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和研習堆積的資料用不出來,知識是靜止。暑假整理早期的幻燈片,兩大排書櫃A4影印資料,我想電子化才有效率找得到,努力在消化和活化中。

洪蘭1020723國語日報12版家庭,留下老樹之請,荷蘭安妮少女日記的紀念館和館外200年的栗子樹〈chestnut〉的故事。「什麼是文明,文明是物質進步,是享受,文化是民族的根,是團結的向心力。不應該為了文明而犧牲文化」學習文明很快。文化養成卻很慢。

學科本位和人文結合,反芻到能教導出課程來,我還在努力學習中。

[@more@]歷史的分析與決定。學習共同體

1真正的學習是探究思考不懂的事

2專注就會安靜,安靜就有聆聽

3人之間互信的關係重於一切

4真正的老師是小聲的,尊重人的

5大瀨敏昭校長的故事啟發

6淇武蘭遺址  金鯉魚

7柯培元的熟番歌

8阿罩霧三少爺

9八田與一

10蔣渭水

11林獻堂台灣議會

由朱堯林老師分享的教學,我嘗試改編如下:

1建構更清楚的藝術史意義

2發展多元文化歷史觀點

3透過文本建立理解策略

4傾聽不同意見

5調整和同學相處模式:4人輪流說,平等。一起分享。

觀課老師學到的事:

1澄清自己的藝術史知識

2深入討論各項藝術史材料

3發現不同教學策略

4認識學習共同體

教學者的心得

1踏實各項教學準備

2更認識班級學生

3拉近師生關係

4實作中體學習共同點

5更多專業對話

學習的價值

1有笑容的學習

2攜手合作的學習

3能傾聽別人的學習

4主動求知的學習

5能貢獻自己能力的學習

6對週遭事物有興趣的學習

 

2人一組10分鐘專題介紹,畢業研究A410頁,評量多元演戲、風味菜等。聆聽、串連、策略。

國家、地形、氣候、人種、宗教、文化、語言、政府制度、產物、人類遺產、重要景點、國旗

 

最後修改日期: 2013 年 7 月 23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