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彥

五次入選「倫敦時尚週」,已逝時尚鬼才亞歷山大‧麥昆 (Alexander McQueen) 的學弟、冰島另類女歌手碧玉 (Bjork) 服裝造型師,他是陳劭彥,在靜默風裡等待著,站上世界舞台最美的姿態。界限,從來不能阻擋作夢的權利。[@more@]
 
「在黑洞裡摸索前進,前面彷彿透著亮光,但我其實並不知道出口在那裡? 」安靜表情下,總若有似無帶著一絲憂鬱的陳劭彥,心裡很清楚,選擇服裝設計的夢,一直就在眼前,追著自己影子的這條不歸路,也許對這個30歲的台灣年輕人來說是寂寞的,但陳劭彥幽幽地說,「我並不孤單。」

時尚對陳劭彥來說,目標清楚,但藝術天分在高中就已嶄露頭角的他,卻曾在金工和服裝創作之間游疑,曾獲得國際知名珠寶公司 De Beers 珠寶設計大獎,也拿下日本國際珍珠設計大賽第四名,但是,當他發現服裝更多的可能性,決定捨棄珠寶而轉向服裝。陳劭彥把自己「逼」到沒有退路的決心,讓他一個人默默地在倫敦一待就是八年。寂寞、徬徨,但再也沒有動搖過一頭裁進服裝設計的夢。

與其說時裝,不如說是雕塑。「材質特殊和強調結構性」陳劭彥解釋自己的服裝風格,和高中復興美工念珠寶設計的金工背景有關。英國聖馬丁藝術學院 (Central Saint Martins) 主修針織,陳劭彥,喜歡取材大自然和人體結構的呼應,營造一種「模糊身體與服裝之間界限」的風格。

回想,當初入學聖馬丁藝術學院,選填志願針織,命運自有安排,著重布料研究和紡織技法,比起單純的成衣設計,反而擴展了創作視野。針織訓練陳劭彥喜歡實作,從線頭開始到完成,全靠自我實踐;樂於探索材質的可能性;解構、重組、再創造,織材啟發無限想像。

陳劭彥擅長把別人沒有想過的東西拿來做服裝素材。喜歡逛材料店、布店和倫敦的跳蚤市場尋寶,是尋找靈感的方式之一;進入創作前,陳劭彥習慣用「研究者」的身分蒐集資訊,不斷從各種資料和影像中激發創作靈感。

在亞歷山大‧麥昆和兩度榮獲全英最佳設計師的賀森‧夏拉因 (Hussein Chalayan) 等設計大師工作室裡實習的經歷,開啟他的創意視野。陳劭彥說,在大師麥昆工作室,看到一件衣服經過不斷淘汰,從創意和製作手法上體認時裝設計「就是不斷地實驗。」

靦腆內歛,話不多的陳劭彥,借助風格獨特的服裝替他說出心裡的夢。融合設計鬼才亞歷山大‧麥昆對各種特殊材質的實驗風格,視覺強烈的輪廓則又帶著幾日本設計師川久保玲的解構式浪漫。

畢業到走上創業,陳劭彥沒有時間停下來,跟著作品四處參展,承載著眾人期待的他真的有點累了;甚至對自創品牌「Shao Yen」有點茫然,尤其是來自財務的壓力,陳劭彥說「真的好難」。坦言一度不想成就「自私」的夢想而讓家人和朋友受累,但「証明給別人看」的自尊成為支撐繼續織夢的動力。

等待、累積實力和能見度。「當所有的創意都被玩過,」新人要想出頭,陳劭彥提醒;以他在倫敦苦蹲八年的經驗,第一作事是學會「銷售」自己。而試著參加比賽也是新秀找尋伯樂的創必要手段,他堅信:「只要作品夠好,就會被看見。」

創作,像一根線頭糾結著最初的源頭。光和熱、點亮了夢想的起點。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陳劭彥 Made in Taiwan,帶著土身土長,宜蘭小孩的個性,沈默地、意無反顧地、周而復返地,像故鄉的海潮,作著最初的那個夢;一如他白色半透明尼龍繩勾勒出的衣袂,在靜默的風裡,等待,站上世界舞台最美的姿態。

他的作品更像是藝術雕塑。Wallpaper 2009年畢業生特輯的時尚新秀首選、驚豔2010年倫敦時裝週的臺灣驕傲。陳劭彥,一個在不久將來必須要記住的時尚設計師!

