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研習,看到雷夫老師的照片,到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作者:雷夫.艾斯奎
原文作者:Rafe Esquith
譯者:卞娜娜、陳怡君、凱恩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2日;網路找簡體字
摘要編修如下[@more@]
第一部分家最溫暖
第一章給我一些真相
●以信任取代恐懼
多數人都有玩信任練習的經驗:有人向後倒,由一名同學接住。這種接人遊戲就算連續玩過100遍,只要有一次朋友開玩笑故意不接住你,你們之間的信任就永遠破裂了。不管他怎麼道歉,承諾再也不讓你摔倒,你就是無法不帶一絲懷疑地向後倒了。我的學生在開學第一天學到了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補救。
沒寫家庭作業嗎?只要告訴我,我會接受你搞砸的事實。你打破東西了?這種事是難免的,我們可以好好處理。然而,要是你破壞了我對你的信任,規則也將隨之改變。我們之間大致上會維持一定的關係,但這個關係絕對不會和從前一樣。當然,孩子們如果不小心破壞信任,也應該有贏回信任的機會,但這要花很長的時間。
●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
●紀津必須合乎邏輯
●你就是榜樣
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直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一定會識破的。
第二章尋找第六階段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
第一階段的思維是以恐懼為基礎,而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事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
●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
家長在鼓勵第二階段思維時也得提高警覺。小孩做家務就給零用錢固然很好,畢竟我們的資本主義就是這麼運作的——用工作賺取報酬——但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行為的做法就很危險了。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給予獎賞。
●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
第二部分方法
第三章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
●另一種焦點
我們班的五年級學生自己設計了一份只有3個問題的閱讀測驗。據他們表示,這份閱讀能力測驗卷的結果比那些專業人員所設計的更準確。
1 你是否曾因為老師教得很無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書,而在上課時偷看藏在桌子底下的書?
2 你是否曾因為邊吃飯邊看書而被罵?
3 你是否曾在睡覺時間偷偷躲在棉被下看書?
學生和我一起哈哈大笑,這真是個可愛又有趣的測驗卷。凡是以上3個問題都答“是”的孩子,注定一輩子愛看書。
我要我的學生愛上閱讀。閱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要讓在現今這個世界長大的孩子相信這個事實往往是極為困難的,但並非不可能。從重要性來衡量,這樣的努力是值得的。要讓孩子在長大後成為與眾不同的成人——能考慮他人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閱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
●大人的指導
分享偉大文學作品的喜悅可以是大人和孩子之間關係的基石。通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一句話:除了基礎讀本之外什麼都不讀,只會走入死胡同。
