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菊君學思達研習時,提到焦點討論法 (ORID),回來查…

複製http://kojenchieh.pixnet.net/blog/post/391843868-%E7%84%A6%E9%BB%9E%E8%A8%8E%E8%AB%96%E6%B3%95-(orid[@more@]

焦點討論法 (ORID), 它的定義如下所述:

2013-02-05-13-13-52  

Objective 
     定義: 
          客觀, 事實
          問出事實和外在現況
          引導人要帶領參與者發掘客觀的事實. 
          透過觀察大家可以了解事實, 不過也會發現每一個人記得的片段都略為不同
          what do I see?
     問題: 
          我看到什麼? 我聽到什麼? 發生了什麼事情?

Reflective
     定義: 
          感受, 反應
          喚起對客觀問題或資料的反應, 也就是你的情緒和感覺
          則要引導參與者, 透過討論的材料, 分享自身感受
          How do I feel?
     問題: 
          什麼地方很有趣, 很驚訝, 很感動, 很鼓舞, 或是讓你沮喪
          有什麼地方會讓你很受感動?
          課程中讓你覺得受鼓舞的地方在那裡?
          有讓你沮喪的時候嗎?有讓你特別難過的地方嗎?
          課程結束時,你的感覺是什麼?
     你直覺的反應是?

Interpretive
     定義: 
          意義, 價值, 經驗
          尋找意義, 價值及涵義
          了解大家有那些不同的解釋角度的問題
          What do I learn/found/realize? 
     問題: 
          最有意義的是什麼? 為什麼很重要? 新的領悟
          這個活動到底在表達些什麼?
          這個活動會讓你得到什麼新的學習?新的領悟嗎?
          這裡最有意義的是?
          為什麼對我們很重要?

Decisional
     定義: 
          決定, 行動
          找出決議, 或是決定要做什麼事情
          What shall we do next? 
     問題: 
          有什麼要改變? 你會採取什麼不同的行動? 解答在哪裡?

所以 ORID 是一個有層次的討論過程, 從現狀開始, 然後分享你的感受, 接著解釋你這些反應的意義和重要性, 最後才來做出決定. 

一般團隊在討論時, 可能忽略了現狀, 不考慮大家的感受, 然後直接跳到結論要怎麼做, 或許會議有決定, 但是往往卻埋下了吵架的導火線. 而 ORID 這樣循序漸次的引導, 並可以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