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緯創人文基金會贊助,植物分類學會辦筆筒樹小方舟保育研習,發現教師研習系統全國化之後,有些人研習當旅遊,全省跑透透。
原來每株植物移植年分、地點來源大不易,第四次來福山,精湛的師資解說,遇到彰化來的超級厲害自然通黃老師,隨時補充解惑,卻個人資質吸收有限,有幸因此在福山植物園2天一夜,真幸福!收穫滿滿![@more@]
這是第3年在福山植物園的教育活動,明年可能走入校園推廣了。
在臺灣常見的筆筒樹,近五年來出現大量枯萎死亡現象。筆筒樹發生如此嚴重的疫情為臺灣首次記錄,筆筒樹會大量死亡的種種謎團,都得等待科學實驗的証實。現在我們擔心在還沒找到確切病害以前,以筆筒樹的死亡速度,也許將因人為的錯誤,在我們這一代就失去這個稀世珍寶。啟動諾亞小方舟保種復育計畫,士期盼投入更多力量,也是筆筒樹在台灣消失前最後一道防線的設置,不讓筆筒樹在這個世紀成為絕響。
第一梯次
第一天(8月14日)
10:40宜蘭火車站前站9人小巴士,一共4台出發,抵達福山植物園行政中心,就看見山羌在我們面前橫越馬路。把行李放入住處,就走自然山徑
去廚房吃中飯。
隨後,自然中心影片欣賞福山的研究和保育影片。
福山植物園是台灣及亞洲最大的植物園區,園內分原生植物區,天然林展示區,水生植物區,哈盆自然保留區(僅供學術研究,不開放)一直到阿玉山(1419公尺)。恰處於雪山支脈環抱而成的盆地中,地形主要分佈在海拔600~1200公尺之間,佔地面積約1200公頃。
林相展現中低海拔的闊葉林之美,樟科、殼斗科等原生品種隨處可見。一年200多天是下雨的天氣,加上颱風。開闢的20公頃展示區,有七千多種的植物,幾乎為台灣植物品種的全貌。
動物昆蟲生態更是豐厚。
天還沒亮,屏東科技大學的蘇秀慧老師,帶領研究生走在宜蘭縣福山植物園裡。他們不時抬頭張望、彼此用無線電聯絡,正在搜尋的目標,是台灣特有種,台灣獼猴。從一九九八年研究台灣獼猴開始,蘇秀慧就一頭栽入了獼猴的世界,儘管已經看了十六年的猴子,她對獼猴的社會互動還是充滿興趣。
總是成群出現的台灣獼猴,喜歡棲息在森林裡,從平地到海拔三千公尺高山,都有牠們的身影,通常由二、三十隻獼猴組成猴群,其中會有一隻成年公猴當猴王,六歲成年公猴,會獨自離開猴群,數量多時也會自動分群,蘇秀慧認為,這跟食物競爭和群體緊密度有關。
在觀察動物時,可以發掘許多有趣的生態行為,像是猴群內的位階變化,都能從猴子進食或理毛、替位的行為裡看得出來。
台灣獼猴有大半的時間都在覓食,取用的食物豐富多樣,讓獼猴成為森林最佳的播種者。獼猴的排遺,在森林也很重要,除了散布種子,還能提供底層生物養分,同時也是研究人員探密的線索。
當受野生猴子宣示敵對時,會上下搖晃樹枝,發出叫聲,這時不要看他,忽略他離開。
另一森林劇場小品,以針筆畫的森林劇場互動揮手一喧嘩,動物即消失,富教育意義。
經由黃老師提醒,觀察到自然中心前的植物:
13:00-16:30,從自然中心步行到福山植物園區,導覽員帶領我們,經過宜蘭和新北市縣界,進入植物園區。
紅檜背面是綠色。台灣扁柏背面有一點白白的顏色,放大看有白白的x、y。
水生植物區是最主要的景觀區,有屬瀕臨絕種的台灣萍蓬草。輕巧,農具、畚箕多用它來製作。
自己買愛玉子,紗布水洗成凝膠,可去身體金屬物質,排毒功效佳。
奇異果原種來自中國,多梨、.金絲楠木.、食苿臾、燈秤花等,目不暇給!
A1尖毛正發飆,很生氣叫吼喧示,我嚇得前跑,忘記錄影,前面小姐還拿相機朝他猛拍,尖毛就圍著她拉他褲管,教育中心影片教我們不要看彵。導覽員説:蘇教授16年凊早3、4點觀察族群到猴子回家,這隻從小就脾氣不好,最近剛取代猴王。
哈盆溪
http://www.tfri.gov.tw/main/edu.aspx?siteid=&ver=&usid=&mnuid=5117&modid=1&mode=
19:00-20:30夜間田野體驗夜行性生物探索
第二天(8月15日)
08:00-12:00筆筒樹諾亞小方舟計畫、樹蕨罹病的探討、播孢活動(行政中心)
樹蕨罹病的探討,節錄部分簡報
播孢:
將約0.3mL的孢子與1 L的清水混合均勻後平均滴在潮濕的培養土表,
約一個月可見萌發(綠色絲狀物),兩個月可見心狀原葉體,
若原葉體有受精成功,三個月可見幼小孢子體。
學員分享,用看寶石的透鏡可以看到晶瑩剔透的樣貌,有機會也買一個來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