●善用圖書館
做父母的絕對有必要帶小孩去圖書館。對許多家庭而言,“去圖書館”這個活動已經不存在了。隨著網絡購物的興起,上網訂購書籍的孩子越來越多。雖然值得欣喜與鼓勵,但意義上卻大不相同。上圖書館是為了建立孩子們的價值觀;置身於熱愛閱讀的人群中對孩子們是很有益處的。
看書的孩子總是遭到同學的嘲笑,要戰勝環繞在孩子們四周的冷漠與不關心,最好的辦法就是帶他們到將“知識、熱忱,以及閱讀的喜悅”視為理所當然的地方。圖書館就是最好的起點。
不過可別以為把孩子帶進圖書館就可以交差了事,我們還必須提供引導服務才行。
●挑選文學作品
幫孩子挑選好書的方法很多。當然,最簡單的方法是分享你自己愛讀的書,繼續享受這份閱讀的樂趣。如果你不知道從何找起,不妨在Google打上“ 紐伯瑞兒童文學獎 ”,仔細研究歷年得獎好書。至今我還沒見過有哪個小學生在讀了《仙境之橋》(Bridge to Terabithia)、《威斯汀遊戲》(The Westing Game)或《細數繁星》(Number the Stars)等經典名著之後還感受不到閱讀樂趣的。
凱迪克大獎(The Caldecott Award)得獎名單則是幫非常年幼的孩子讀書找書時不錯的參考。
●不會閱讀的學生
●初高中老師
有些家庭會要求每個人在周四晚餐前讀完《孤星血淚》(Great Expectations)第二章。孩子們需要大人經常陪他們一起讀書、討論。我們必須以身作則,當個好榜樣。
●閱讀評估
我推薦家長和老師登陸http://www.learninglinks.com/網站。該公司提供了一系列名為“小說鏈接”的閱讀指南,是絕佳的閱讀補充教材。“小說鏈接”為數百本書籍提供閱讀指南,從貝芙莉? 克萊瑞(Beverly Cleary)到馬克? 吐溫(Mark Twain)的作品都有。每一篇指南都有相應的詞彙課程,不但可以教孩子們認識生字,也能增進他們對內容的理解。指南里也沒計了一些練習,要求學習者以類似的方式或在遊戲中使用新字,協助他們進一步掌握剛學到的新知識,另外還涉及了和小說有關的作文題目與理解性問題。
●把閱讀和世界聯結起來
每一年都有偉大的文學作品拍成電影,或在地方上的舞台上演。家長和老師應該特別留意這樣的改編作品,因為這類作品最適合孩子在閱讀原著後欣賞。我們如果能引導學生去欣賞由他們讀過的原著所改編成的電影或演出,就可以帶著他們討論原著和改編後的作品對他們來說有何不同。
●笑聲和淚水
在這個屬於有線電視、DVD、電玩,以及網絡的時代,要達成這項目標並不容易。正如莎翁在其名著《一根還一根》(Meaure for Measure)中所寫的:
疑惑是種背叛,使我們遇事畏縮,輸掉本可贏得的好與善。
我相信:熱愛閱讀的孩子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第四章寫作
傑出的英國哲學家、文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曾寫道:“閱讀使人學問淵博,討論使人反應敏捷,寫作使人思考精確。”我要我的學生有精確表達思想的能力。我要他們善於寫作,不是因為要考試,而是因為好的寫作能力令他們終身受用:申請大學時派得上用場,找工作時也派得上用場。我用以下四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步驟一:寫作之始——語法
●步驟二:每周作文
●步驟三:每月讀書心得
在讀書心得方面,我指定學生閱讀難度較低的書籍:我在課堂上帶讀的書本難度太高了,大多數學生都無法自行讀懂。我提供了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的作品和其他易讀且傑出的小說,讓每位學生自行選擇。閱讀能力落後的孩子可以挑選由貝芙莉·克萊瑞所寫的簡單作品。書單上的小說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趣味橫生、深受兒童喜愛且引人入勝的作品。不論學生讀的是《幻像天堂》、《碧祝絲與雷夢拉》(Beezus and Ramona),還是《波普先生的企鵝》(Mr.Popper s Penguins),每個孩子讀的一定都是好書。
