊造像中,常見有佛、弟子、菩薩、護法神等。 佛是信仰的中心,代表覺悟者。弟子隨侍佛側,以僧侶為造型,親炙教誨,佛滅度後,傳遞佛法。菩薩則以太子形象為造型,雖具佛智,但為濟度眾生故,不忍入涅槃成佛。而護法神以忿怒相、鎮懾內外魔,以上諸像與代表涅槃的塔,共同建構出佛教信仰的基本樣貌。佛教造像除傳達宗教信仰外,文物本身同時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北魏的樸實稚拙,唐代的飽滿生動和宋代以後的親切平易,一方面展現不同時代的工藝水準,一方面說明造像主導者的美感訴求。 下次目標 「天工寶物」畫冊 官民競技的時代—明晚期 常設展 陳列室:207 以高度中央集權立國的明代,到了明晚期,制度僵化,從世宗嘉靖(1522-1566)、穆宗隆慶(1567-1572)、神宗萬曆(1572-1620)、一直到熹宗天啟(1621-1627)和思宗崇禎(1628-1643)年間,政治不彰,然而民間卻商業繁榮、文風鼎盛、藝術市場活絡。 明代早期各地工匠必須義務為政府服務,官營作坊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成為手工業發展水平的標誌。但是明代中晚期以後有了很大的改變,匠戶制度的鬆動,嘉靖時期工匠可以繳銀而免服勞役,政府以工匠銀僱用私人手工業者充役,官營工藝的匠役水準日下,繳銀換取自由的官府工匠直接參與商品生產,民間工藝蓬勃發展。 民間工藝隨著商品經濟的發達,市民階層的增加,和消費形態的改變,使社會對手工業產品的需求激增,促進手工業技術和藝術上的顯著進步。在大城市中出現專業的市集和街道,並形成工藝的著名生產中心。同時由於手工業者社會地位的提昇,使民間專業工匠應運而生。再加上文人參與工藝製作、民間品味的滲入、國際貿易交流下的國際品味,和西方傳教士引入的外國工藝技術,在在提供了豐富的創作動力,匯集成晚明活潑多元的藝術風格。 明晚期「知行合一」新理學的流行,帶動講求實用、注意自然科學研究的精神,刺激手工業製作技術方面的著述,天啟年間成書的黃大成《髹飾錄》是現存中國古代漆藝創作實踐唯一的專著,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更是明代手工業的偉大著作。 明晚期的藝術成就主要由三股主力交織而成:皇室、文人與商人。 繪畫上的晚明變形主義極具現代繪畫抽象精神,器物的玩味,值得一窺風采!