 學針織出身的時尚設計師有一些共同特質。他們喜歡實作,一件衣服從線頭開始到完成,全靠自我實踐;樂於探索材質的不同可能,解構、重組、再創造,服裝不再只是服裝,像是一件藝術品,啟發無限想像。

陳劭彥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剛在今年倫敦時裝周秀上展出的畢業作品「Waver」,淨白的洋裝由Cashmere、Lycra彈性纖維以及長短不一的半透明尼龍繩構成,經過層疊和勾織,創造如海波浪潮的動態結構,隨著身體自然擺動,波光交織線條,視覺震撼襲捲了所有人目光。

現在回想起來,當初入學聖馬丁藝術學院,選填志願的技術失誤,倒像是命運自有安排,Knitting的學程規劃,著重布料研究和紡織技法,比起單純的成衣女裝設計,反而擴展了他的創作視野。

上一個也有相同特質的是正在浪頭上的古又文。去年採訪時Gen Art Style大獎還沒頒佈,訪談間,懷抱針織手作、實驗各種創作想法的熱情,像是一束熾耀的光芒從他眼中射出,無需勳章顯示榮耀,自我肯定與實現遠比浮華、名利來得真切。

古又文現在是陳劭彥織品服裝設計研究所的學弟,他的Fashion Dream還未完待續。陳劭彥的Fashion Dream則已經是半成品,高中在台灣唸金工,當時便曾得到珠寶設計大獎,7年聖馬丁的科班訓練,期間有比利時Fashion Weekend時裝大賽首獎的肯定,加上前後在Alexander McQueen、Hussein Chalayan兩位設計大師的工作室實習經驗,他的背景完整且紮實,對應在作品之上,即是一種前衛、富含想像卻又洗鍊簡約的設計風格。「金工影響他對結構的掌握,實習則幫助創作想法成熟,他的作品剪裁俐落,看似簡單其實內涵深厚,更重要的是都很實穿。」負責他與古又文的媒體公關,前大趨勢畫廊經理莊國琳描述。

在一個剛嶄露頭角的設計新銳上,這樣的沉著表現並不多見。不迷戀名人效益、不孤芳自賞,陳劭彥顯得腳踏實地且亦步亦趨,藝術薰陶他的人文美學,作品相對內斂,時尚與藝術的Cross-over豐富靈感,也是引導他的目標。

把才氣、時運和努力拈成一個線頭,串起鉤針,編織一個成功的事業未來,需要多少時間?缝線未耗盡,陳劭彥的手不會停歇。

Made in Taiwan?土身土長的宜蘭小孩,28歲。喜歡的藝術家?德國當代著名編舞家畢娜.鮑許(Pina Bausch)、英國者名舞者及編舞家阿克朗.康恩(Akram Khan)及雲門創辦人林懷明,德國當代藝術家瑞貝卡.霍恩(Rebecca Horn)、美國當代藝術家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英國當代藝術家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紐約攝影師萊恩.麥金利(Ryan Mcginley)、德國時尚攝影師約根.泰勒(Jurgen Teller)等。收藏什麼?二手衣、擺飾、布料。現階段目標?成立自有品牌,辦場自己的主題秀。

關於幕後二三事
訪問是利用時尚意識單元執行的空檔完成,不管是勘景路上、拍攝等待換裝期間,陳劭彥都非常耐心地回答問題。有著低調性格的他,靦腆地說,比起說話,他更喜歡聆聽。直到截稿前,我們都還在掙扎,要不要公佈他的A-list粉絲強化印象,名單裡包括引領當今全球時尚,超級大腕級女歌手和一位同以前衛藝術造型著稱的女藝人。最終還是放棄,因為,想起他一直以來的信念:「無須太多說明,且讓作品說話。」

古又文

英國中央聖馬丁設計學院 (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號稱設計師名人工廠的中央聖馬丁設計學院究竟有何魅力?