無論對老師還是家長而言,幫助學生完成每月讀書心得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挑選能吸引兒童閱讀的書本是一項挑戰,評分和寫下有幫助的評語也很花時間,但若能確實執行,孩子們就能在閱讀、寫作,以及批判性思維方面有所提高。這麼做很辛苦,但很值得。以下是我班上學生所寫的讀書心得。
●步驟四:平裝書作者:少年創作計劃
第五章加加看
● BUZZ
孩子們和我都喜歡玩Buzz,這是個10分鐘長的數學練習,可以有各種變化,我每個禮拜都會和學生玩上好幾次。全班起立,我隨便選一個數字——假設是3好了,他們不可以把我選的數字大聲說出來,在遊戲過程中只要出現3,就要用Buzz這個詞來代替。接著全班開始數到100,學生要依序念出下一個數字。例如,如果選3當Buzz,第一個學生會說“ 1 ”,第二個學生說“ 2 ”,第三個學生說“ Buzz ”,下一個學生則說“ 4 ”。下一個說數字的人是由我來指定,而不是按照順序。這麼一來,玩遊戲的時候每個人都要專心注意下一個數字。以數到100為例,遇到23和73的時候都要說Buzz,因為這兩個數字裡面都有3。答錯的學生就坐下來,看看數到100的時候還有誰站著。這個遊戲到了“ 30 ”時就變得特別刺激,因為接下來的10個數字都要用Buzz回答。學生們要很專心:在這一連串數字以後,被指到的人要在正確的時機說出40才可以過關。
●瑪西庫克(Mercy Cook)
第六章我們不會被騙第二次
●如何學習
多年前,我聽了在曲棍球界素有“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稱的“冰球皇帝”格雷茲基(Wayne Gretzky)的訪談,並受到他深遠的影響。格雷茲基談到了他和他父親的關係,特別是他如何在父親的教導下養成良好習慣的經過。格雷茲基小時候問父親可不可以到外面去滑冰,他父親的准許是有條件的:不准隨意滑冰,要練習特定的動作和射門。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懂得要有效練習,不要浪費時間,而這個早年養成的習慣也助他一臂之力,使他成為史上最偉大的曲棍球運動員。
讀書也是一樣的。我教我的學生:怎麼讀比讀多少更重要。所以他們知道,要達到有效的讀書目的,就必須“模擬考場情況”。
●結果
父母和老師必須牢記在心:絕對不可拿某個學生的測驗分數跟另一個學生相比,一定要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世界上總是有更會閱讀、數學更強,或棒球打得更好的人。我們的目標是開發每一位學生的特質,盡可能讓他成為一個特別的個體。
●應試技巧
在第56號教室,孩子們知道選擇題是精心設計的結果,在正確答案以外的其他選項很少是隨便填寫的。設計考題的人都是預測學生會在哪裡犯錯的專家。當孩子們在解題過程中出了錯,然後看到選項裡有他所算的(不正確)答案,就會認為自己一定沒錯。我們班的學生喜歡扮演偵探,“找出”以及“迴避”潛在陷阱的過程讓他們樂在其中。
如果數學測驗有20道選擇題,第56號教室的孩子們會視之為80道題。他們的任務是找出20個正確答案和60個不正確答案。
在第56號教室訂正答案時,假設我問第17題的答案是什麼,學生不准只回答C,回答的人必須解釋選C的理由,並進一步說明為什麼不選其他答案。這麼一來,孩子們被迫要檢查、考慮、分析該考題的所有選項。如果我們改的是“閱讀練習”,孩子們就必須告訴我選A是因為“可以在第二段第三行看到問題的答案”,還必須說明為什麼其他的答案是錯的,以及其他選項的用字遣詞如何讓學生不經意掉入陷阱。
以口述方式批改模擬考分數,等於是帶著孩子們預演考場上的獨自思考過程,從而有效模擬考場情況。我們必須經常敦促孩子們多多運用批判性思維,要求他們為自己在課堂上說出的答案提供合理解釋。在對待模擬考的嚴肅態度中,孩子們學會了用相同的魄力一一擊破真正的考題。這樣的魄力將成為他們能力的一部分,而他們所學會的應試技巧也將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助他們一臂之力。和其他同樣聰明的學生相比,他們總是略勝一籌。哈姆雷特說得好:“有備無患。”
●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質
第七章世界真美好
●邀遊世界
近年來,網絡已經成為地理教學的一項寶貴資源。眾多網站都提供精美地圖,其中www.worldatlas.com是我的所愛。這個網站的設計很簡單,是由世界每個地區的略圖所構成的,每張圖都可供打印。它還有以編號取代地名標示的地圖和配套練習題。