俄羅斯文學三巨人

20070220許久沒有走入台北新公園〈二二八紀念公園〉,去年底得知博物館整建後展現新的面貌後一直沒有到場感受,趁著年初三出遊,用兩個半小時品味這個台灣第一個博物館。日本承自英國西學第二代的建築詮釋,混合文藝復興時期,仿希臘神殿和日本卷草細膩風格的再現,交織著策展2年的俄羅斯文學,難得免費又交通悠閒的上午,城區頓時漫著清幽的步調,500件相關文物,有幸遇到政大俄文系學生導覽,得以領受文物的敘事。 俄羅斯文學三巨人的策展,緣起於2004年,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先生,參加首爾舉辦的世界博物館年會,發表「從鍾理和和文學館看台灣的民主化改革」,文章發表後受到托爾斯泰曾孫、蕭洛霍夫的孫子、普希金博物館館長熱烈回應,逐漸促成「走向人民的文學」主軸的俄羅斯文學饗宴。 重視文化的國家是如何看待一個作家,包括他的遺稿、遺物、文化地景….,即使今日到頓河旅行的遊客,仍可以從頓河旁的草原,去雕塑蕭洛霍夫「靜靜的頓河」裡的人物,但在台灣,黃春明「莎喲娜拉,再見」「看海的日子」的創作背景,發現地景全變了,沒有一個地方留下來!(摘自"特展圖錄"P.270,)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裡:「拿破崙在聖赫倫那島上時寫道:『歐洲的確很快便會整合為一個民族,每個人無論走到何處,都位於共同的祖國內。』」想像一下:當維也納及德勒斯登迎接拿破崙英雄,而俄羅斯1812年可以選擇厚待歐洲未來一統的英雄時,(摘自"特展圖錄"p.11、12),俄羅斯卻選擇酷寒雪地裡,即使火燒犧牲了克林姆林宮,也要一路追兵羞辱回法國!表面的戰勝,如同羅馬人最終臣服於希臘的文化形式!而貴族組成的追兵走出俄羅斯,驚艷於歐洲的進步文明,促成俄羅斯文化改革的渴求。 如今拿破崙未竟的志業由席拉克和施洛德接續,歐洲一統實現了,俄羅斯卻仍被排除在外!這個北國巨人實驗的藝術精神向來引領先驅,可能是文學家暨歷史民族喉舌,強烈的自主意識,以及選擇性吸納其他精華的自覺! 展場裡:普希金,童話故事裡耳熟能詳:「魚夫和金魚的故事」的作者,「青銅騎士」側寫彼得大帝在沼澤地,硬是犧牲數千人民建造的聖彼得堡,質疑自然的反撲。普希金的生命熱情於追求各階段愛慕的女性,成為創作的繆斯,尤其詩人與第一美女終成夫妻的愛情故事,38歲終為妻子名譽舉槍決鬥,卻因此被擊斃,結束傳奇浪漫的一生。 接著走入白樺樹林牆面,櫥窗裡長靴和大件的厚重毛外套,可想見托爾斯泰高大超過180cm,如熊般雄健的姿態!作家雖是貴族,卻與農民一起耕種。看著印有大大M的書籍,仿如教導農人拼音識字的工具書,還附單字檢索表。作家生了13個孩子,晚年為遺產該捐獻農民的理想,與妻子務實,認為應該遺留給家庭子女撫養資助的經濟現實意見相左,終於離家,種下染感冒肺炎逝世的終點。 參觀時遇到一位頗有研究的觀眾詢問:「很好奇他離家至車站,帶的是哪兩本書?」這可是好提問喔,導覽員還沒有人關注到這一點,不過導覽員以他是東正教的信仰推論,一本可能是「聖經」,一本是「老子,中國之光,(赫辛格,1903送給托爾斯泰)」,乖乖,我還不懂老子哩,1909年,這位俄國的巨擎還據此完成俄文翻譯,足見中國古典思想精髓是如此跨文化引人! 蕭洛霍夫,30歲左右即寫就"靜靜的頓河",難怪被人質疑是否真是他的著作,還需聯合國發言定奪,俄國有五位諾貝爾獎得主,只有蕭能親自領受這份榮耀,擁史達林政治加持的藝術榮耀!這使我想到藍蔭鼎。 仔細看台博館室內金碧輝煌的裝飾柱頭,襯映「畢光建」著作「文化的流轉與斷層─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建築」,當年台北人三大精神支柱的天后宮、被日本人拆除,成了「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即現在的台博館。遙想日據規劃台北府城,火車站、台北城內公園、博物館等公共建設「消失的軸線」。2004年台博館整建計畫裡,重新規劃包含土地銀行二館的地下化工程,且拭目以待! 博物館的興起,背後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經濟活動,以及侵略爭地的殖民文化。日本人學習西方所謂的進步文明,初步加入世界殖民國家俱樂部,回頭以皇權統治台灣,建立一個服務於「梨本總裁宮殿下」的博物館:民間集資發起興建, 野村一郎設計歷時7年,1913年動工,短短兩年造就富麗堂皇的硬體構料,克服工程技術,搜羅軟體人文圖錄和標本,致力展現日本殖民建設的功績,難怪乎首任館長"川上瀧彌"積勞過度,於開館次日不幸病逝! 看到托爾斯泰的母親,那張小小的黑色側面剪影,樹皮編織的鞋、角色列表和小說章節草稿結構,我把抽象文字符號當作圖像,好像欣賞樂曲行雲流水般的起伏。蕭洛霍夫讓我看到諾貝爾獎牌的樣子。普希金手稿常佐有人物插圖,更深信詩絕對有圖像的意境!那一件還是小嬰兒時受洗時的衣服,彌留時翻模的石膏臉龐,還有1810年還未燒盡的克林姆林宮油畫,俄羅斯的偶具,以及各時代的服飾等等,藝術服務於人生,就是這些手法吧! [@more@] 電影放映:《靜靜的頓河》 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名著《靜靜的頓河》,為俄羅斯文學巨擘蕭洛霍夫一生的心血代表作。過去數十年來,因為大時代造成的隔閡,《靜靜的頓河》自1940年代全書出版以來,台灣的讀者仍少有機會一睹這部偉大的作品。本次藉舉辦〈走向人民–俄羅斯文學三巨人〉特展 之機會,特別自俄羅斯引進本部小說改編的電影,本週日上午10時假國立台灣博物館(台北市襄陽路2號)視聽教室播映,歡迎民眾免費入場觀賞! (因片長長達六小時,將分上下午時段放映)       片  名: 靜靜的頓河   時  間: 3/4(週日) 10:00~12:00(上半場)、12:30~16:30(下半場)   地  點: 國立台灣博物館‧3樓視聽教室(台北市襄陽路2號。228公園內)   劇情簡介: 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革命、內戰大約十年間的動亂時代為背景,透過哥薩克青年格里戈里與少女阿克西尼亞的悲劇命運,以及格里戈里一家在動盪年代中的變遷,呈現頓河地區哥薩克人的日常生活與戰爭時期展現的個人命運。   獲獎記錄: 1958年:蘇聯電影節一等獎、最佳導演獎;卡維羅‧法利國際電影節大獎1960年:美國導演工會最佳改編影片榮譽獎