這些明星設計師的求學過程又是如何呢?就讓中央聖馬丁設計學院院長 Jane Rapley 告訴妳吧!

明星設計師的搖籃

目前時尚界首屈一指的服裝設計師許多都是畢業於中央聖馬丁設計學院 : John Galliano( 現任 Dior 設計師 ) 、 Alexander McQueen( 同名品牌設計師 ) 、 Stella McCartney( 同名品牌設計師 ) 、 Phoebe Philo (Chlo ‘ e 設計師 ) 、

Matthew Williams (EMILIO PUCCI 設計師 ) 、 Riccrdo Tisci (GIVECHY 女裝設計師 ) 等,中央聖馬丁設計學院幾乎囊括了目前一線品牌的各大設計師,據院長 Jane Rapley 表示 : 「 聖馬丁設計學院的學生,彼此之間有強烈的自覺與良性競爭力,融合並激盪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因此成為許多對時尚設計擁有高度企圖心的學生們之首要選擇 。 」

Jane Rapley 設計師記憶

教導過這麼多知名的設計師,每個學生都在院長 Jane Rapley 的心中留下了珍貴的回憶,除了 John Galliano 是院長 Jane Rapley 任教之前就已畢業,其餘的名設計師與院長都有直接的接觸與相處,根據學校的資深教職員們表示, John Galliano 是一名經常在圖書館閱讀的學生,對布料及剪裁更是充滿極度的熱情,此時就已經可以預見他在服裝及剪裁上的深厚功力累積 。

至於 Alexander McQueen ,院長 Jane Rapley 說 : 「我跟他說最多的一句話應該是『學費要記得繳 。 』 , 哈哈 ! 」 , 當時的 Alexander McQueen 已經是業界出名的打版師,雖然沒有金錢的背景支持,仍極具企圖心,其專注的性格令 Jane Rapley 印象十分深刻 。

而披頭四 Paul McCartney 之女 ~~ Stella McCartney ,一進入學校之後就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但院長說 : 「我們對任何身分的學生都秉著同等對待的教學方式,而且 Stella 本身低調,用功且親切的個性,獲得許多同學與老師的喜愛 。 」

除了這些已具知名度的設計師之外,院長 Jane Rapley 說目前學校依然有許多蓄勢待發的優秀人才,例如 VERSACE 家族中的一名年輕成員也是中央聖馬丁設計學院的學生,自從身分曝光後,便經常有許多媒體在學校守候,學校對這點同樣是善盡保護之責,讓每個學生在學校擁有最自由的創作與學習空間 。

成功設計師之路

院長 Jane Rapley 任教至今,教導過無數學生,在她心目中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服裝設計師, 「 天賦 」、「 熱情 」、「 努力 」 是最主要的特質與元素,除此之外,對織品材質與色彩的敏感度也須具備 。 Jane Rapley 認為,現今的設計師不只是一名純粹的藝術創作者,所以擁有對市場的了解與群體合作的領導能力,也是成為頂尖設計師必備的學習面向 。

英國中央聖馬丁設計學院 (Jane Rapley)

Jane Rapley 就讀於皇家藝術學院研究所,畢業後進入男裝設計產業與產品指導, 1989 年起擔任聖馬丁學院的院長, 2001 年獲皇家頒發服務高等教育爵士勳章, 2002 年派任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從事設計教育已屆 35 年,專門指導學生服裝設計與織品設計的相關課程。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