●學習的延伸
對兒童而言,優質的紀錄片能啟迪心靈、增長見聞,並樹立成功典範。
●給家長的好主意
●第56號教室最喜愛的歷史作業
第八章火箭人
●敬請觸摸
“自然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這個概念不是新的,問題在於實踐。
在此,我要向各位介紹戴爾塔教育機構(Delta Education)。該公司的總部在新罕布夏,多年來我一直採用他們的科學產品。
戴爾塔有一份中小學適用的科學器材目錄,通常分為“生命科學”、“地球科學”和“物理”三類。該公司也販售個別的產品(如顯微鏡或棱鏡),而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是他們完整的“實驗套件”,也就是裝箱運送的一套完整的科學組件。他們有不同的套件可供各年級依不同程度選擇,而且器材都很耐用。即使你自認並非科學專家,還是可以利用這些器材帶領孩子們上一堂很棒的自然課。
每組器材的材料可供一個班進行12~15次實驗,每個課程章節也都附有詳盡的《教學指南》,為授課老師提供循序漸進的引導。如果你願意詳讀並預做必要的準備,會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是這麼棒的自然老師。《教學指南》清楚扼要地說明了活動背景,並列出了要問學生的問題和詳盡的實驗步驟指南。器材中甚至附有記錄表,方便小小科學家們把數據製成圖表。
●捐款
●我沒有時間上自然課
●失敗是好事
切忌,“失敗”是由身為教師的我們自行認定的。在第56號教師,飛不起來的火箭不是失敗,只有當學生停止解決問題的嘗試時才算失敗。
●實驗室小白鼠
第九章藝術愛好者
我很快就明白一個基本真理:接觸藝術教育的孩子學到的,遠遠超過他們所學的藝術本身。加入管弦樂團的孩子們不只學到如何拉小提琴或吹單簧管,也學到了紀律、責任、犧牲、練習、更正錯誤、傾聽,以及時間管理。
●注意:讓他們演奏
●五項不容錯過的美術作業
一、馬蒂斯剪紙貼畫
所需材料:可以用美工紙,不過摺紙用的色紙更好
馬蒂斯剪紙貼畫的照片、剪刀、膠水或漿糊
引導孩子們認識某些藝術家的生活和工作是很有趣的。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大概是我最喜歡帶孩子們認識的藝術家了。他在色彩運用方面充滿魔力,孩子們也對他的剪紙貼畫非常著迷。每當我提到馬蒂斯在晚年時行動不便,總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想了解在生活受限於輪椅、無法作畫下的情況下,這位藝術家是如何持續創作的。向孩子們闡明這一點很重要——藝術家的創作,是出於表達自己的需要。諸如身體殘障這類情形,並不會讓人類心靈的表達需要停下來。當馬蒂斯再也無法作畫時,他運用剪裁拼貼的方式創作出引人注目的紙形,震撼了世界。
只要上亞馬遜書店的網站(www.amazon.com)至少可以找到五六本講述如何製作馬蒂斯剪紙貼圖的書籍。我個人帶活動的方法,是先用一張9 × 9英寸的紙作為背景,接著讓孩子們選擇色紙,剪成四個4 × 4英寸的正方形,自行決定4張紙的顏色是否要相同,並將正方形紙片貼在面積稍大的背景紙上。
最後我請學生用其他紙張剪出一個形狀;什麼樣的設計都可以,只要裁出4個完全相同的形狀即可。有些學生會剪抽象形狀,其他如心形、葉形、星形都很受學生歡迎,什麼形狀都可以。如果4 × 4英寸的正方形是同色的,那麼剪紙就要用4種不同的顏色;如果貼在背景紙上的四方形是不同顏色的,則剪紙就要全部同色。
各位可以使用美工紙,但我的經驗是摺紙用的色紙可以讓作品更鮮明、更有生氣。無論使用的紙張是哪一種,孩子們把剪紙貼到正方形上以後,都會因為不同顏色所創造出的視覺幻象而受到強烈吸引。他們知道4張剪紙的大小完全相同,其外觀卻因為顏色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如此,他們通過這個簡單的活動學習到顏 色的影響力,也認識了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進而知 道藝術家在創作或探索這個世界,不是為名或利。創作的理由和呼吸是一樣的——因為我們的生活中需要這些。
二、萬聖節面具
所需材料:強生快乾石膏繃帶、剪刀、裝水用的碗數個、凡士林、毛巾數條、
亞克力顏料