妮基的參觀感想

20070213〈二〉妮基俏皮的模特兒的廣告照,神采飛揚,令人難忘!像奧戴莉赫本的純真容顏,她的集合藝術運用廚房現成物,女性敘事風格和石膏拼組的作品,小妮子的世界的可愛感覺! 把顏料包裹或者噴漆罐包載石膏內,藉由射擊造成偶發性噴灑的效果,有幼年遭神職工作的父親性侵,宣洩不平衡情感的藝術治療歷程,成熟期思考女性的社會角色框架,娜娜歌誦母體壯碩又細膩的姿態,擁有各種膚色,充滿自信和活力! 草稿的鉛筆痕,自由的黑色墨跡,敷以淡彩黃色系底色塊,貼一些雷射彩炫貼紙,非常有詩意,塔羅公園廚房和浴室的胸部趣味空間,法式喜感跨足義大利,更收伏日本人成立專屬美術館,創想的藝術資產再次成為全文明世界共享的文本。 史特拉汶斯基噴泉的機械加童趣,想像力常超越機械數理的計算空間,那是屬於個人的說故事功力。想像耶路撒冷的兒童遊樂場,3個伸出舌頭的溜滑梯,有機會擁有土地實現自己的夢想雕塑,真是幸福!想到宜蘭未來的童玩公園,是否也讓人想親歷其境呢? 今天有個小導覽員興奮的告訴我’瑪麗蓮夢露"布製拼組雕塑,如數家珍般引介作品,還有創作飛靶和娜娜的變身裝!還遇到學姊粘粘帶一票8人彰化幫,乘高鐵40分鐘響應活動!更覺踏實的心心相印。 [@more@] 名稱 周六專題講座 講題 妮基‧桑法勒與新寫實主義 日期 2007年03月17日〈六〉~ 2007年03月17日〈六〉 宗旨 主辦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內容 講者:陳貺怡女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所助理教授) 時間:96.3.17(六)14:30-16:30 地點:遵彭廳 名稱 周六專題講座 講題 矛盾與對立-談妮基與她的作品 日期 2007年03月24日〈六〉~ 2007年03月24日〈六〉 宗旨 主辦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內容 講者:賴貞儀女士(本館典藏組研究人員、展覽承辦人) 時間:96.3.24(六)14:30-16:30 地點: 遵彭廳 活動對象 一般大眾 餐點供應 否 報名日期 2007-02-14至 2007-03-24 備註 一般民眾自由參加,不需報名,公務人員可逕至終身學習網站登錄報名費用:入場門票(全票20元`半票10元)` 退休公教人員憑證免費 我要報名

驚艷俄羅斯

http://www.nmtl.gov.tw/russia/Travel/Travel.htm 俄羅斯文學三巨人:普希金(1799-1837),托爾斯泰(1828-1910),蕭洛霍夫(1905-1984),這三位文學巨擘在19到20世紀間用他們的筆詳實記述了時代的故事 2007.01.26(五) ~ 03.25(日)國立臺灣博物館,台北市襄陽路2號 每週一及除夕、初一休館) [@more@]

秦代兵馬俑‧台中再現

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陝西省文物局共同舉辦的「秦代新出土文物大展——兵馬俑展」即日起展至3月31日。轉載自http://artouch.com/story.aspx?id=2007010814337 展品俱為新出土之珍貴文物,甚為難得。 [@more@] 步入展場,陝西秦始皇陵的巨幅風景照率先迎接觀眾進入兵馬俑的挖掘現場,兩千年前的歷史塵埃頓時瀰漫在空氣中。放置在溫、濕度嚴格控管的展櫃中的〈綠面跪射俑〉,陳列在展場內顯眼的位置,是這次展覽最受矚目的明星之一,無論容貌、姿態、編髮、裝束等,都鉅細靡遺的寫實呈現,令來訪觀眾紛紛對其品頭論足,又好像得以和秦代先民對話,兩千多年前工匠的高超技藝,令人驚嘆。展出除秦始皇地下軍團、鞍馬、武器等各式兵馬俑,還有百戲俑、文官俑、青銅仙鶴、石鎧甲,春秋戰國青銅、陶製禮器和生活用具等共116組件珍貴考古文物。其中,水禽坑出土〈青銅仙鶴〉是此展另一件明星展品,仙鶴於水邊俯身覓食,嘴裡正啣著一條小魚,彎曲的頸項線條優美,整體造型生動,遺留的彩繪痕跡,甚至羽毛上的細紋仍清晰可見,不可思議。 與前次史博館舉行的展覽相比,此次科博館的兵馬俑展展廳空間較為開闊,觀眾亦可從透明玻璃的四面近距離觀賞〈將軍俑〉、〈軍吏俑〉、〈武士俑〉等兵馬俑的細部及全貌。然與放置於恆溫、濕控管密封展櫃的一級文物不同的是,此數件展品除四面玻璃隔開,頂部則是開放而非密封,四面玻璃高度亦與一般男性身高相距不遠。開幕當日可見媒體記者搬椅墊高越過玻璃近距離攝影,設想若有心人士意欲染指並非難事,令人憂心。此外,是展結合民間業者期能據此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除舉辦創意設計競賽,也推出諸多周邊商品。展覽宣傳中便提到展出的一件陶製米格紋花紋磚乍看幾與某高級名牌之經典棋盤紋相似,但未彰顯文物本身歷史文化內涵,反去附會外來商業文化之光環,對文化藝術瞭解程度若如此淺薄,據此發展出的所謂文化創意產品也令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