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新書上櫃:不要畫筆的繪畫教室
    * 作者:布施英利
    * 譯者:梁若琦
    *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2日
一切從觀察開始!藝術的本質在如何看待世界,各種技巧不過是瑣碎的枝微末節。
在真正提筆繪畫之前,更重要的是學會觀察,學會多涉獵各項事物,才能畫出任誰看了都會覺得是「好畫」的一幅畫。
作者上溯達文西「優秀的畫家向自然學習」的說法,結合養老孟司的「唯腦論」,及解剖學的素養,融會出一套簡單有力進入繪畫世界的方法!

 p.110梵谷3張10歲的作品很驚艷,真希望能買到中譯本的書:
「世界的兒童美術館─天才十幾歲時候的繪畫國外篇」永井道雄、東山魁夷監修、金星社

[@more@]日本藝用解剖學大師布施英利的大眾繪畫講堂

壹、不要畫筆的繪畫教室:1999年3月30位六年級生,兩天課程。
1先畫一張魚,做為前測,檢視:
〈1〉魚的方向
〈2〉魚是活的嗎
〈3〉魚鱗魚鰭正確嗎
〈4〉畫出魚週遭的環境
2查圖鑑中的魚
〈1〉彩色引發興趣
〈2〉確認鰓和鰭的位置
〈3〉熟記喜歡的魚種
〈4〉去水族館
3尋找名畫中的魚
〈1〉養成欣賞畫冊的習慣
〈2〉觀察名畫如何描繪魚
〈3〉找到自己喜歡的名畫
4丟下畫筆出外旅行
〈1〉調查魚所生活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
〈2〉培養探索自主的獨立性
5站在海邊、湖邊、河邊
〈1〉呼吸自然氣息
〈2〉享受脫離常軌的悠閒
6用蛙鏡看水底世界
〈1〉潛水裝備
〈2〉尋找哪些魚在其中
〈3〉箱鏡潮間帶海岸遊
7拋出釣魚線
〈1〉先釣一條為目標
〈2〉經由釣魚線傳達出於的生命力
8觀察釣到的魚
〈1〉摸摸看釣到的魚
〈2〉側面 、正面、上面、活體觀察
〈3〉查看顏色、中線、魚鱗形狀、魚鰭骨數量和位置
〈4〉觀察游動姿態
9解剖工具
〈1〉手術刀、大頭針、剪刀
〈2〉安全的使用尖銳物
10解剖魚體
〈1〉從皮到骨順序剝除
〈2〉用嗅覺感受
〈3〉結束後向魚默禱
11吃魚
〈1〉烹煮入菜
〈2〉用味覺感受魚
〈3〉思考生死連鎖關係
12再一次觀察活著的魚
〈1〉藏好,掌握一口氣掀開的驚奇
〈2〉用玻璃水箱展示活魚→幫浦送氧氣
〈3〉美就是感覺「活著」─羅丹
13那麼,來畫畫吧
〈1〉挑戰畫魚
〈2〉自由和自信
〈3〉將先前經驗忘掉
〈4〉先有想畫的衝動,技巧以後再細究

貳、素描教室的實踐法:高中。50分鐘。
1人物素描
〈1〉模特兒輪流作
〈2〉一張5分鐘大量畫
2先試畫素描畫一張心中認為的好圖
3按不同於第一張的構思,畫出第二張素描
〈1〉挑戰獨創
〈2〉多畫幾張
4著眼光影
〈1〉手電筒石膏
〈2〉不重輪廓
5描繪光與影
〈1〉模特兒不動,改變光源角度
〈2〉光影技法探究:林布蘭、維梅爾、莫內
〈3〉注意周圍的環境,關心背景〈4〉
6形體和陰影的分辨
〈1〉光源改變陰影
〈2〉形體不隨光源改變,畫一個形體
〈3〉找到不用陰影表現立體感的手法〈塞尚和畢卡索〉
7再度挑戰人物素描
〈1〉完成一件作品,非練習而已
〈2〉確認是否能稱為一件作品
〈3〉和之前的作品比較

参、該如何評論一幅畫

1細部怎麼表現
2「光與影」的反差
3色彩客觀觀察與情緒反應
4構圖古典安定和表現性動態掌握
5動作、時間的表現
6主題例如:魚種、形狀趣味、魚的生活環境美好、魚的生存問題、魚食材表現。
7是否有發現
8不是在說明,而是一種「表現」
9有畫出生命嗎


作者簡介

布施英利(Fuse Hideto)

生於1960年,1984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系。1989年修完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藝術學),為學術博士。研究所期間主攻達文西,對達文西師法自然的繪畫理論頗有心得,在學中即與當時的東大教授.知名的腦科學專家養老孟司出版共同著作兩本,之後著作超過二十本。

90年到94年擔任東京大學醫學部解剖學助理,他的作品從美術評論到科學論述、小說,涵蓋範圍很廣。是日本最重量級的藝用解剖學者。
他同時也是兩位男童的父親。
著作有《自然中的繪畫教室》《腦中的美術館》《去探索屍體!》《美術館有腦》《兔子》等等。
個人網站 www.fuse-b.com/

最後修改日期: 2008 年 8 月 7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