每逢萬聖節,我都會帶著班上的學生製作面具來共度快樂時光。妻子芭芭拉會到醫療用品店購買一般人用來固定骨折的強生快乾石膏繃帶。繃帶的尺寸大小和凝固速度各異,她選擇的是3英寸寬、5分鐘內凝固的類型。
我在萬聖節前一周左右教孩子們創作面具。我請自願者躺在由課桌合併成的桌子上,在示範的同時逐一解說製作流程的每個步驟。我強調在對方的臉部附近作業時,一定要非常小心。看到作品逐漸成形,孩子們紛紛發出“喔”、“啊”等驚嘆聲。幾天后,他們已經迫不及待要自己動手試試了。
孩子們5人一組,每組各取一卷繃帶,裁成約1/2英寸寬、2英寸長的小細條。每組派一個人躺在課桌上,頭下墊著毛巾以增加舒適感。其他組員圍在一旁,其中兩個人是“醫生”,看起來就像是經典電視劇《外科醫生》中的醫療團隊。“醫生”把凡士林塗抹在“病患”臉上,接著由兩名助手遞上繃帶。醫生將浸在水中的繃帶置於患者臉部,溫和地完整覆蓋五官,一共上3層繃帶。有些孩子喜歡蓋住鼻子的感覺(用嘴巴可以輕鬆呼吸),有些人不喜歡。
整個過程約需15分鐘。事前一定要用凡士林塗抹病患者臉部,尤其是眉毛四周和下巴。臉部大致貼滿繃帶時,助手就要將繃帶周圍慢慢裁小,才好修飾出鼻子和嘴巴的部分。
醫生完成工作後,病患者繼續平躺5~7分鐘,等繃帶變硬。其他成員則動手清理工作區域,並為下一名參與者準備繃帶。完成時,孩子們會從病患者臉上拿下面具,一開始拿起來的時候會感覺黏黏的,非常有趣。
接下來,每個學生把名字寫在指示卡上,各自在教室內選擇一個角落風乾面具,並以名字卡來辨識所屬者。幾天后,面具就會變得像石頭一樣硬。之後,學生會塗上各種顏色,展現多種風格,並在著色完成後的兩三天塗上第一層透明的柏有麗面漆作為保護膜。
一周內,孩子們就可以把屬於自己的漂亮面具帶回家掛在牆上,永久保存。不過,這還不是和全班一起做面具最棒的地方。在製作面具的過程中,孩子們學到如何小心翼翼地對待同學。如果有水從臉上滑下來,助手們會小心擦拭被弄濕的耳朵或下巴,讓躺著不能動的同學感到舒服。由於每個參與者都會輪流扮演各種角色,因此“同情心”和“團隊合作”的精神也被發揮到極致。孩子們在創作、享受樂趣的同時,也落實了我希望灌輸給他們的仁慈和關懷精神。10月對我們班而言,是一個很棒的月份。
三、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自畫像
所需材料:口紅膠、照相機、可以用美工紙,但水彩紙更好;如果能用海報紙板或油畫板則是最理想的
生長於英國,但以美國加州為創作基地的大衛·霍克尼,是一位現代藝術家。他作畫和素描的題材非常廣泛,從朋友的畫像到游泳池都有。他還以相片拼貼的做法開創了新的藝術形式。
霍克尼從不同角度、不同時間點,針對單一主題,例如對一條杳無人煙的高速公路、一個房間、一座花園拍攝數千張照片,接著將多張照片重疊,拼貼成一幅幅驚人的景象。由此,觀者往往能從平凡無奇的主題中看到嶄新而深遠的意義。
在第56號教室,我們也利用了這項技巧製作自畫像。我們把孩子在6種情況下的臉部表情拍攝下來:微笑、嚴肅、沒有表情、搞笑、向右看、向左看。學生們接著把照片上的表情剪下來:有人剪成一平方英寸的正方形,有人剪成長方形或三角形,組成一張“完整的”自畫像。這張自畫像捕捉了各種不同的情緒和表情。孩子們花許多小時決定拼貼方法,直到找出想要的樣子為止。有些孩子的自畫像模樣誇張到怪異醜陋的程度,非常適合放在嘉年華鬼屋。有些孩子拼貼出嚴肅的自畫像,遠比單一照片更能完整闡述他們的生命故事。只要塗上一點膠水,幾天后他們的“霍克尼作品”就大功告成了。
這項作業做法簡單,而且絕對不會失敗。因為方式有趣,讓大多數孩子們感到新奇,所以廣受歡迎。我喜歡它,是因為它能使孩子專注於思考和自我概念,也因為它讓整間教室充滿笑聲和氣氛輕鬆的對話。願上帝保佑藝術。
四、蒙德里安(Mondrian)魔術
所需材料:丁字尺和直尺、油畫板(畫框更好)、英國溫莎豐頓牌亞克力原色和黑色塗料、畫筆、蒙德里安藝術的海報和照片
學生接觸現代藝術時的第一個反應往往是:“有什麼了不起的!誰都畫得出一堆有顏色的長方形啊! ”而我的經驗是,讓學生們反省這種想法的最佳途徑,就是讓他們自己發現思維的錯誤。於是我會從引介蒙德里安的作品著手。
就像許多知名藝術家一樣,蒙德里安的繪畫在主題和風格上相當多樣化。他最為人所知的,是對於垂直黑線中三原色的檢驗。他的畫作辨識度很高,在布料、皮包以及T恤上都看得到。我第一次給學生看他的幾何形狀創作樣本時,學生說:“是蠻好看的啦,可是我自己用直尺和蠟筆就畫得出來。”我對自己微微一笑:孩子們上鉤了!
我沒有馬上把顏料發給學生,而是給他們一兩天的時間利用紙張、直尺、色筆構思蒙德里安作品。不到幾分鐘的時間,孩子們便明白了兩件事。首先,光是構思圖案這件事就很讓他們頭疼。每當他們畫出自認為滿意的圖案時,就會開始懷疑起來(藍色太多了、紅色不夠)。其次,繪製等寬垂直黑線的技術並不容易。原本過度自信的學生,數天后個個手持丁字尺和直尺,趴在油畫板上,一絲不苟地畫著線(這些線最後會塗上黑色顏料)。線畫好了以後,我們用藝術家專用的水膠帶一一蓋住所有方塊。我以前曾經錯用便宜的亞克力顏料塗原色,後來才發現,在美術用品店多花點錢購買像英國溫莎牛頓這種優質品牌才是明智之舉,因為畫出來的顏色生動、鮮明多了。
學生原本以為只要15分鐘就可以解決的作業,最後花了好幾個星期才完成。但是,他們享受了過程中的每一分鐘。蒙德里安的作品給了他們“要創作什麼”的概念,而“概念”還只是個起點。學生在過程中感到愉快,不急著完成作品。他們力求完美,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條直線、每一個直角,以及每一個筆觸上。
我什麼都不會畫。但有了蒙德里安在前方引導,我的學生學會了耐心、精確和色彩學,也體會了在帆布上作畫的興奮感受。
五、美麗的線繩藝術
所需材料:《美麗的線繩藝術》(The Beautiful String Art Book)一書雷曼·古塔德著。
四張8 × 4英尺木板(3/4英寸厚)、砂紙、木板用漆、刷子、
裁成:16 × 24英寸或16 × 16英寸大小、普通釘子(大量——每名學生約400根)、黃銅釘(每名學生約400根)釘頭較圓、較小,於平面固定金屬或裝飾品時使用。鐵鎚、尖嘴鉗、針織線(顏色越多越好)
這項作業難度高,但成效非常好。完成這項作業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高度耐心,很適合有意讓孩子更上一層樓的父母和老師。它是第56號教室全年課程的第一項作業,始於上課的第一天。多年前,我在洛杉磯中央圖書館裡無意間發現一本名為《美麗的線繩藝術》的書,裡面共有100幅式樣各異的線繩藝術作品。該書現已絕版,各位可向網絡上二手書零售商訂購。就算大多數的老師還沒有瘋狂到讓自己的學生嘗試線繩藝術的程度,家長們還是可以在家和各年齡層的孩子一起動手做做看。
在開學第一天進入教室的新學生會看到牆上掛著裁切完成的木板和以前的學生完成的多幅美不勝收的線繩藝術作品。不到幾分鐘,學生們就會開口問他們以後是否也會有自己的線繩作品。我會用若無其事的口吻說:“你們不只會做線繩作業,而且就從今天開始。”不需長篇大論,我已經讓孩子們對這個班級有了一些了解:這是個令人振奮的教室,因為事情說發生就立刻會發生。許多學生覺 得開學的第一天很無聊,因為只能正襟危坐地聽老師講話。老師通常會對學生說有些科目的書籍和教材還沒送到,所以先不上課之類的廢話。在第56號教室,我們一說“走”就向前衝。讓學生明白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學生在上午做數學或地理功課,我一次找幾個人過來,給他們看看包括幾何圖形、動物、無生命物體,以及自然風光在內的各種線繩設計,讓他們依喜好選擇一個。以前的學生剛好放暑假(我任教於全年制學校,7月開學),就到第56號教室來幫忙,為新學生提供一些意見。這些識途老馬知道各種設計的難易度高低,他們協助新學生挑選有挑戰性但是難度不會過高的設計。
接下來幾個下午,小小藝術家們會挑選各自的木板,並開始用砂紙磨平。在上課第一個月內,我們每天都會花一小時進行這項作業。學生在聽完我對結果好壞自行負責和信任的說明,都會了解用漫不經心的態度來處理作品,或不當使用材料是不會有大麻煩的,但是這種行為會導致無法參與這項作業過程。在過去兩年間,從沒有一名學生排除在這項活動之外。牆上展示的成品太讓他們著迷了,他們不會對第56號教室的規矩有任何不敬。
孩子們開始互相幫忙用砂紙磨木板。以前的學生和新學生一起動手做,同時說明前一年的情況。這是絕佳的新生訓練講座——新生一邊從學長口中了解第56號教室,一邊進行線繩作業。當我宣告砂紙磨光的時間結束,他們還會發出遺憾的嘆息聲。
當木板表面磨出大理石般的光滑時,就可以上色了,由孩子自選一個適合作為線繩背景的顏色。我故意不提供足量的刷子,強迫選擇相同背景顏色的學生共用刷子。在幾分鐘之內,我已經看到兩三個孩子開始幫另一個孩子為板子上色。接受幫助的人在自己的板子上完色之後,就回過頭去幫別人上色。學生很快就明白團隊合作可以創造友誼,也能共創作業成績。
第十章教練,讓我參加
●體育的正道
第56號教室的體育課目標設定如下:
1. 學生要每天運動;
2. 學生要認識體育基本原則和動作的重要性;
3. 學生要隨時隨地展現優異的運動家精神;
4. 學生要明白團隊合作的價值;
5. 學生要把他們從體育活動中學到的種種經驗應用到生活的其他領域中。
任何體育活動,跳房子也好,排球、棒球也罷,都可以達成以上目標。就像所有的教育一樣,父母和老師都應該將他們熱愛的事物與孩子們分享。
●棒球:史上最神聖的運動
●獨立練習
●記錄數據
●終極記錄:世界大賽之夜
●去看比賽:教學的大好良機
第十一章經濟學的天空
關於第56號教室的經濟制度,簡言之,就是第56號教室的學生都會在開學第一天申請一份工作。我會給他們工作清單,上面有教室管理員、銀行、球具管理人、辦公室信差、店員、警官等各種職業,以及工作內容說明。每一份工作的薪資都有些微差異。教室管理員每天都要工作,所以賺的錢要比一周只需工作一、兩次的人多。孩子們通常可以得到第一或第二志願的工作。
有工作,就有月薪。孩子們把薪水存在銀行。他們必須存錢來支付使用課桌椅的費用:座位越靠前排,費用就越高。我在前一本書中已經詳細說明本班各種賺外快的方法。例如,學生做額外工作或參加管弦樂團,就可以領取獎金:反之,如果他們沒做事或偷懶,就會被罰款。學生可以使用班級“支票”和“現金”。雖然這年頭已經很少人用支票了,我還是教孩子們如何開立支票。到了月底,全班會來一場狂野的拍賣會,競標文具用品和禮券。
●組織與規劃 印製自己班級的法定紙鈔
整理事物和安排事情的技巧,一生受用。
班上有4人擔任銀行,各掌管8人帳戶。可以互相對帳。
●所有權
學生必須每月支付座位的“租金”。如果孩子存到的金額為租金的三倍,就可以買下座位,擁有這個位於的“產權”。有些孩子甚至會刻意攢錢買下同學的座位,然後每個月跟他們“收租” !
聰明的學生在購買不動產之際,也開始了解所有權的價值。他們看到同學每個月為了付租金而東拼西湊,而自己銀行帳戶的存款卻越來越多,就開始體會到父母賺錢的辛苦。同樣,他們也發現,擁有房地產後,就會有多餘的錢去參與每月舉辦的拍賣會,財富越積越多。幾個月下來,他們也親身體驗了擁有存款與不動產的種種好處。選擇付房租的學生也學到了相同的教訓,只不過感覺較為沈痛。
●節省每一分錢
我們喜歡品質好的東西,而孩子們必須努力工作、有所犧牲才能掙得好東西,因此他們更懂得愛惜。
“月底拍賣會”讓學生學會如何聰明地花錢。拍賣會上可能會有令他們興奮不已的東西,可能是全套《納尼亞傳奇》或邦諾書店的禮品券。買家紛紛舉手,高聲出價。他們往往會在搶標過程中昏了頭,為一個“不是真正想要的東西”花光所有錢。在拍賣會的興奮感消退後,他們會看著得漂的物品自問:“值得嗎? ”這些未來消費者年紀輕輕就能自問這個問題是件好事。很多學生因為一時的衝動讓銀行帳戶歸零,在付出慘痛教訓之後才發現這麼做太不智了;更好的東西說不定等一下就會出現。
●延遲享樂
第56號教室的經濟制度也幫助孩子們學習“儲蓄”,同時教他們另一項重要原則:“延遲享樂”。這個速食社會鼓勵年輕人甚麼都要,而且馬上就要。但是第56號教室教孩子一個道理:會存錢且謹慎用錢的人,多半財務狀況都優於為了立即享樂而亂花錢的人。
就拿艾美來說吧。低調的她,早在學年開始就暗自決定克制在拍賣會上出價的衝動,並且默默地做著額外的工作,參與每一項課後活動,以及努力不懈名列前茅。你猜對了:學年才過了一半,艾美就買了幾個不動產。學年結束時,大家最想要的拍賣會品項都為她所有,因為她了解,最好的東西是留給懂得等待的人。
●一項終身受用的技能
第三部分瘋狂之舉
第十二章獨立思考
●聖經
如何解決問題
步驟一 理解題目(把鉛筆放下)
蒐集相關資料
步驟二 選擇合適的策略
(1)付諸行動
(2)選擇運算方式
(3)畫圖
(4)先猜測再檢查
(5)找出模式
(6)製作圖表或表格
(7)邏輯推理
(8)逆推
步驟三 解題(拿起鉛筆)
步驟四 分析
我的答案合理嗎?
4人一組分享想法。p.186題目範本
●去哪裡找題目
許多家長和老師都知道解決問題的價值,於是他們問我要去哪裡找題目。我請他們從www.mathstories.com開始。這個網站很有趣,訪客可以在這裡找到各種巧妙又有挑戰性的題目。
第十三章電影英雄
好的電影能建立孩子的品格,了解正確或錯誤決定所造成的深遠影響,並且啟發他們,讓他們就算是身處困境也能為信念挺身而出。
●週末電影俱樂部
多年來,教室圖書館累積了大批館藏(主要歸功於家長的捐款,他們知道不需送我領帶、皮帶,或錢包作為聖誕禮物。)每週五,電影俱樂部會員都可從本班的教室圖書館借一張DVD回家,於週末觀賞。學生們選定片子以後,把“霍伯特? 莎士比亞電影卡”拿給第56號教室的DVD管理員即可。我針對每一部電影涉及了12-15個問題,管理員登記完成時,會把電影和這張問卷交 給學生,學生觀賞後必須以語法正確的完整句子一一作答,然後將問卷裝在透明塑膠袋內,像新的一樣再交回;如有破損 ,則暫時取消會員資格。關於DVD關盤的歸還時間也有嚴格規定;繳回期限是周一上午。孩子們如果忘了把DVD帶來歸還,將遭到停借數週的處分。他們很快就明白,帶DVD回家是一種“資格”,不是“理所當然的權利”。他們必須拿出有條不紊、值得信賴的表現才能得到這個資格。俱樂部會員同時也學到了和看電影完全無關的東西。
●星期二放學後
●什麼電影以及如何獲得它們
●傳統
十二怒漢、日正當中、決戰怒河、綠野仙蹤、一夜狂歡、夢幻成真、盲女驚魂記、搶救雷恩大兵、一路順風、南北戰爭、風雲人物、今天暫時停止、北非諜影、人鼠之間、黑潮:麥爾坎X、華府風雲、梅岡城故事、非洲皇后、南方之歌
第十四章行萬里路
●萬里路,為何故
我通過旅行讓他們提早認識“大學環境”。我認為,今日許多小學、初中,以及高中生對於大學的認識方面,都犯了一個雖然小但後果嚴重的錯誤:他們過度強調進入大學,而忽略了許多大學生最終無法完成大學學業的問題。怎麼會這樣?絕不可能是因為學生不努力。他們都是在學校裡表現優秀的一群,成績好,考試分數高,參加了豐富的課外活動。難道是突然變笨,所以不能畢業?當然不是。
很多孩子根本就還不懂得怎麼“生活”,導致無法應付大學生活。第一次獨立生活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不知如何處理“金錢”、“人際關係”、“寂寞”、“難相處的人”及“失落感”,而敗下陣來。
●行前準備是關鍵
●錢從哪裡來
●華盛頓特區:不只是美國歷史
何時出發:我要學生把旅行當作這輩子常做的事情。
行前準備:只有願意努力的學生,才能贏得跟我一起上路的資格。
我們的行前準備向來分為兩部分:首先,了解目的地的歷史;其次,認識離家的生活。
少即是多:計劃學生旅行時,帶團老師往往太強調行程計劃,而忽視了學生本身。家長和老師希望學生盡可能多看、多觀察景點、多吸取學習經驗,結果反而搞得孩子們精疲力竭。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太滿的行程只會讓學生消化不了,無法學到更多。孩子會累,就連最優秀、精力最充沛的學生也有各自的飽和點。好的帶團老師明白“少即是多”的道理。
●在旅途中改變生活
第十五章不過是搖滾樂而已(但是我喜歡)
●開始學音樂
●吉他長在樹上嗎
●鶯聲相應
●配樂和網絡的危險
●鍵盤和鼓
●演唱會上
●搖滾之囚
第十六章知道嗎?今天是聖誕節
●一通電話
●四月的聖誕頌歌
●事前準備
●衣物和生活用品
●以前的學生也來幫忙
●更高,更遠
第十七章意志力
●目標
●選戲
●啟動
●用心傾聽誠懇評判我們的演出吧
●哪個版本的劇本
●電影幫助大
●莎劇台詞怎麼記
●好戲上演
●沒有比家更溫暖的地方
●使用音樂和舞蹈
●中場休息
●明年再見
後記:寧靜的港灣
Q&A :與雷夫老師有約
附錄A好萊塢的喝彩
附錄B華盛頓旅行安排範例
附錄C莎士比亞搖滾版
附錄D一天生活紀事
致謝